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14课时 民主与法治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64725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14课时 民主与法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14课时 民主与法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14课时 民主与法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14课时 民主与法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14课时 民主与法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14课时 民主与法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14课时 民主与法治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时 民主与法治,一、追求民主价值 1.民主在价值上的要求是什么?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4)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3.怎样正确认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1)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发展协

2、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2)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4.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 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5.公民怎样

3、参与民主生活?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2)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6.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同时,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3

4、)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7.实行民主监督有什么意义? (1)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2)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8.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9.怎样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5、 (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二、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 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2.法治具有怎

6、样的要求?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4.政府与人民是什么样的关系? (1)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2)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5.政府怎样做到依法行政? (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

7、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3)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4)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6.怎样做到厉行法治?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

8、法。 (4)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 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7.德治与法治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命题点1,命题点2,命题点3,命题点4,命题点5,命题点1 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例1】 近年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贫困发生率不

9、断降低,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人口的脱贫纪录。这一成就说明了( )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重视和保障人民权益的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民主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从材料中的这些减贫内容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保障了人民权益的实现,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因而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均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 D,命题点1,命题点2,命题点3,命题点4,命题点5,命题点1,命题点2,命题点3,命题点4,命题点5,命题点2 加强民主监督 【例2】 “群众办事后,可以像网上购物一样给

10、好评和差评,对于差评的由专门工作人员进行回访,了解事情原委。”温州市万人双评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建立“日回访、周处置、月分析”问题分析反馈机制,引入“大数据”评价监督系统,温州在全市范围开展的“万人评议机关中层处室和基层站所活动”,正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成为清廉温州建设的一股清风。 (1)上述材料体现了公民的什么权利?政府保障公民的这一权利有什么意义? (2)除此之外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行使这一权利?,命题点1,命题点2,命题点3,命题点4,命题点5,解析 本题考查对民主监督的认识。从上述材料不难看出,温州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公民的监督权。第(1)问设问较为直接,

11、主要是从材料中归纳出公民的监督权及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意义;第(2)问难度也不大,是在材料的基础上继续列举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和方式,答案较为灵活,只要切实可行即可。 答案 (1)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2)公民还可以通过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通过舆论媒体进行监督,通过电话、网络、来信来访等途径行使监督权。,命题点1,命题点2,命题点3,命题点4,命题点5,命题点1,命题点2,命题点3,命题点4,命题点5,命题点3 建设法治中国 【例3】 201

12、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发出“向着建设法治中国不断前进”和“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的重要号召。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对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建设法治中国就要努力( ) 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普遍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维护者 A. B. C. D.,命题点1,命题点2,命题点3,命题点4,命题点5,解析 本题考查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说法错误,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公民直接参与立法”的表述是错误的;均是正确的说法,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13、了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故选D项。 答案 D,命题点1,命题点2,命题点3,命题点4,命题点5,命题点1,命题点2,命题点3,命题点4,命题点5,命题点4 打造法治政府 【例4】 党中央作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特别强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大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的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要求( )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处理国家行政事务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A. B. C. D.,命题点1,命题点2,命题点3

14、,命题点4,命题点5,解析 本题考查依法行政的要求。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属于我国的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依法行政是针对我国的各级人民政府而言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显然不属于这一范畴,应排除;均正确说明了依法行政的要求。故选A项。 答案 A,命题点1,命题点2,命题点3,命题点4,命题点5,命题点1,命题点2,命题点3,命题点4,命题点5,命题点5 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例5】 “德润人心,法安天下。”德治与法治是人类自我管理和规制的一对经典关系。下列关于德治与法治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B.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 C.法治重教化作用,德治重规范作用 D.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解析 本题考查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法治与德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A项说法错误,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B项说法错误,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C项说法错误,法治重规范作用,德治重教化作用;D项正确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故选D项。 答案 D,命题点1,命题点2,命题点3,命题点4,命题点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