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践行发展战略 第11课 建设法治国家 第1框 道德与法律教学案 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72987 上传时间:2019-07-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践行发展战略 第11课 建设法治国家 第1框 道德与法律教学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践行发展战略 第11课 建设法治国家 第1框 道德与法律教学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践行发展战略 第11课 建设法治国家 第1框 道德与法律教学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践行发展战略 第11课 建设法治国家 第1框 道德与法律教学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践行发展战略 第11课 建设法治国家 第1框 道德与法律教学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践行发展战略 第11课 建设法治国家 第1框 道德与法律教学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践行发展战略 第11课 建设法治国家 第1框 道德与法律教学案 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 建设法治国家【知识结构】第11课 建设法治国家道德与法律全面依法治国道德、法律的含义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道德与法律相互联系、相辅相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对公民、国家的要求【能力自测建议】第11课 建设法治国家知识要点知识要素能级要求识记理解运用道德与法律1.道德、法律的含义2.法律与道德的区别3.法律与道德相互联系,相辅相成4.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公民、国家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1.依法治国的含义2.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第一课时 道德与法律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道德、法律的含义;了解法律与道德的区别、联系。能力目标理解法律和道德紧密结合的作用;懂得法律与

2、道德的关系对公民、对国家的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和道德的紧密结合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进程;增强学生主动提升自身道德情操与法律素养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教学难点:法律与道德相互联系,相辅相成2.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提纲1.道德、法律的含义。2.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3.法律与道德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体现。4.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公民、对国家的要求。二、导入新课据苏报讯:国庆前夕,吴江区黎里镇街头上演暖心一幕:斑马线前,一名司机停车礼让老人过马路。见老人步履艰难,他立即下车背起老人过马路。如此动人的一幕,被吴江交警黎里中队的智能监控完整地记录了下来。司机背老人

3、过马路的视频传开后,赢来网友赞声一片。思考探究:司机的什么行为“赢来网友赞声一片”,为什么?教师归纳:司机停车礼让的守法行为、背起老人过马路的高尚道德行为告诉我们,法律和道德作为文明社会的基本规则,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必须要主动遵守、积极践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道德与法律的相关知识。三、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道德、法律的含义活动一:概念解读(阅读教材P2内容)思考探究:1.什么是道德?2.什么是法律?教师归纳:教材P2第1、2节(略)目标导学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活动二:表格填写(阅读教材P2-4内容)思考探究1: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如何理解?区 别道 德法 律表现形式不同调整

4、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实现方式不同(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概括回答)教师归纳:区 别道 德法 律表现形式不同存在于认识和舆论中,大多是不成文的。明确、严格和具体,通常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性文件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涉及人们的思想和言行只调整人们的行为实现方式不同依靠舆论的约束、教育的力量、人们的觉悟主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课堂小贴士(1)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一般来说,在我国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也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而违反道德的行为,则不一定同时违反法律。(3)国家强制力主要是指警察、法庭、监狱、军队等。思考探究2:法律与道德还有其他方面的

5、不同吗?教师归纳:比如产生的条件不同:道德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而产生的,法律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再如制裁的方式不同。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规定,是一种刚性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谴责和舆论压力,是一种柔性约束。目标导学三:法律与道德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活动三:“礼让行人”大家说一说: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中有很多的“让”。有家庭的“让”,孔融让梨,成就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有邻里的“让”,清代大学士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广为传诵。今天,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行人”的规定已经纳入道路交通的法律法规,目前在全国普及开展起来。以江苏省为例:对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未停车让行的机动车,依照道

6、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九十条、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五十六条第一项之规定,将处以罚款50元、记3分的处罚。思考探究:请你从法律与道德相互联系的角度,谈一谈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行人”的规定纳入法律法规有何作用?教师归纳:法律体现道德的精神,促进道德的发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拓展视野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有关规定,体现对拾金不昧传统美德的鼓励和支持(教材P4)二说:有网友认为,“礼让”似乎不应该只是车辆应该注意的,对于行人来说,也应该学会“礼让”。现在不少行人不走斑马线,乱穿马路,更有甚者一路小跑或是骑着电动车闯红灯,这让遵守交通规则、懂得“礼让”的司机很“受伤”,行人和司机

7、得相互尊重才是。为此,湖北省武汉市交管部门将在重点路口设置人脸识别系统,对不遵守交规的行人进行人脸识别后进行处罚,并纳入个人诚信系统。思考探究:请你从法律与道德相互联系的角度,说一说武汉市交管部门上述做法的依据。教师归纳:道德补充法律的不足,并支持法律的实施。因为道德调整范围广泛,在法律管不到的方面,需要发挥道德的力量;同时,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能促进人们自觉遵法守法,推动法律的有效实施。讨论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传统美德补充法律不足的现象?教师归纳:主动让座、搀扶老人、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等活动四:阅读感悟“百善孝为先”是中华传统文化推崇的伦理,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具有的基本

8、道德品质。2012年发布的新版“24孝”,其首条行动标准就是要求公民“带着妻小常回家”。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则将“常回家看看”纳入条文当中,希望用法律来保障传统美德“孝道”的传承。思考探究:“孝道”从道德推崇走向法律规定,说明了什么道理?教师归纳: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P5目标导学四:法律与道德紧密结合,对公民、对国家的要求活动五:老人过马路扶不扶?扶!(“吴江区黎里镇街头上演暖心一幕”回放)“当时老人在斑马线上走得非常慢,看样子行动不方便,我下车想去扶他过马路”,周先生事后对吴江交警黎里中队民警说。搀扶老人时,周先生问老人要去哪里。老人

9、说要去对面那家超市。“但是老人走路颤颤巍巍的,两只脚几乎贴着地在挪。这时候周围的车辆越来越多,我就蹲下身来背起老人把他送到了超市门口。”“这个司机好样的!”媒体诚挚评价道。思考探究1:结合司机周先生的行为,想一想作为现代公民,我们为什么既要遵守法律,又要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归纳:法律的道德紧密结合,才能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我国法治社会的进程。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底线;道德可以唤醒人们心中的良知,法律能震慑人们心中的恶念。思考探究2:法律与道德紧密结合的关系,对公民、对国家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教师归纳:每个公民既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

10、国家既要重视德治,坚持以德治国,又要重视法治,坚持依法治国。视野拓展9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四、课堂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道德、法律的含义,知道了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表现形式不同等三个方面,充分感受了法律与道德作为规范行为的手段,二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深刻认识了法律和道德紧密结合所产生的作用以及由此对公民、对国家提出的要求。五、课堂训练(一)选择题1. 从道德和法律调整的范围看,两者的关系是( C )2. 在法律活动课模拟表演中,“德先生”对“法博士”说:“没有你的帮助,治理国家有时我有心无力。”“法博士”回答:“没有你的支持,有时我也鞭长莫及。

11、”这段对话表明( B ) 法律即道德,道德即法律 道德与法律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法律体现道德的精神,并促进道德的发展道德补充法律的不足,并支持法律的实施A. B. C. D.3.我国不仅确立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同时还将9月20日设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坚持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这是因为( C )A.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我国正在推行以德治国C.道德补充法律的不足,并支持法律的实施D.法律调整的对象和范围比道德广(二)判断题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公民的自觉维护和遵守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B )2.一般来说,在我国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也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A )(三)辨析题在学习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后,有同学认为:建设法治中国,只需要公民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就可以了。请你评析该观点。参考答案(1)公民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确实有助于建设法治中国。因为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能促进人们自觉遵法守法,推动法律的有效实施。(2)但认为建设法治中国,只要公民提高自身道德情操就可以了是片面的,作为公民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作为国家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坚持以德治国。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