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 面条上下四千年素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73960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0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知识 面条上下四千年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历史知识 面条上下四千年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历史知识 面条上下四千年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知识 面条上下四千年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知识 面条上下四千年素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条上下四千年关于面条的记载,大多在笔记、掌故、辞赋中出现。东汉末年刘熙释名释饮食中记录: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症脉症并治:(病人)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清俞正燮癸巳存稿麵条子:索饼,乃今麪条之专名。麵条,就是面条。从东汉到魏晋,面条称为饼。对大多数地区的人而言,汤饼是最简便容易的食物,有点类似于面片汤。南朝荊楚岁时记说: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避恶。北魏齐民要术则干脆连做的方法都记录了下来:宜以手临铛上,按令薄如韭叶,逐沸煮。韭菜叶子,宽面条也。从韭叶到细条,面条形状的进化,并没有经历太长的历史周期。按照西晋傅玄在七谟中的细

2、腻描写不难发现,时人对面食的风尚,已从韭叶而至细条了。大约在唐朝初年,面条经由日本遣唐史传入日本。面條在此一时期,被称为傅飩。旧五代史世袭传一李茂贞记载,館飩也叫不托。宋人程大昌演繁露不托条递进解释:汤饼一名館飩,亦名不托不托,言不以掌托也。较真地讲,館飩和汤饼其实就是面食的两种制法,张岱在夜航船中的自注可以佐证:不托即面,简于汤饼。所以诗文中写傅飩和不托,是各有所指。宋代面条品种发展迅速,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这些文人笔记中记载的品种就多达三四十种之多,此时,它们已经定名为面条了。其中,东京梦华录记汴京的面条,有四川风味的插肉面燠面,南方风味的桐皮熟烩面;梦粱录记南宋的面食,也有三鲜面炒鸡

3、面等近十种。面条发展成熟之后,便出现了挂面。古籍中第一次出现挂面的文字记载,是元人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挂面,补中益气。羊肉一脚子,挂面六斤。蘑菇半斤,鸡子五个煎作饼,糟姜一两,瓜荠一两。右件用清汁中下胡椒、盐、醋调和。这是一种以羊肉、蘑菇、鸡蛋烹制挂面的方法。到了清代,面食的配料也越来越丰富。作为面食爱好者,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里,列举了鳗面、温面、鳝面、裙带面和素面共五种面条的制法,强调重汤轻面。而李渔则反其道,喜欢重面轻汤,回归吃面的本质。闲情偶寄里,他这样唱反调:以调和诸物,尽归于面,面具五味而汤独清,如此方是食面,非饮汤也。米粉在晋代的出现,让面条这个长条食物不再孤单,也是对北人南居之后饮

4、食习惯的一种眷顾,喜长条食物又担心面食致胖的人,从此多了一种选择。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进化,米粉分家了,一部分地区继续叫米粉,一部分地区改叫米线,它们在各自的进化之路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IP。2002年,考古学者在青海喇家遗址发现了一碗被地震泥石流掩埋了的面条。检测出来的面条成分让考古学者大感意外:这是一碗由小米面和粟米面做成的面条,其中,还有少量的油脂、类似藜科植物的植硅体以及少量动物的骨头碎片,这些应该是这碗面条的配料。这碗因地震保存下来的面条,被科学证实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而此前的常识,面条的文献记载历史,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只有2000年上下的历史,这次发现将面条的历史往前推了2000多年,中国无以争议地成为面条发源地。来源:中国历史内参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