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九 高分方案5 小说主题及价值取向的探究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3361889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九 高分方案5 小说主题及价值取向的探究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九 高分方案5 小说主题及价值取向的探究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九 高分方案5 小说主题及价值取向的探究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九 高分方案5 小说主题及价值取向的探究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九 高分方案5 小说主题及价值取向的探究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九 高分方案5 小说主题及价值取向的探究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九 高分方案5 小说主题及价值取向的探究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分方案5小说主题及价值取向的探究与评价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阅读小说,我们可以从主题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中获得人生的体悟。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近年浙江高考卷及其他高考卷对小说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之有关问题梳理如下:试卷真题举隅2011浙江卷第9车厢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2014浙江卷走眼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2015浙江卷捡烂纸的老头你

2、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2013湖南卷未婚妻综观全文,作品表现了“我”这个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2014新课标全国卷古渡头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015安徽卷蓑衣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2015全国卷塾师老汪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近年浙江高考卷及其他高考卷对从作品形象、主旨中所获启示之有关问题梳理如下:试卷真题举隅2013辽宁卷圣诞夜的歌声小说结尾写到亚诺什心存歉疚。他是否应该还钱?请结合作品加以解说

3、,并谈谈给你的启示。2013重庆卷枪口下的人格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该不该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014辽宁卷数学家的爱情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2016全国卷玻璃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2017浙江卷一种美味“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典题一对小说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这是1944年的8月

4、,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

5、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

6、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

7、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

8、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有删改)1.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5分) 【精准剖析】参考答案高分方案第一问:作者赞扬了贝尔蒂高尚的品格,但并未将其简单化;贬斥了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但并未将其脸谱化,也暗示了霍夫曼人格的复杂性。第二问:贝尔蒂的风度显示为对战俘人格的尊重与维护,他的尊严则体现为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人格的捍卫。霍夫曼所谓的风度不过是在虚伪的礼貌言行中包藏着的对法国人的傲慢与鄙视;所谓的尊严其实是占领者的居高临下和泄愤杀人。一、明确问题:

9、第一问是作者态度,第二问是读者(你)的观点。二、从描写中细察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的情感倾向:一褒一贬,但作为小说,不是简单的赞扬与批判,而是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显示人物的复杂性。三、从形象特点把握中表明自己对贝尔蒂和霍夫曼的不同看法:实际上只要理解他们不同的风度和尊严即可。2.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该不该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分) 【精准剖析】参考答案高分方案贝尔蒂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他善待俘虏既是对国际公约的遵守,也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贝尔蒂应该救迈尔。在贝尔蒂看来,让迈尔替自己去死有辱自己人格,因此他用生命捍卫了人格的尊严。一、明晰答

10、题“任务”:对两个问题的看法及其各自理由。二、明了对贝尔蒂行为的价值判断:从文本特殊情况看,“是否”“该不该”均不能作两可判断,只能答“是”和“该”。三、确定答题重点:简要说明支撑观点的理由。对作者在小说中表现的价值性思考与审美取向进行分析与评价,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1.整体考虑探究小说体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需要从全文整体和重点内容或具体描写综合考虑,比如思考作者如何描写人物,在人物身上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态度,如“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这一结尾句,“这个伟大的灵魂”隐含了对贝尔蒂的肯定,而“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则表现出作者对霍夫曼行为的某种肯定。2.回归文本对小说中某

11、种现象、某个人物等进行评价时,一定要回到文本、贴着文本分析,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用自己固有的观点套上去了事。3.注重思辨要清楚地认识到,生活中的人、事是复杂的,小说中的人、事更是复杂的,没有单一的人性,作者在表达时也没有简单的好恶。评价时要重思辨,从具体的描述中找到依据得出结论。表述时要先明确观点,再简述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4.言之成理很多情况下,对作者表达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理解是多元的,甚至你也可以提出相反的理解,关键是能够结合文本进行全面分析而言之成理。如对课文中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我”对于战争的态度等,你完全可以作出否定的评价。但是,具体到一些文本,具体到一些价值判断,不

12、能作简单的否定。开放性的题目并不是离开文本随意评判。再读高分方案4中的第9车厢(2011浙江卷),完成下面的问题。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解析:此题是开放性的,可以从责任心、管理水平、处事能力等方面来谈,但不能离开文本。答案: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典题二从作品形象、主旨中所获启示的理性呈现例(

13、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数学家的爱情李伶伶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79.8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0元和80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晚就跟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