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4.14.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同步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62064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 4.14.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同步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4.14.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同步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4.14.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同步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册 4.14.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同步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 4.14.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同步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 )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任务和基本保障A、民族团结和环境保护 B、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C、生态建设和民族团结 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A、酸雨 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C、温室效应 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3、酸雨的危害表现在( )A、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 B、使农作物枯萎甚至死亡C、使土壤、河流、湖泊酸化 D、以上三项都是4、不属于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的是:( )A、安装净化装置 B、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C、减少污水排放D、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5、下列现象中,由废电池污染

2、所致的是( )A、饮用水中带有霍乱菌 B、水中的藻类迅速繁殖,使鱼窒息死亡C、镉扩散到土壤中 D、渤海海域发生赤潮6、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主要原因是:( )A、利用废电池外壳的金属B、防治废电池中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C、不让废电池中渗出的电解液腐蚀其它物品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7、被誉为“地球生命活动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A、水汽 B、氮气 C、臭氧 D、二氧化碳8、俄罗斯花巨资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主要原因是( )A、核潜艇造价太高 B、核潜艇内有军事秘密C、发生核泄漏会造成海洋污染 D、用于研制新的核潜艇9、工业

3、、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家用洗涤剂是生活污水中磷的一个重要来源(洗涤剂中含有三聚磷酸钠)。在处理污水时要不要去磷?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B、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除去C、含磷的污水排到自然水体中会引起藻类增殖,使水变质,必须除去D、磷对人体无害,除去与否无关紧要10、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与臭氧层的破坏有关( )A、森林被大量破坏 B、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制剂的冰箱C、大量使用化学燃料 D、大量使用农药二、实验与探究1、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1)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

4、标签A、B、C、D;(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4)在四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废电池浸出液 (5)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三条金鱼,定时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ABCD所加浸出液的体积/毫升50100200400金鱼成活时间/天151271根据以上设计,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2)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缸的金鱼必须是_。(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_。(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该如何设置?2、某地是酸雨多发区,该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请你设计实验

5、:探究酸雨对该地小麦幼苗的影响。材料用具:配制好酸雨、小喷雾器、小麦幼苗方法步骤:(1)_(2)_(3)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B 3、D 4、C 5、C 6、B 7、C 8、C 9、C 10、B 二、实验探究1、(1)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2)同种且大小相同。(3)废电池浸出液对金鱼的生命活动有影响。且浸出液浓度越大,影响越大。(4)需要设置对照组。增加一只鱼缸,里面放三条同样大小的三条金鱼,缸中只加清水,不加废电池浸出液,定期喂养同种饲料。2、(1)将小麦幼苗分为相等的两组。(2)定期用小喷雾器向两组幼苗上分别喷洒等量的酸雨和清水。(3)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喷洒清水的小麦幼苗长势良好,喷洒酸雨的小麦幼苗逐渐枯萎,最后死亡。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