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 鲁迅后事“仇敌”亲赴灵堂吊唁 青年作家狱中写悼文素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73966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知识 鲁迅后事“仇敌”亲赴灵堂吊唁 青年作家狱中写悼文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知识 鲁迅后事“仇敌”亲赴灵堂吊唁 青年作家狱中写悼文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知识 鲁迅后事“仇敌”亲赴灵堂吊唁 青年作家狱中写悼文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知识 鲁迅后事“仇敌”亲赴灵堂吊唁 青年作家狱中写悼文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历史知识 鲁迅后事“仇敌”亲赴灵堂吊唁 青年作家狱中写悼文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知识 鲁迅后事“仇敌”亲赴灵堂吊唁 青年作家狱中写悼文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知识 鲁迅后事“仇敌”亲赴灵堂吊唁 青年作家狱中写悼文素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后事:“仇敌”亲赴灵堂吊唁 青年作家狱中写悼文宫门口三条二十一号鲁迅故居,是鲁迅先生在京的最后一处寓所,也是鲁迅在京四处故居中惟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遗址。1923年10月30日,鲁迅买下这个6间旧屋的小宅院,议价800元。由于原有的6间旧房十分破旧,只有翻建才能居住,为了节省开支,10月31日,鲁迅亲自绘制房屋改建图3张(即现在的鲁迅故居规模), 翻建于1924年5月24日完工。由于当时鲁迅的经济十分拮据,这所房子是向老朋友齐寿山、许寿裳各借了400元买下的,这笔借款直到1926年鲁迅去厦门教书时才陆续还清。在此居住的两年多时间里,鲁迅写出了小说集彷徨等大量作品,主

2、编和指导编辑了语丝周刊、莽原周刊、莽原半月刊、国民新报副刊等刊物,指导成立了未名社、莽原社等青年文学团体。因此,此处也成为纪念鲁迅先生的最佳场所。1949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纪念日),鲁迅故居正式开放。到了1956年,鲁迅故居成为北京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为了纪念鲁迅先生,北京鲁迅博物馆在10月19日举办了座谈会,同时还举办了含英咀华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对于这位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可以说只要是上过学的人,没有不知道他的。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言。但是,读过鲁迅作品的人,未必真正了解鲁迅的生活。

3、而这个展览不仅展示了鲁迅本人的诸多作品,还多维度地展示了鲁迅和他的时代、他的战友、他的学生。鲁迅先生的战友、学生有哪些人?本期品读所要刊发的,是新出版了鲁迅全传一书的张梦阳先生所写的关于鲁迅后事的文章,读者们可以从中体会到鲁迅先生葬礼的哀荣,以及他在文学界的社交圈子和影响力。1 遗体停放在西式殡仪馆万国殡仪馆,是美国人开办在上海的第一家正规殡仪馆。1925年,总部设在纽约的中华凯斯柯特公司瞄准商机,向一位旅沪德国侨民租下了位于今胶州路207号的一幢三层楼花园洋房,用于开办万国殡仪馆。1934年,时任经理的美国人施高德将万国殡仪馆改组为独资企业,自任老板,同时承办高等华人丧事。万国殡仪馆的底层礼

4、厅原来全为西式装饰,内置钢琴一架。外侨丧礼由神父或牧师主持,唱诗班在钢琴伴奏下齐唱赞美诗天堂再相会,以示送魂入天堂。自施高德独掌该馆后,遇华人丧事亦允许在西式礼厅内吹打中国民乐,大做水陆道场。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被刺后,葬仪在万国殡仪馆举行;1935年3月11日,这里曾经吊唁过自杀的一代影星阮玲玉。鲁迅先生逝世后,经冯雪峰、宋庆龄与许广平、周建人等商量,决定出殡事宜由上海万国殡仪馆承办。并告知这是一代文化伟人,只是群众吊唁,瞻仰遗容,不要西式仪式。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当天下午3点,万国殡仪馆的黑色柩车开进了大陆新村。平时住户都从后门出入,前门不常开启。这天,前门打开了,殡仪馆

5、的工作人员将鲁迅的遗体用白布裹着舁下楼,郑重地放进柩车里的西式铜棺。许广平和海婴母子从屋门口、楼梯上一直到前门口,悲痛地送别先生和爸爸。鲁迅先生告别了自己的书房和病榻,告别了从不释手的书籍和画册,告别了相濡以沫的妻子和爱子,以及手足之亲的三弟,告别了生活三年多的大陆新村九号和温暖的家内山完造等内山书店职工送的花圈,从家里移到黑色柩车顶上,萧军、黄源等跟车前往殡仪馆。鲁迅身上穿着他生前所爱穿的咖啡色旧绸袍,上面覆盖着褐色棉被,上及胸际。在灯柱旁看到他的遗容,两颊瘦削,双目紧闭,浓浓的短须耸在唇上,脸上依旧透出他不屈的性格和永不休战的英气。灵床四周,摆放着景仰者致送的花圈、花篮,鲜花泛着沁人心脾的

6、浓郁花香。是夜,萧军、黄源、胡风、雨田、周文五位青年作家守灵。萧军一直跪在先生的灵前,直到夜深人静时也不肯起来,他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感谢。翌日清晨,胡风原是被安排回大陆新村看家的,却又被叫到殡仪馆来。冯雪峰告诉他,要黎烈文担任治丧处长,他是中间人士,对付环境便利些。但胡风见到黎烈文时,向他提出此事,被黎烈文一口拒绝了。胡风只好当了实际上的负责人,料理事务,决定丧事程序,如群众瞻仰遗体的时间、灵前守夜人名单等。萧军做了活动的总指挥,黄源和雨田、周文、孟十还等人做灵前司事,却都没有任何名义。1936年10月21日申报等报刊刊登讣告:鲁迅(周树人)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

7、病卒于上海寓所,即日移置万国殡仪馆,由20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21日上午9时至下午2时为各界人士瞻仰遗容和礼祭的时间,21日下午3时入殓,22日下午2时在虹桥万国公墓下葬。依先生的遗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除祭奠及表示哀悼的挽辞花圈以外,谢绝一切金钱赠送,谨此讣告。鲁迅治丧委员会成员:蔡元培、马相伯、宋庆龄、内山完造、史沫特莱、沈钧儒、茅盾、萧三。1932年11月10日,鲁迅北上省亲。在京期间,他赴北京大学等五所大学演讲,即著名的北平五讲。图为鲁迅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2 灵桌上放着笔纸和墨水鲁迅先生的遗体原来停在二楼二号房间,布置得不错,楼梯上铺着地毯,前来悼念的人很多,但没有一

8、点声响,脚步也很轻。由于人越来越多,为了便于大众瞻仰,鲁迅先生的遗体移到楼下的礼堂里。没有什么繁缛的装饰,挂满黑字白布的各式挽联、挽词,上面写着沉痛的语句。门框上挂有十六位青年作家合献的中间有五角星的轭形鲜花拱门。列有一个名单,他们是:草明、张天翼、樨公、姚克、屠琪、周文、萧红、路丁、华沙、胡风、契萌、欧阳山、萧军、奚如、周颖、聂绀弩。灵堂设在厅之西端。门首缀以鲜花和布额,以世界语文字及拉丁字书就的两幅巨大布额悬挂在两侧;法电工人读书班所献的松柏牌坊,上书失我良师四个大字。灵堂正面是鲁迅遗像,四周堆满花篮,中间安放着蔡元培、何香凝等各界人士献的花圈。灵桌上另置一张小照片,这是鲁迅在木刻展上与青

9、年木刻家交谈抽烟的照片,为沙飞所摄。遗像两旁供着两瓶鲜花,上面插着两张纸条,写着鲁迅老师千古,十二个青年敬献。下面放着一张由木刻家力群所作的木刻鲁迅像,这是鲁迅生前满意的作品,曾介绍刊出。灵桌上放着鲁迅生前用的一本稿纸,一个笔架,一瓶墨水和一支钢笔等文具用品。蔡元培所撰的挽联,悬于遗体左右之壁间,联词是: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来自各界的悼念者,团体或个人,男的、女的、老年的、中年的、少年的、穿得漂亮和穿得破旧的,成千上万,不经邀约,不凭通知,都一个接一个地排成一长串。静待的民众列着队,很有秩序地分十人一组进入院子,又从礼堂西端入口处一个侧门挪进灵堂,瞻仰鲁迅先

10、生的遗容,没有一丝混乱。由于黑纱需用量太大,几个女子赶制黑纱圈,仍然供不应求,后来赶来吊唁的人只好仅留下签字了。3 仇敌亲赴灵堂吊唁说到鲁迅和徐懋庸的关系,大概都知道鲁迅那著名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的公开信。鲁迅在信中骂徐懋庸为奴隶总管,借革命以营私,并愤怒地说倘有同一营垒中人,化了装从背后给我一刀,则我对于他的憎恶,是在明显的敌人之上的。于是,在很多人眼里, 鲁迅和徐懋庸自然算是有仇了。10月19日,徐懋庸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说鲁迅逝世了。这对于他真是一个晴天霹雳。他的悲痛,是异于一般人,是无法表达的。他写了一副挽联:敌乎友乎,余惟自问;知我罪我,公已无言!徐懋庸感到,是鲁迅误会了他

11、,在他心目中,鲁迅始终是革命的朋友。他是以为有朝一日,鲁迅会谅解他。但是,晚了,人死不能复生!上联的问题,是没法说清的了。如果还是自问,那么他觉得自己对鲁迅确非敌人,然而现在人们的看法可难说了。至于下联的那种遗憾,他始终是深深地感觉到的。徐懋庸流的眼泪不比其他人少,他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去殡仪馆凭吊的人很多,徐懋庸也很想去,但有人劝告他不要去,去了恐会受到群众的冲击,至少是怒视的。他只好托楼下曹聚仁的夫人王春翠把他的挽联带去。当王春翠把徐懋庸的挽联送到治丧委员会时,大家连忙展读,每个人显示出不同的脸色,惊叹、迷惑或鄙夷后来,徐懋庸考虑:去,固然有可能受到冲击;不去,也会被人们认为真正是对鲁迅绝情

12、了。怎么办呢?于是也还是自问,到底要不要去追悼,结果还是去了,他在先生的遗体前站了一分钟,各种难受的目光是受到了,冲击却没有。正担任着国民政府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中国银行总裁等职的国民党实力派人物孔祥熙,也给鲁迅送了挽联:一代高文树新帜,千秋孤痛托遗言。中共中央要求国民政府为鲁迅先生举行国葬,遭到国民政府的拒绝。蒋介石只是让上海市长吴铁城到灵堂致哀,并以他个人名义敬献了花圈。4 丧事受到特务监视当时,茅盾正在家乡浙江桐乡乌镇,他接到鲁迅逝世的电报后,立即出发前往上海,但无奈痔疮发作,疼痛难忍,无法行走,只得请夫人孔德沚代表他参加。身在日本的郭沫若,虽不能亲身吊唁,但却送来了挽联:方悬四月,

13、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钦送两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时在福州的郁达夫得知鲁迅逝世的消息后,连夜致电许广平表示哀悼。第二天即从南台赶坐赴沪的轮船,在船上作对于鲁迅死的感想。两天后又写下了著名的怀鲁迅。10月23日,郁达夫在上海立报上刊出了题词:鲁迅虽死,精神当与中华民族永存。鲁迅去世前几天,中国呼声的主编格莱尼契突然告诉夏衍,鲁迅病情严重。格莱尼契是美国的一名新闻记者,他办事细致,讲话不多他介绍到鲁迅病情的时候,嗓音嘶哑,他两眼凝视着夏衍,要夏衍把这不祥的消息告诉所有的中国革命作家。他把所有的这几个字重复了两遍。他的心情,夏衍当然是能够理解的。当天夏衍就去找周扬,但只有苏灵扬一人在家;

14、接着就去找了沙汀,他也不在;因为当时夏衍想只有沙汀也许能去探望鲁迅。前两天叶以群去探望,就遭到许广平的拒绝。回家路上碰到沈西苓,夏衍告诉鲁迅病重,他还不相信,说不久前他在八仙桥青年会见到过先生,觉得他精神很好。不幸的事终于到来了。两天之后,夏衍正在吃早饭,章汉夫急匆匆地打电话给他,说鲁迅在这天清晨去世了,要他立即到周扬家里去。文委的几个人商量了一下,恰恰这时茅盾回乌镇老家去了。鲁迅寓所在北四川路越界筑路地段,周扬和夏衍都不能去,所以只能推沙汀、艾芜代表他们去向遗体致哀。当天晚上,夏衍和章汉夫又去找了沙千里,知道丧事已由宋庆龄和沈钧儒在主持。沙千里还告诉他们,从鲁迅去世的消息传出之后,国民党市党

15、部就派了一些特务去监视鲁迅的丧事。所以,他要夏衍、周扬特别保持警惕。20日上午,沙汀到了殡仪馆。胡风一见到他,顿时忘记前嫌,拉住沙汀的手便哭起来。沙汀通过胡风的手传来的一阵颤抖,深深感到了胡风痛失恩师鲁迅后的悲伤心境。5 青年作家在狱中写悼文在殡仪馆瞻仰遗容本来预定是一天,但是来瞻仰的人多得出乎预料,所以又延长了两天。据统计,21日前来吊唁的人,总数不下五六千,团体增加到八十多个。可以说,鲁迅的逝世,在社会上引起非常大的反响,甚至给上海监狱的难友们也带来了极大的震惊!一位牢狱医务所的青年看护兵,偷偷从门洞塞给青年作家楼适夷一片上海报纸的剪报时,楼适夷一下子茫然失色,难道这又是敌人的造谣么?然而又不像,他不禁想起鲁迅对自己的关怀与帮助。在楼适夷入狱后,鲁迅还把楼很稚嫩的两篇小说,介绍给美国友人伊罗生,翻译成英文,编入题为草鞋脚的中国短篇小说选集里。楼适夷通过其弟弟楼炜春与鲁迅取得联系后,鲁迅又应他的请求往监狱送来许多文艺理论书籍的中日译本,特别是送来一部先生亲手编校印行的青丝绒面精装的海上述林。他在狱中坚持自学外语,搞些翻译,译稿经过同情革命的狱官传到外面,鲁迅先生看见了,主动提出,停止自己的翻译,请中学生杂志刊登他的译稿。而受到鲁迅帮助的青年,何止楼适夷一人,先生时时为被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