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作文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3366881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7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作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年高考作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年高考作文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9年高考作文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9年高考作文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作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作文范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考作文范文 篇一:2014年安徽省高考优秀作文 2014年安徽省高考优秀作文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名师解析 2014年的安徽省高考作文仍然是

2、材料作文,与去年萧伯纳的一段话“为什么会这样”和“为什么不能这样”的材料作文相比,今年的材料作文更加务实,更加理性。虽然材料的内容是谈艺术问题的,但这只是一人由头,目的是要引导学生由此生发开来去关注生活,这显然是命题的意图所在。所以,考生在写作中,肯定是不能就材料写材料的,而应把自己的思想触角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 那么,应该怎么结合现实来立意呢? 从表演艺术家的话来看,他认为剧本是可以改的,因为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进一步讲,剧本是“死”的,演员是活的。生活也是这样,只有不墨守成规,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个人才能取得成就,社会才能向前发展,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从剧作家的话来看,剧本是不能改

3、的,因为剧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他的本意。由此,我们可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规则制度,道德法律,这些都是人人必须遵守的,不能搞特殊。如果大家都想去改变它,突破它,那么我们的社会就失去了和谐。 给合两位艺术家的话来看,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台词是否需要改动,应该视实际情形而定,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联系现实社会,就是做事情不能太认死理,而要学会变通,因为生活是复杂的,变化的,因此人的思维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应该相时而动。 教师下水范文 合理变通,成就完美 汪茂吾 变通就是改变,使之通顺、通畅;所谓合理变通,就是这种改变不是无厘头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的

4、必要的变动。只有合理变通,才能成就完美。 合理变通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但凡有取得成功者,都懂得这种智慧。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就非常懂得变通。其他国家的革命多是以城市为中心,在城市发生大规模的暴动,最后夺取政权,而毛泽东却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面对强大的敌人,他又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和“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从而使中国革命步步为营。试想,如果懂得灵活变通,而是跟强大的反动势力进行硬碰硬的正面交锋,则中国革命将要蒙受多大的损失,革命的火种又岂能燎原!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

5、知道,诸葛亮就是一个谙熟变通之人。他到东吴舌战群儒,受到嫉贤妒能的周瑜忌恨,为了除之而后快,周瑜限他在十日之内造出十万枝箭来。如果按常理去打造这十万枝箭,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因周瑜暗中使坏,极有可能会完不成。让周瑜始料未及的是,诸葛亮竟胸有成竹地纳下军令状,表示三日之内即可完成。原来诸葛亮并非真的按照周瑜说的那样去造箭,而是用草船去向曹操借箭。善于变通,不仅使诸葛亮在谈笑间完成了周瑜交给的任务,而且使他不辱使命,最终促成了孙刘联盟。他的“空城计”更是家喻户晓的善于变通的典范。 同样是三国演义中,马谡就不懂得变通。一意孤行的他与王平同去镇守街亭,竟把军队屯在山上,以至于被魏军断了汲水之道,导致军队

6、不战自溃。按常理,军队屯在山上,占领制高点并没什么不对,然而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凉之地也这样做,就犯了兵家之大忌。不懂得变通的结果,是马谡痛失街亭,连自己也丢了性命。 可见,无论是什么人,都不能一味地认死理,而要懂得变通,善于变通。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更应该懂得善于变通的重要性,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人生目标,积极改善与同学、老师与家长的关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当然,懂得善于变通,并非无原则的耍滑弄巧,而是在不改变做人原则基础上的灵活机动。唯此,你的人生才日臻完美。 满分文展示1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安徽一考生 规矩是人人必须遵守的标准法度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是个

7、人生存发展的基石。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想到规矩,若无视规矩的存在而一意孤行,则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当红歌手李代沫无视国家法规,不仅自己吸毒,还容留他人吸毒,致使自己触犯法律而被法院起诉。可想而知,这一严重后果对李代沫的人生将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无独有偶,影视明星黄海波,无视国家法规,为了找乐子竟然有违道德底线去嫖娼,被北京警方拘留15日后,又被收容教育半年。这一丑闻的后果对黄海波的后续人生也必然造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可笑的是,竟然有人对黄海波受到法律的制裁鸣冤叫屈,殊不知,规矩面前,人人平等。一个人如果犯了规受不到相应的惩罚,则只能使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只有尊重规矩,才能使人生航船不会

8、偏离正确的方向。 规矩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证。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哪个社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规矩存在。凡事立下规矩,才能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言行。如交通规则,便于人们安全出行;学校规则,有益师生教学活动;环境法规,能有效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等等。而一 个没有规矩的社会,必然是混乱的。唐朝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就使得社会动荡不堪,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生产和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使唐朝由盛转衰。同样,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也使我国社会的发展受到重创,时至今日,人们一提到它,还心有余悸。可见,一个社会一旦没有了规矩,后果有多么的可怕! 规矩是国家兴旺昌盛的保障。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今的中国

9、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越来越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举世瞩目。究其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党的坚强领导,另一方面得益于我国的各种法规正在不断完善。所谓依法治国,说的正是规矩是治理国家的有力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法规的日臻完善,我国的国家实力将会更加强大,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梦想也一定为期不远。 所以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人人守规,个人才能少走弯路,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满分亮点 这篇考场佳作,先提出论点“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再接着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方面,逐层举例论证。在论证过程中,方法灵活多变: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时,从反面举例;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时,采用正

10、反对比举例;论证第三个分论点,又回到正面举例。例证过程中,注意紧密联系现实,如李代沫和黄海波事件,以及事例的典型性,如安史之乱和文革事例,使得文章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三个分论点,逻辑严密,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评荐名师汪茂吾) 满分文展示2 不要迷信权威 安徽一考生 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人们往往迷信权威,以为他们说的话都是真理,因此不经过自己的大脑就轻信了他们,就按照他们说的去做。事实上,权威并非万能,也并非都是真理,所以很多时候,不能轻易相信权威,更不能迷信权威。 比如今天的房地产市场,一些所谓的专家总是一再预言房价会涨,且越涨越高,永远会涨。于是,不少人急于买房成了房奴

11、,还出现了无数的炒房客。实际情况是,现在的房价已开始回落,那些炒房者的资产一下子缩水变成了负数。一些不良开发商由于房市萎靡,资金链断裂而跑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的业主干出了打砸售楼处和要求退房的蠢事。认为自己被开发商骗了。可这又能怪谁呢?只要当初稍微用脑子想一想,就会明白,商品经济哪有只涨不跌的道理!所以,一味地迷信权威的苦果,只能自己去品尝,要怪也只能怪自己的脑袋长在别人身上。 不迷信权威,就要学会思考、判断。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老师柏拉图和真理之间作出的清醒选择。亚里士多德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柏拉图,追随他长达20年之久,然而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他

12、都和老师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在常人看来,柏拉图既是老师,又是当时公认的权威,亚里士多德没有理由怀疑他的学说。可亚里士多德就是不迷信权威,而是坚持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以至于最后完全否定了老师的唯心主义学说。 不迷信权威,还必须敢于实践。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这句话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论述的结论。袁隆平就偏不信这个“邪”,通过反复观察和实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如果袁隆平当初迷信权威的结论而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杂交水稻的问世就可能往后推迟,就会有许多人吃不饱肚子。 不迷信权威,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就要告诫我们不要一味地迷信书本

13、,而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判断,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当然,不迷信权威并非处处跟权威“作对”,而是说要对权威擦亮眼睛,多思考,多分析。唯此,方能不受蒙蔽,获得真知,发现真理。 满分亮点 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这篇作文独树一帜。首先表现在论点提炼准确,能吸引人,且把论点作为标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其次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的事实论据都非常典型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具体表现在“房地产”论据感应了时代的脉搏,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关注;亚里士多德和袁隆平的论据,体现了作者博学的知识。第三,围绕中心论点从“怎么办”的角度分解出的两个分论点,准确而引人启发。全文娓娓而谈,例证丰富,思想深刻,具有极

14、强的说服力。 (评荐名师汪茂吾) 满分文展示3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安徽一考生 无论是剧作家编剧,还是艺术家表演,都应该从剧情需要和观众欣赏水平的实际出发,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来行事。 这使我想到全国各地正在践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指导思想。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发现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刻舟求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个楚国人之所以未能找到坠入水中的剑,乃是因为“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这说明,如果不能从实际出发去解决问题,一切的努力只能是缘木有求鱼,“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实际出发,需要放下架子接地气。作为东汉皇室后裔的刘备,就能放下皇叔的架子,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这才感动了诸葛亮,最终让诸葛亮为自己鞠躬尽瘁,正如刘备自己所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试想,如果刘备端着皇叔的架子,不去隆中,又怎能听到诸葛亮那番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远见,更谈不上让诸葛亮为他戎马效力了。 现在少数领导干部,官不大,架子却不小,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脱离群众,以至于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倾听不到群众的真实呼声。这样的干部,又怎能为群众办实事,得到群众的拥护呢!习近平总书记说:“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正是希望各级领导干部放下架子,深入基层,去了解实情,倾听民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