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2018届初三一模数学试题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374945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平谷区2018届初三一模数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平谷区2018届初三一模数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平谷区2018届初三一模数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平谷区2018届初三一模数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平谷区2018届初三一模数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平谷区2018届初三一模数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平谷区2018届初三一模数学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北京市平谷区北京市平谷区 2018 年中考统一练习(一)年中考统一练习(一) 数学试卷数学试卷2018.4 考 生 须 知 1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 作答 2答题前,在答题卡上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姓名填写清楚 3把选择题的所选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作图题用 2B 铅笔 4修改时,用塑料橡皮擦干净,不得使用涂改液请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分,每小题 2 分) 第 1-8 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 1 风和日丽春光好, 又是一年舞筝时。 放风筝是我国人民非常喜爱的一项户外娱乐活动 下 列风筝剪纸作品中,不是 轴对称图形

2、的是 ABCD 2下面四幅图中,用量角器测得AOB 度数是 40的图是 AB CD 3如图,数轴上每相邻两点距离表示 1 个单位,点 A,B 互为相反数,则点 C 表示的数可能是 A0B1C3D5 4下图可以折叠成的几何体是 A三棱柱 B圆柱 C四棱柱 D圆锥 2 5中国有个名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 外”其中的“筹”原意是指孙子算经中记 载的“算筹” 算筹是古代用来进行计算的工具, 它是将几寸长的小竹棍摆在平面上进行运算,算 筹的摆放形式有纵横两种形式(如右图)当表示一个多位数时,像阿拉伯计数一样,把 各个数位的数码从左到右排列,但各位数码的筹式需要纵横相间:个位、百位、万位数用 纵式表

3、示;十位,千位,十万位数用横式表示;“0”用空位来代替,以此类推例如 3306 用算筹表示就是,则 2022 用算筹可表示为 AB.C.D. 6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都等于相邻外角的度数,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A3B4 C6D12 7“龟兔赛跑”是同学们熟悉的寓言故事如图所示,表示了寓言中的龟、兔的路程 S 和时间 t 的关系(其中直线段表示乌龟,折线段表示兔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赛跑中,兔子共休息了 50 分钟 B乌龟在这次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 0.1 米/分钟 C兔子比乌龟早到达终点 10 分钟 D乌龟追上兔子用了 20 分钟 8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 这个 时期

4、孩子们的身高变化呈现一定的趋势, 715 岁期间 生子们会经历一个身高发育较迅速的阶段,我们把这个年龄阶段叫做生长速度峰值段,小 明通过上网查阅2016 年某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表 ,了解某市男女生 715 岁身高平均 值记录情况, 并绘制了如下统计图, 并得出以下结论: 10 岁之前, 同龄的女生的平均身 高一般会略高于男生的平均身高; 1012 岁之间,女生达到生长速 度峰值段, 身高可能超过同龄男生; 715 岁期间, 男生的平均身高始 终高于女生的平均身高; 1315 岁男生身高出现生长速度 峰值段,男女生身高差距可能逐渐 加大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B CD 3 二、填空题(本题共 16

5、 分,每小题 2 分) 9二次根式2x 有意义,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10林业部门要考察某种幼树在一定条件下的移植成活率,下图是这种幼树在移植过程中 幼树成活率的统计图: 估计该种幼树在此条件下移植成活的概率为(结果精确到 0.01) 11计算: 23 2223 33 mn 个个 = 12如图,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 ABC 上,AB 的长为 10 毫米,AC 被分为 60 等份,如果小管口 中 DE 正好对着量具上 20 份处(DEAB) ,那么 小管口径 DE 的长是_毫米 13已知: 2 4aa,则代数式 2122aaaa的值是 14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弦 CD 于点 E,若

6、AB=10,CD=8,则 BE=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OCD 可以看作是ABO 经过若干次图形的变化 (平移、轴对称、旋转)得到的,写出一种由ABO 得到OCD 的过程: 4 16下面是“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如图 1,MON 图 1 求作:射线 OP,使它平分MON 作法:如图 2, (1)以点 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 OM 于点 A,交 ON 于点 B; (2)连结 AB; (3)分别以点 A,B 为圆心,大于 1 2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P; (4)作射线 OP 所以,射线 OP 即为所求作的射线 请回答:该尺规作图的依据是

7、 三、解答题(本题共 68 分,第 1722 题,每小题 5 分,第 23 题 7 分,第 24 题 6 分,第 25 题 5 分,第 26 题 6 分,第 27 题 7 分,第 28 题 7 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计算: 1 0 1 3132sin60 3 . 18解不等式组 3(1)45, 5 1 3 xx x x ,并写出它的所有整数解 19如图,在ABC 中,AB=AC,点 D 是 BC 边上一点,EF 垂直平分 CD,交 AC 于点 E, 交 BC 于点 F,连结 DE,求证:DEAB 图 2 5 20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210xxk 有两个不

8、相等的实数根 (1)求 k 的取值范围; (2)当 k 为正整数时,求此时方程的根 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函数0 k yk x 的 图象与直线 y=x+1 交于点 A(1,a) (1)求 a,k 的值; (2)连结 OA,点 P 是函数0 k yk x 上一点,且满 足 OP=OA,直接写出点 P 的坐标(点 A 除外) 22如图,在ABCD 中,BF 平分ABC 交 AD 于点 F,AEBF 于点 O,交 BC 于点 E, 连接 EF (1)求证:四边形 ABEF 是菱形; (2)连接 CF,若ABC=60,AB= 4,AF =2DF, 求 CF 的长 23为了解某区初二年

9、级数学学科期末质量监控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过程如下,请将 有关问题补充完整. 收集数据 随机抽取甲乙两所学校的 20 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 甲91897786713197937291 81928585958888904491 乙84936669768777828588 90886788919668975988 整理、描述数据 按如下数据段整理、描述这两组数据 分段 学校 30x3940x4950x5960x6970x7980x8990x100 甲1100378 乙 分析数据 6 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如下表: 统计量 学校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甲81.858891268

10、.43 乙81.9586m115.25 经统计,表格中 m 的值是 得出结论 a 若甲学校有 400 名初二学生,估计这次考试成绩 80 分以上人数为. b 可以推断出学校学生的数学水平较高,理由为.(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 性) 24如图,以 AB 为直径作O,过点 A 作O 的切线 AC,连结 BC,交O 于点 D,点 E 是 BC 边的中点,连结 AE (1)求证:AEB=2C; (2)若 AB=6, 3 cos 5 B ,求 DE 的长 25 如图, 在ABC 中, C=60, BC=3 厘米, AC=4 厘米, 点 P 从点 B 出发, 沿 BCA 以每秒 1 厘米的速度

11、匀速运动到点 A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x 秒,B、P 两点间的距离为 y 厘米 小新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新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7 (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 x 与 y 的几组值,如下表: x(s)01234567 y(cm)01.02.03.02.72.7m3.6 经测量 m 的值是(保留一位小数)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表格中所有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在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时,在ABC 中画出点 P 所 在的位置 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抛物线 2

12、23yxbx 的对称轴为直线 x =2 (1)求 b 的值; (2) 在 y 轴上有一动点 P (0, m) , 过点 P 作垂直 y 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 A(x1, y1) , B(x2,y2) ,其中 12 xx 当 21 3xx时,结合函数图象,求出 m 的值; 把直线 PB 下方的函数图象,沿直线 PB 向上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 一个新的图象 W,新图象 W 在 0x5 时,44y ,求 m 的取值范围 8 27在ABC 中,AB=AC,CDBC 于点 C,交ABC 的平分线于点 D,AE 平分BAC 交 BD 于点 E,过点 E 作 EFBC 交 AC 于点 F,连接

13、 DF (1)补全图 1; (2)如图 1,当BAC=90时, 求证:BE=DE; 写出判断 DF 与 AB 的位置关系的思路(不用写出证明过程) ; (3)如图 2,当BAC=时,直接写出,DF,AE 的关系 2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点M的坐标为 11 ,xy, 点N的坐标为 22 ,xy, 且 12 xx, 12 yy,以 MN 为边构造菱形,若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 x 轴,y 轴,则称该菱 形为边的“坐标菱形”. (1)已知点 A(2,0) ,B(0,23) ,则以 AB 为边的“坐标菱形”的最小内角为_; (2)若点 C(1,2) ,点 D 在直线 y=5 上,以

14、CD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直线 CD 表达式; (3)O 的半径为2,点 P 的坐标为(3,m) .若在O 上存在一点 Q,使得以 QP 为边的 “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 m 的取值范围 图 1图 2 9 北京市平谷区北京市平谷区 2018 年中考统一练习(一)年中考统一练习(一) 数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数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8.04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分,每小题 2 分) 题号题号12345678 答案答案BACACBDC 二、填空题(本题共 16 分,每小题 2 分) 9x2;100.88;1123nm;1210 3 ;138;142; 15答案不唯一,如:将ABO 沿 x 轴向下翻折,在沿 x 轴向左平移 2 个单位长度得到 OCD. 16答案不唯一: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等腰三角形三线合 一 三、解答题(本题共 68 分,第 17-22 题,每小题 5 分,第 23 题 7 分,第 24 题 6 分,第 25 题 5 分,第 26 题 6 分,第 27 题 7 分,第 28 题 7 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解: 1 0 1 3132sin60 3 = 3 3 1312 2 4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