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总结提升(五)(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63267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总结提升(五)(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总结提升(五)(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总结提升(五)(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总结提升(五)(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总结提升(五)(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总结提升(五)(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总结提升(五)(新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总结提升(五) 范围:第四单元第六章类型一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感知外界环境,需要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而视觉与听觉是我们感知外界环境的主要信息来源。本类型主要考查眼与视觉、耳与听觉。往往结合示意图,既考查结构,又考查功能(视觉或听觉)。例1 下课铃响了,你匆匆跑出教室,奔向食堂。你看到了饭菜的颜色,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手指感受到了馒头的温热请据图5T1回答问题。图5T1(1)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_的折射,像成在了_上,并最终形成了视觉。(2)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_的振动,刺激了_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产生了听觉。(3)你能够

2、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_获取信息的,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_形成的。答案 (1)4晶状体7视网膜(2)11鼓膜9耳蜗(3)感受器大脑皮层解析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能够看到你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物像成在了视网膜上。(2)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

3、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产生了听觉。(3)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感受器能接受体内外各种刺激,并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传递到神经中枢,形成各种感觉,各种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体验中考12017内江如图5T2为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示意图,据图分析有关近视眼的描述,错误的是()图5T2A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过大B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长C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D可以配戴适度的凸透镜加以矫正22017昆明如图5T3是耳的基本

4、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图5T3A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直接传到大脑形成听觉B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中C若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音下,鼓膜可能会破裂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类型二反射及反射类型的判定本类型题考查一个活动是不是反射以及反射类型的划分。判定一个活动是反射,要特别注意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的类型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简单的反射是指先天就有的反射活动;复杂的反射是出生后在学习中逐渐获得的,区分二者的标准为是否通过学习逐渐形成。对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例2 下列现象中,属于简单的反射的是()A膝跳反射B望梅

5、止渴C画饼充饥 D谈虎色变解析 A膝跳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简单的反射,其他三项都是后天形成的反射,属于复杂的反射。体验中考32017郴州反射分为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下列反射中属于简单的反射的是()A望梅止渴B眨眼反射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D谈虎色变类型三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本类型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要明确只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相应的反射功能。完整的反射弧包括五大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如果哪一部分受到损伤或缺失,就不能完成相应的反射活动。例3 2017福建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5T4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图5T4A图中X表示感受器

6、B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C若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 C根据图中箭头可知:X是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即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肌肉、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内分泌腺; 若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若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则不能分泌激素;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体验中考42017衡阳如图5T5为某人手指被蔷薇刺扎到后迅速缩手的反射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图5T5A该反射属于简单的反射B该人被蔷薇刺扎到后的疼痛感觉形成于脊髓C该反射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D若某人只是处受损,用针刺处,此

7、人有痛觉,无缩手反射类型四激素调节激素调节的内容是历年来考试的重点,不仅要知道它们的生理作用,更要了解异常症以及异常症的预防和治疗。在出题的时候,往往将该处的知识点融入生活的实例中。例4 图5T6表示小鼠饲养密度与肾上腺增生的关系。由此推测,饲养笼内过度拥挤小鼠会出现()图5T6A糖尿病B性腺发育受到抑制C情绪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D甲状腺激素增多解析 C通过图可知,当饲养笼内的小鼠超过4只,小鼠的肾上腺重量就可以达到5.5 mg,肾上腺增生后,表现为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会使小鼠的情绪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不利于小鼠的生长。体验中考52017临沂为了研究甲状腺的功能,科学家利用蝌蚪进行

8、如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甲乙丙处理方法不做任何处理破坏蝌蚪的甲状腺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实验结果正常发育停止发育提前发育乙组后来加入甲状腺激素,结果又能继续发育。请依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甲状腺是内分泌腺D甲与乙、乙与丙形成对照详解详析【体验中考】1D解析 由图示可知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即为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2A解析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产生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再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产生听觉。3B解析 简单的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

9、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眨眼反射;复杂的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如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谈虎色变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复杂的反射。4B解析 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的反射;当手被蔷薇刺扎后,感觉到疼,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手指被蔷薇刺扎到后迅速缩回的神经传导途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图示是传出神经,如果此处受损,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就不会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但神经冲动会沿上行的神经纤维传达到

10、脑,脑中有躯体感觉中枢,能够感觉到疼痛,但不会出现缩手这种现象。5A解析 通过乙的前后对照实验,证明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 该实验无法证明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该实验无法证明甲状腺是内分泌腺; 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甲状腺激素为变量,探究的是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蝌蚪的发育。甲和丙为一组对照实验,甲状腺激素的多少为变量,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所以甲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章内专题阅读】视觉观察特点视觉的跳跃性人的眼睛在观察对象的形态时,(例如看一个物体的外形轮廓或它内部各部分的细节时)视线总要从一处移至另一处,便需要配合以眼动使观察点一个接一个

11、地相继落在中央凹处上。研究发现,使视线移动的眼球运动是不平滑的,而是跳跃式的,即视线不可能沿着对象的外形轮廓平滑地移动。研究测试的结果显示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眼睛观察物体时,视线在那些最具特征的部位停留的机会最大;二是观察时视线移动是跳跃式的。研究还发现,视线的跳跃式移动速度很快,水平方向移动520,视角仅需3596 s;垂直方向移动520,视角所需时间长些,为35108 s。在两个注视点的移动之间,即在视线跳跃过程中视觉是模糊的。这个研究结论,对于我们设计户外大型广告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即广告版面有主次之分,特点突出,通过文字、色彩、人物或醒目的对象制造视觉停留点,吸引顾客的注意,避免大面积背景色彩过强。空间分辨率指眼睛看清对象细节的本领,即分辨视野中最小空间距离的本领。眼睛看清对象细节的本领不仅取决于物体的大小,还决定于观察物体的距离,因此眼睛不是根据物体大小,而是根据视网膜上的物体的图像来判断物体细节的。因此广告设计中,特别是大型广告,由于观察距离较远,必须减少版面的复杂程度和局部细节,以方便行人远距离观察。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