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74750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 周朝“虽历时很久,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A. 禅让制的推行B. 世袭制的出现C. 分封制的实行D. 郡县制的推广【答案】C【解析】周朝疆域广阔,为了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跟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实行分封制,确立了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维护了周的统治,从长远看,又会形成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国家的统一。西周的分封制为春秋战国的纷争埋下祸根,C选

2、项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以周朝“虽历时很久,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分封制的相关史实。2. 汉代张骞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他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A. 公元前2世纪初B. 公元前2世纪末C. 公元前1世纪初D. 公元前1世纪末【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建立与西域各

3、国的友好交往。后西域各国纷纷归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公元前119年属于公元前2世纪末。故选:B。本题以“汉代张骞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他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切入点,考查了张骞通西域以及世纪年代的换算。考查了张骞通西域以及世纪年代的换算,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3. 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如图),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A. 都江堰B.

4、秦始皇陵兵马俑C. 云冈石窟D. 长城【答案】C【解析】佛教是从古印度传入我国的,云冈石窟体现了佛教文化与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融合。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有利于对人民的统治,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供和扶植。故选:C。本题考查了佛教建筑。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4.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如图)。这一伟大工程()A. 中心是-长安B. 最南端到达-今天的扬州C. 是

5、隋文帝的政绩之一D. 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D

6、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以“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如图)。”为切入点,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5.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A. 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B. 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C. 分化相权,强化君权D. 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答案】A【解析】从题目中的“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知,这体现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其举措是派文

7、臣做知州。这项政策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改变了五代以来政权频繁更迭的局面。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以“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切入点,考查北宋的统治措施。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6. 如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项()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1废丞相,权分六部2设内阁大学士3A. 完善三省六部制B. 建立行省制度C. 设立军机处D. 设厂卫特务机构【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初期,改革行政机

8、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军机处设立于清朝。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君权的加强的有关内容。应把握明朝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明朝初期,改革行政机构,设立特务机构等加强君主权力。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和军机处的有关内容。7.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分辨出史实与结论。下列哪一项属于历史史实()A.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

9、园C.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D.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史实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描述,结论是由史实得出的推论,带有主观色彩。B项是历史史实,ACD三项都属于历史结论。故选:B。本题以史实与结论为切入点,考查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要弄清历史史实与结论的概念。8. 五四运动爆发后,有学者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五四运动的()A. 爱国主义精神B. 民主科学精神C. 民主法治精神D. 民

10、主革命精神【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观点表明支持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赞同学生表达爱国热情,但对于使用暴力破坏法治的做法表示反对,故A正确。故选:A。本题考查了对五四运动知识点的把握。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和意义。9. 如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历史事件与历史阶段对应正确的是()A. 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阶段B. 百团大战-第三阶段C. 中共七大召开-第二阶段D. 重庆谈判-第四阶段【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不在第一阶段中;百团大战爆发于1940年,属于第三阶段;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不在第二阶段中;重庆

11、谈判在1945年8月,不在第四阶段中。故选:B。本题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趋势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注意识记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影响。10. “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下列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是()A. 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B. 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C. 中国重返联合国D. “一国两制”的实践【答案】A【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特点就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

12、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CD三项的时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选:A。本题以“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为切入点,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重大成就及这些成就取得的时间。11.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A. 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B. 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C. 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D.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答案】D【解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1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故选:D。本题考查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的事迹与时代精神。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14、()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五大C. 中共十六大D. 中共十七大【答案】B【解析】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十五大。在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故选:B。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注意识记邓小平理化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地位。13. 中世纪时,“重大的宗教改革是一种新宗教的产生,该宗教产生后不久,便冲出阿拉伯半岛,影响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广大地区”。这一“新宗教”是指()A

15、. 佛教B. 犹太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答案】D【解析】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为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其它地方和北非等地,对这些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以中世纪时,“重大的宗教改革是一种新宗教的产生,该宗教产生后不久,便冲出阿拉伯半岛,影响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广大地区”为切入点,考查伊斯兰教创立的相关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伊斯兰教创立的相关史实。14. 17-18世纪,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这两场革命说法正确的是()A. 两国都把专制国王送上断头台B.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C. 法国大革命颁布了权利法案D. 都颁布法律确立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