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3354085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卷命题人:宗婷 审题人: 吴莹1、 选择题(共33题,每小题1分,共33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某贝类数量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某森林中全部的鸟是一个种群 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 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 B C D3下列不

2、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某果蝇的种群雌雄比例为1.061B近10年来,全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稻田均匀插秧,蚂蚁集中生活D美国大白蛾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4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B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是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垂直分层现象C水体中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影响水生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5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B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一定增加C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它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D封山育林使植被

3、恢复的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6关于果酒、果醋、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B制作过程均需先通入无菌空气,短时间后将发酵瓶密闭C为了提高发酵产出量,果汁或豆腐应尽量装满发酵瓶D发酵过程都需要防止杂菌污染,以免降低产品品质7.下列关于生态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生态缸应密闭,放于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B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组土壤保持自然状态C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D利用土壤小动物趋湿、趋光的特点,用诱虫器采集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8.下列属于群落研究水平的是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B土壤中小

4、动物的物种丰富度C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 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9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下图所示曲线中能准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10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b数量增加b数量减少c数量增加c数量减少a数量增加a数量减少A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之间为竞争关系11下列调查不同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正确的是A调查跳蝻的数量,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样方划分为l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

5、调查某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黑光灯诱捕12以下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正确的说法是A使实验更具说服力应设置不加酵母菌的培养液作对照B先吸取培养液于计数室,然后盖盖玻片观察C为保证结果可靠,需多次重复实验并计算平均值D酵母菌逐个体小,计数难,可采用抽样检测法13自然界中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出生率如图中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增长,c点之后呈S型增长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c点时期Cc点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环境容纳量(K值)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14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准确估

6、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恰当的稀释度B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选择作用,需设置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25恒温培养24-48小时D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15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关系(ad示能量数值),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A. 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 图中d包含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C. 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D. 消费者的存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6某同学画出3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3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图2中A

7、、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D若使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17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B从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方向进行C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D该湿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18据媒体报道,地震前动物有些异常,如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

8、;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等。这种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属于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19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A.害虫数量增加会引起食虫鸟类数量增多,进而抑制害虫种群的增长B.池塘污染后,水蚤死亡进一步加剧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C.寒冷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D.血液中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CO2大量排出,以维持CO2含量正常20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了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学防御”。右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

9、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B.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C.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21.农民除去农田中的杂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调整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途径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2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

10、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23.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24.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中,能量流动的最终去向是 A.散失在环境中B.流入分解者C.进入另一条食物链D.重新循环回到生产者2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抵抗力。下列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A.温带草原B.原始森林C.北极苔原D.

11、北温带阔叶林26.下列属于对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的有生产者的遗体、残骸、残枝败叶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含氮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无机环境A B C D27.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食物网,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A1.375倍 B1.875倍C1.273倍 D0.575倍28.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是流入该生态系

12、统的总能量B.图中的比值代表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D.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29.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生产者呼吸释放量;分解者呼吸释放量;消费者呼吸释放量;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B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表示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3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B使用粪便作肥料,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13、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D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3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A和物种B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信息可以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相互传递B进化过程中物种A和物种B互为选择因素C能量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单向流动D物质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循环流动32.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非常优越,生存空间无限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不断加大C.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

14、曲线3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该包括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能量B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二、非选择题(共57分,共4大题)34.(10分)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丙为某一种群数量变化。请据图回答:k1 k2(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的关系为_。(2)若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3)若图丙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