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64185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教案 新人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知识目标1认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2认识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重要作用。3认识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4初步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领会法律与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关系,明确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崇尚法律、敬畏法律的情感。重点认识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难点认识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准备:制作教材“探究与分享”情境课件。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有关法律的事例。一、情境导入,场景激趣教师多媒体出示材料:材料一: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放心购买各类消费品,市质监局出动执法人员980人

2、次,对299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共立案查办131起,其中大案要案33起,查获涉案货值280余万元;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掺假,以次充好;标识标注无净含量;无3C、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伪造日期;棉花产品无中文标志;定量包装无厂名等。材料二:张立兵、孙红等四人加工、销售黑心棉被、黑心棉垫子金额达7万多元,已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张立兵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其女张蒙蒙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妻子孙红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女婿张大山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教师提出问题: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教师

3、提示:学生可以从法律的作用、执法管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生活需要法律”这一话题吧。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教师安排学生阅读P84“运用你的经验”栏目,请学生思考问题:(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教师提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建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教师

4、提示:如果没有法律,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交通瘫痪,安全事故频发。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人类随心所欲,带来的是自己的灭顶之灾。(3)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教师提示: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知识拓展】法律的种类法律可划分为宪法、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其中,宪法是高于其他类型法律的国家根本法,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国家法制的基础、依据与核心,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则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

5、法律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法、商法、国际法等。普通法律包括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规范的总称。2法律规定权利和义务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5“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2)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一观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1)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2)不赞成。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社会准则,规定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同样,法律是权利与义务的共同体,法律赋予人们一定的权利,同样也规定人们履行相应的义

6、务。【过渡语】那么,到底什么是权利,什么是义务呢?学生自由发言,也可分小组讨论。教师总结: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利益,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过渡语】那么,公民都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呢?学生自由发言,也可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我们享有的权利有:平等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和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力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权;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

7、国家的保护;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我们履行的义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教师总结: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我们的生活与

8、法律息息相关。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二)法治的脚步1法律的产生教师多媒体播放或请学生阅读教材P87“相关链接”材料。请学生思考回答:(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靠什么调节人际关系和自己的行为?教师提示:风俗习惯。(2)法律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创制法律的目的是什么?教师提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制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目的: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教师总结: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2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法治?它的要求是

9、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教师提示: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教师总结: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师多媒体播放“回眸新中国65年法治历程”视频。请学生思考:(1)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有哪些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教师提示:1954年9月20日,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82年12

10、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是什么?教师提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教师提示: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故事拓展】断线的风筝一只

11、风筝在天上飞。风筝向蝴蝶炫耀:“除了老鹰就数我飞得高了。”蝴蝶说:“你不如我,我自由自在,想到哪就到哪,你却不自由,总有一根线牵着你。”“是呀!”风筝想,“如果不是这根线的拉扯,说不定我比老鹰飞得还高,我得扯断这根线。”风来了,风筝拼命挣扎,线果然断了,可风筝却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故事启迪:生活需要规范,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故事拓展】法治小故事故事1: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如狄公案。荷兰汉学家高罗佩

12、更是以此为题材,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故事2:嘉佑元年(1056)十二月,包拯被朝廷召任权知开封府,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他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刁民无赖。故事3:海瑞在淳安任知县时,时任浙江总督的胡宗宪之子路过淳安铺张浪费。淳安驿吏没有好好招待他,胡公子就把这位驿吏倒吊起来鞭打!海瑞得知后没有顾忌此人是总督之子,把这小子抓起来痛打了一顿,并且写信给胡宗宪说有个小子冒充他儿子为非作歹,被海瑞收拾了。胡宗宪早就闻海瑞之名,对海瑞也没有办法,也就只好作罢了。三

13、、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明白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懂得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离不开法律,从今以后,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第2课时法律保障生活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认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3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敢于同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能力目标体会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重点法律的特征和法律的作用。难点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教师准备:根据教材“探究与分享”的情境制作课件。学生准备:自主搜集生活中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一、情境导入,场景激趣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分别徒手和用尺子、圆规画一个方、一个圆。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然后说一说这两位同学的画有什么差异。学生:第一位同学画得不是很好,因为他是徒手画的;第二位同学画得很好,因为他是用尺子和圆规画的。教师:这种差异可以用中国的哪句古训说明呢?学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规,是画圆用的工具,如圆规、两脚规;矩,是画直角或长方

15、形用的曲尺,如直角三角板或丁字曲尺。画圆而无规,会因笔走龙蛇而画不出圆;制方而无矩,会因角不正、线不直而制不出方。教师总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什么是法律?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一)法律的特征1生活中的规则教师请同学们列举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各种规则。学生列举如下:乘客得遵守乘客须知;看电影得遵守观众须知;看病得遵守病人须知;到商场购物得遵守顾客须知;在餐厅就餐得讲究先后次序;到学校读书得遵守班规校纪;参加运动会得遵守各项比赛规则;日常生活中做事要遵守法律法规,一旦作出违法行为要受到制裁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要你们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们会将它们分成几种类型呢?教师提示:在社会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道德、规章和法律。教师总结:我们的社会生活因为有了规则会越来越顺畅,越来越有秩序。因此,我们做事情的过程中,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