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 高分方案3 对散文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赏析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3361862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 高分方案3 对散文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赏析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 高分方案3 对散文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赏析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 高分方案3 对散文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赏析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 高分方案3 对散文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赏析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 高分方案3 对散文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赏析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 高分方案3 对散文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赏析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用)总复习复习讲义:专题十 高分方案3 对散文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赏析 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分方案3对散文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赏析“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含意”重在思想性,“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重在艺术性。该考点往往就精彩语句在结构、作用、内容、表达、特点等方面设置考题,答题时可以在用词、句式和修辞等角度分析特点及其效果。试卷真题举隅2017全国卷我们的裁缝店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2017天津卷挺拔之姿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2016浙江卷母亲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2016上海卷湖殇第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2016北京卷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2015上

2、海卷雪天请紧扣“蹒跚”一词,赏析第段画线句。2015山东卷四堡雕版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2013浙江卷牛铃叮当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2012浙江卷母亲的中药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2012山东卷被时间决定的讲述以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2009湖北卷书房的窗子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2009江西卷平常的沈从文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例再读高分方案1中的牛铃叮当(2013年高考浙江卷),完成下面的题目。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

3、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5分) 【精准剖析】参考答案高分方案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叫唤”)描写,以及在水浅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照描写,形象刻画了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通过动作(“赶”“拽住”“拍击”等)描写,生动表

4、现了“我们”自由嬉戏的天性以及与水牛的亲密关系。一、明晰答题“任务”:赏析精彩语言的表达魅力及其内在意味。二、分层分点剖析:第一层(第一句)分析对牛的描写及其用意;第二层(第二、第三句)分析对“我们”、“我们”与牛关系的描写及其意味。三、明示写法及其效果:主要是动作与神态描写。四、可能的补充:用“得意地叫唤”这一拟人手法,凸显水牛的活力与灵性;用“游泳老师”这一比喻,凸显了“我们”的喜爱、欣赏和感激之情。“对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赏析”是考试说明中较笼统的表述。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作一些细化思考,把握一些“微技能”。1.明向:就是清晰、准确地把握题目要求的具体赏析对象、赏析重点或赏析角度。一般的高考

5、阅读赏析题,命题似乎比较“笼统”。如近年的浙江卷,除了2011年指明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之外,其他年份的题目都是“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但是,从参考答案看,赏析内容或对象涉及重点语句、作品形象、作品内涵、精彩语言、艺术魅力、创作意图等方面;赏析重点涉及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作用或效果。确定具体的赏析对象或内容、要求,其重要的微技能是,回到“画线部分”及其上下文,梳理、考察,确定赏析的聚焦点。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材料为汪曾祺小说捡烂纸的老头)中的赏析题,其“画横线部分”是: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

6、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细察这部分,不难发现,画线部分是对捡烂纸的老头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深入一步,可见其描写的侧重点是“他”神态、动作的“变化”:从前后文中看,刚才“他”的神态、动作发生了一个小波澜,而后小波澜有了一个小结局,行为和语言又回到了此前。这样,就可以对画线部分的具体内容进行判断:运用了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手法及伏笔的表现手法,形成了与前文呼应的结构形式,点出了老头前后的心情变化。由此可以确定赏析的方向:赏析的重点不是简单地概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而是赏析动态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细腻手法和艺术效果。2.善思:赏析题解答中,能够紧密结合具体的赏析要

7、求,有一个省时、有效的思维过程,确保解答的合理、正确。要求赏析的画横线的语句,往往运用了“比喻”“比拟”“象征”“虚实”等手法或其他别致的表达,使得看似简单的语言有了深层意蕴、多重内涵或多种魅力。思考答题过程中,不能对画线部分作表面的、简单的“复述”性解释,而需要运用还原、转换、提炼等微技能。如2012年高考浙江卷(材料为甘典江的散文母亲的中药铺),赏析题画线句的所在段落如下: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生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

8、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为我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把“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这一暗喻转换为明喻,再结合上下文,把它还原为这样的表述:母亲就好像是“我”生命中的“灵芝”,母亲就是“我”人生中的“无价的中药”,因为她能够治愈“我”所有的伤痛,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这样,对“灵芝”本义的理解,上升到对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的理解。3.优答:就是要把理解、思考和赏析的结果,简明而流畅、具体而有条理地表述出来,提升答案的精准性。如前面

9、例题对牛铃叮当第五段中的画线句的赏析,有考生这样赏析:动作、神态描写,说明水牛是泅渡的高手,而我们与水牛相处分外愉快。这样的解答过于简略,虽然似乎体现了赏析的“要素”,但是,解读尚未到位之外,更缺少具体的分析内容和相关佐证。下面是来自考生的满分答案:“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牛熟识水性,在水中悠然自得的模样,表达了作者对水牛的怀念;“快捷”“用力划动四肢”“得意”等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一幅水牛游泳图,极富表现力,很能感染读者;“跟着水牛学游泳”,通过“我们”的动作描写,表现水牛与人相处融洽的景象,一幅牛铃响叮当的农村田野图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的怀念和赞

10、美。在这个答案中,考生抓住了文中关键性的词句并用引号标出,引述于分析过程中,边引述边分析,具体描述与概括分析自然融合。这样的赏析,达到了较高的水准。(2016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湖殇熊久红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

11、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 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致远。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

12、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离海太远,便只好以湖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靠近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派浪漫的行程。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

13、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染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的数字。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

14、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候,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有删改)1.第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