2018北京市丰台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374993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北京市丰台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北京市丰台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北京市丰台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北京市丰台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北京市丰台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北京市丰台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北京市丰台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丰台区2018年初三统一练习(二)语文试卷2018.06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试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共14分)中考临近,学生会自主设计了一个主题为“漫道雄关险,逐梦壮志酬”的虚拟游学活动,激励同学们满怀自信迎接挑战。请你参与活动准备,按照要求完成14题。1下面是第一环节“古道雄关壮情怀”的解说词,请阅读后完成(1)(2)题。(共4分)“

2、关”本是象形字,象门里有门闩形。说文解字中说:“关,以木横持门户也。”后由此引申为重要地段或者边境上的出入口。因其常建有关门、筑有关城,故形成关口、隘门。冷峻、庄严、威武的关隘,遍布于神州大地。关隘多建于具有重要战略战术价值的关津要道,这些地方或多深沟峡谷,或扼咽喉之地,地势雄奇,利于攻守。几乎每一个关隘都发生过敌我的对峙,几乎每一块砖石都记录下血与火的壮烈,雄关险隘是冷兵器时代的杰作,如同一只只铁的臂膀挽起绵延的山峰,构成庞大的防御体系,叙说着石斧铜戟、铁马金戈的赫赫战功。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古关隘已经消失或变得残破不堪。极负盛名的雄关,如玉门关、阳关,也仅剩下几段城墙和烽燧散落在风卷流沙之

3、中,令人不禁怀想往x( )。但历史远去而浩气长存,雄关永远以其守土有责、无所畏惧的英姿,屹立在华夏儿女的心中。(1)文段中加点词的读音和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关隘(i)对峙(sh)往(夕)B关隘(y)对峙(zh)往(夕)C关隘(i)对峙(zh)往(昔)D关隘(y)对峙(sh)往(昔)(2)对文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句中的“扼咽喉之地”的“扼”是“把守、控制”的意思,“咽喉”指战略上非常重要的地方。B第句将“雄关险隘”比作“一只只铁的臂膀”,形象地表达了关隘护卫家国、抵御外敌的强大作用。C第句中“石斧铜戟、铁马金戈”体现了古代战争的特点,与关隘是“

4、冷兵器时代的杰作”相对应。D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雄关比喻成守土有责、无所畏惧的中华儿女,突出了它形象的高大。2关隘,留下名家墨宝,激起家国之思。面对雄关,欣赏书法,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下列书法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山海关匾额雁门关匾额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手迹范曾抄录王之涣凉州词A山海关匾额题字的书体为正楷,结构端正,笔墨酣畅,苍劲有力,有雄视四海之意。B雁门关匾额用楷体写成,字体工整柔美,质朴潇洒,有伸展飞动之势,令人赞叹。C娄山关忆秦娥用狂草书体一气呵成,整篇书作波澜壮阔,笔意纵横,气吞山河。D凉州词书法以诗为魂、以书为骨,行草书写绮丽多姿,从容飘逸,运笔有力。3雄关要隘的城楼

5、上、城洞边常能见到对联。查找资料时,你发现雁门关有一联语为“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多故人”。于是,你对同学说:“看,这是一副集句联。上句出自高适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 ,下句改写了诗人 渭城曲的诗句 ,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字之差,就消散了别离时惆怅哀怨的情绪,而表现出 的态度。”(4分)4关山难越,更衬托出人的信念坚定,意志坚强。 替父从军,“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羽为了追寻兄长, ,成为千古佳话。无论古今中外,攻坚克难、勇闯难关,都是精神力量的体现。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在海底航行时多次遇险,他都能沉着机变地应对,比如 ;红岩中的江姐、许云峰等共产党员不畏敌人的酷刑,在狱中坚持斗争,体

6、现了 的“红岩精神”。(4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一)古诗文默写(共5分)5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1分)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1分)7春光易逝,往往引发伤春之情,北宋词人晏殊就在浣溪沙一词中留下了名句“ , ” 。在诗人眼里,四季皆有诗情。请你再写出一个与季节有关的诗句: 。(3分)(二)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89 题。(共6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8这首词纵情放笔,一个“狂”字贯穿

7、全篇。请结合画线诗句说说你的阅读感受。(3分)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苏轼 的壮志。“诗言志”,诗句就是诗人的心声。“ ,一览众山小”表达了杜甫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雄心;“人生自古谁无死, ”表现了文天祥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3分)(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3题。(共7分)【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8、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沈括活板)【乙】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密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

9、馀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选自李昉太平御览,有改动) 【注】穹隆 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10下列词语中的“以”与“以草火烧”一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A自以为是B不以物喜C饰以篆文D必以分人1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瞬息可就 就地取材B不若燔土 安之若素C周密无际 弥留之际D未尝有也 卧薪尝胆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字平如砥 翻译: (2)下有蟾蜍承之 翻译: 13从活版印刷和地动仪的发明来看,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令人赞叹。活板印刷用胶泥做字印,是考虑到它具有 、便于取用等特点,这体

10、现了制作之“活”;地动仪 ,这体现了制作之“巧”。(2分)三、名著阅读(共5分)14下面几则语录出自论语,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3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

11、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读论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孔子。他会因弟子对诗经的领悟而由衷欣喜,选文的第 【甲】 则就记录了他的赞许;他也会因鲁国贵族季氏僭越礼制而疾言厉色,我们从第 【乙】 则选文中可以读到夫子的怒气。第则表现了孔子的诚实好学,第则又可见他反躬自省的君子风范。这种风范通过孔子的言传身教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弟子,第则曾子的话,就凝练为“ 【丙】 ”这一成语,成为君子自律修身的功课。15有人说,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往往才智出众、勇武过人,但他们身上也有普通人的弱点,这样的形象才更真实。请从你读过的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四、现代文阅读(共23

12、分)(一)阅读家书里的山河岁月,完成1619题。(共10分)家书里的山河岁月王霜霜父亲走了两年之后,作家裘山山和姐姐才去彻底整理父亲的房间。在一个很旧的樟木箱里,她们发现了满满一箱信件。1000多封信都被用发黄发脆的报纸包着,细绳子捆着,上面还贴着小纸条,注明是谁的信,哪一年到哪一年。全都是父亲的笔迹。其中有一封信的背后还写着,这封信20天才收到,可见当时父母亲盼望的心情。看着这满满一箱信,姐妹俩很感动,也很悲伤。这是父亲保留的他们一家四口的家书。从母亲第一次用毛笔给父亲写的小楷,到裘山山长大后用钢笔写给家里汇报成长的“草书”,从竖写到横写,这些发黄的信纸记下了一个家庭半个世纪走过的风风雨雨。

13、裘山山从中选取了一部分信,再加上一些老照片,编写了家书:青年时期写给父亲母亲一书。这是一本写了四十多年的书,记录了她的家族故事,也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裘山山的父亲裘采畴是一名铁道兵,“铁路修到哪里,他就要在哪里”;母亲徐淑娟则算是新中国较早期的职业女性浙江日报的编辑。二人各自有自己的事业,不能经常相聚。加上裘山山长大后又在重庆入伍参军,姐姐也下乡去陕西咸阳做了知青,于是,一家四口常常“四分天下”。裘山山常说:“我们的家不在某个地方,而是在信上,在途中。”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书信成为了他们彼此之间维系感情的唯一媒介,把四散天涯的家人连接成一个整体。翻开父亲留下的一摞摞信件,

14、空中腾起了细小的灰尘,一时间裘山山仿佛钻进了往事的大仓库,里面堆积着很久没有翻动过的过往时光。在现存的一箱子信里,裘山山给父母写的信最多,有五百多封,因为从十八岁离家当兵后,她就不在父母身边了。尤其是1995年前,电话不便,完全靠写信。在那些信里,有少女的青春烦恼,有中年的鸡零狗碎,也有时代浪潮中普通人的起起伏伏。家书,反映着不同时期的时代面貌。一直到1997年,裘山山还断断续续给父母写信。她不记得什么时候彻底结束通信改为电话交流的了。只记得有一次父亲对她说,你那么忙,就不要写信了,一个星期打一次电话好了。然后就此搁笔了。而今,书信已经成了博物馆的展览品。2016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揭牌成立。博物馆内有一部分名人家书,但更主要是收集普通人的民间家书。副馆长张丁从事家书保护工作十多年,他在如饥似渴地读完裘山山的家书之后说,这本书“复活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张丁发现前来家书博物馆参观的朋友常常感叹,看到这么多书信,才想起了那些曾经的岁月,比如北伐、长征、抗战、下乡、恢复高考、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