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统计工作介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55743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统计工作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政府统计工作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政府统计工作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政府统计工作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政府统计工作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府统计工作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统计工作介绍(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府统计工作介绍,郑州市统计局 张庆华,主要内容,统计的内涵 统计局工作职能与职责 统计工作流程 统计调查方法 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统计工作的主要产品 统计数据的运用,一、统计的内涵,统计是人类对事物数量的认识形成的定义。汉语中的“统计”有合计、总计的意思。 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从有了国家就有统计实践活动。最初,统计只是一种计数活动,为满足统治者管理国家的需要而搜集资料,通过统计计数弄清人、财、物力,作为国家管理的依据。,今天,统计一词有三方面含义: 1、统计工作。指搜集、整理和分析客观事物总体数量方面资料的工作过程,是统计的基础。 2、统计资料。统计工作所取得的

2、各项数字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一般反映在统计表、统计图、统计年鉴、统计资料汇编和统计分析报告中。 3、统计科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的基础是统计工作,统计科学既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统计是对社会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数量的多少、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等。统计通过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推断的一门艺术和科学。 统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制订国民经济和

3、社会发展政策、规划,进行宏观监督和调控的重要工具,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二、统计局工作职能与职责,市统计局是政府的组成部门,是全市经济管理与调控部门之一。 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统计法律、法规,检查监督其实施情况;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全市各县区、各部门的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对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建议,定期向社会公布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信息;组织实施重大的国情国力普查和全市地方性统计调查等。,统计的职能主要包括统计信息、统计咨询和统

4、计监督三大职能。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三、统计工作流程,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统计数据的采集) 统计数据的整理 上报 统计数据的发布与开发利用,四、统计调查方法,(一)普查 (二)抽样调查 (三)重点调查 (四)典型调查 (五)全面定期统计报表,目前国家的普查项目包括: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三项。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0的年份实施。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6的年份实施。 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逢8的年份实施。,五、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一)人口与劳动统计 (二)农林牧渔业统计

5、 (三)工业统计 (四)建筑业统计 (五)服务业统计 (六)社会需求统计 (七)住户调查 (八)价格统计调查,(九)地区生产总值核算 (十)非公有制经济统计 (十一)文化产业统计 (十二)能源统计 (十三)综合统计 (十四)统计执法,六、统计工作的主要产品,统计工作的主要产品有: 统计核算数据 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监督评价,(一)主要统计核算数据,统计核算数据就是统计部门通过调查处理得到的各种数据。主要包括人口及劳动力、GDP、农业、工业、建筑业、贸易业、人民生活、社会需求、价格等数据。,人口与劳动力:包括分省市县的总人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及城镇化率等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等综合数据

6、:包括分省市县GDP及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文化产业增加值,资产负债、资金流量,经济总量及速度,基本单位情况等数据。,农业数据:包括农村基本情况,水库、灌区及生产条件,耕地面积,农用机械,农产品产量,林业、渔业及畜牧业生产情况,一产业增加值等数据。 工业数据:包括工业企业单位基本情况,分行业、分规模、分所有制形式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主要工业品产量,能源购进及消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等。,建筑业数据: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从业人数,建筑及竣工面积,建筑工程生产情况,建筑业主要经济指标等数据。 贸易数据: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基本情况及其购销存、经营情况

7、、主要经济指标,进出口及外商投资企业情况等数据。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筑面积,项目及新增能力,房地产开发投资,土地供应及收益等数据。,人民生活: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购买主要商品、消费量和城乡居民收入支出等数据。 物价:包括物价总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等。,另外,我们还从相关部门取得财政收入、金融机构存贷款、客货周转量、邮电业务总量、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环保等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指标。 这些统计核算数据发布主要通过统计公报、统计提要、统计年鉴、

8、新闻发布、进度资料等形式进行发布。,主要指标的内涵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规模,在诸多经济指标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最重要的指标。GDP、人均GDP可以用来衡量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实力和富裕程度。,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GDP=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 收入法: 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净流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是指公民依照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自然增加人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统计局按年提供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 城镇化率 :镇化率(或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失业人员与城镇登记失业率 失业人员是指16岁及以上人口中在调查时

10、点前一周内未工作,当前可以工作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率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企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计算的失业率。,(二)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是在占有丰富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哲学、逻辑学、数学和统计方法等,经过加工整理、归纳总结和深入分析,形成概念,揭示规律性,描述发展前景,将数据资料背后的更多更有用的信息用语言科学表述出来,形成统计分析报告,供决策者和社会各界参考使用的统计工作过程。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

11、完整正确地反映客观情况,深入地把握社会经济事物的规律性,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服务于决策和管理。,统计分析的种类 1、按研究的内容划分: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 2、按研究对象的层次划分:宏观、中观、微观分析; 3、按研究的时间划分:定期、不定期分析; 4、按分析类型分析划分:调查型、说明型、快报型、公报型、研究型、预测型等。,(三)统计监督评价,对预期目标(短、中、长期)进行动态监测和反映 对主要领导任期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反映和评价 对关注的“点”进行社情民意调查、评价和反映 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评价和反映,关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 为了反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12、状况,河南省从1991年始建立了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制度,19911993年评价指标主要是根据GDP和人均GDP两项指标进行评价的,比较简单。1994年,河南省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落实科学发展观,2003年、2006年和2008年先后三次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完善,从而制定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县域发展考核指标体系,20032005年的评价体系主要体现了经济建设科学发展观,2006年、20072009出台的评价体系在指标设置上不仅保持了与全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基本衔接,体现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且更能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994200

13、2年 评价指标体系 GDP 人均GDP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2005年评价指标体系 GDP 人均GDP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 新增居民储蓄存款占GDP比重 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占其增加值比重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062007年评价指标体系,GDP 人均GDP 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人均粮食产量 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14、资完成额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 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农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化率 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占GDP比重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 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率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0072009年评价指标体系,1、GDP 2、人均GDP 3、二、三产业占GDP比重 4、人均规模工业增加值 5、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6、人均粮食产量 7、人均全社会投资 8、各项税收占二、三产业比重 9、城镇化率 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1、农民人均纯收入 12、人口自然增长率,13、科教文卫体事业

15、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1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15、千人口执业医师数 16、人均社会保障支出 17、公众安全感 18、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 19、亿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 20、亿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2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22、林木覆盖率,20072009年县域经济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与20062007年度相比变化是: 一是评价指标数量增多。由20062007年度的18个增加到22个。 二是保留了原有的评价指标有10个 三是新增评价指标有8个(4、8、12、14、15、16、17、22) 四是剔出原评价指标5个。即: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全社会投资、财政一

16、般预算收入、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五是调整评价指标有4个。(1)“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占GDP比重”调整为“科教文卫体事业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2)“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调整为“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3)把原评价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率”调整为“亿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和“亿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两个指标。 六是新评价指标体系淡化总量指标,只有GDP一个总量指标,突出质量和水平指标。,指标数据来源及要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数据分别来源于相应的部门和专业。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科教文卫体事业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由省财政厅负责审核提供; 各项税收收入分别由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负责审核提供;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省教育厅负责审核提供; 千人口执业医师数由省卫生厅负责审核提供; 公众安全感由省委政法委负责审核提供;,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审核提供; 亿元GDP二氧化硫、亿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