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论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53692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 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鲁迅 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鲁迅 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鲁迅 论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鲁迅 论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迅 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 论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试析艾青诗歌忧郁情绪产生的具体原因。 (1)首先来自于中国当时黑暗的客观现实。其次来自于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气质,最后,是象征派手法和气氛的影响。2. 分析巴金激流三部曲中高觉新思想性格的多重矛盾。分析高觉新思想性格的表层特征高觉新思想性格的多重矛盾:怀旧与趋新,敏感与健忘,自卑与自信,好强与落寞 高觉新成为封建家族守墓人的原因。1. 分析艾青诗歌“忧郁”情愫产生的原因。 首先来自于中国当时黑暗的客观现实。其次来自于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 气质,最后,是象征派手法和气氛的影响。2. 试论倪吾诚性格特征及悲剧根源。 王蒙活动变人形中的主人公倪吾诚是事事无成的人物。(1)一条“发疯

2、了的狗”。他向往西方文明,却无法冲破封建文化的樊篱。是一个失败者。 (2)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勇士。自由思考人生目的、意义、价值,长大后又留学西洋,却无力抗衡 封建文化。 (3)倪吾诚与家人之间的冲突,实际是新文化与旧传统斗争的缩影。他必“死”无疑。(3分) (4)他的失败,封建文化的迫害是最为主要的。(3分)(5)现实-理想-空想-狂想。知识分子浪漫空疏的思维方法逻辑是其主观重要原因。(3分)1. 分析艾青诗歌“忧郁”形成的原因。(1)客观现实。(2)主观心情。(3)象征手法和气氛。2. 分析茅盾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审美特征。(1)通过心理展现动荡的社会历史活动(2)浓重理性色彩的心理分析。(3)

3、运用意象、象征、意识流、梦幻等揭示人物隐意识、潜意识、病态心理。1. 分析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 (1)多种叙事方式的成功运用;(2)现代短篇小说艺术体式的建立;(3)历史小说“故事新编”体的大胆尝试。2. 试析京派小说的整体风格。(1)浓厚的传奇色彩;(2)忧郁哀婉的抒情风格;(3)微笑的悲剧与人性的历史性的悲剧1. 分析巴金家庭小说的艺术风格。 (1)寓激情于平淡;(2)真切:描写生活,塑造形象具体、鲜明、写实。(3)丰厚:人物类型,人物性格多层次。2. 分析“百花文学”的特征。(1)表现范围大大扩展,写普通人在家庭婚姻情爱方面的苦恼;(2)主题深开掘,出新意(3)表现技巧、艺术创新方面的新

4、探索、新贡献。1. 试论闻一多诗歌的艺术成就。(1)注重诗境的绘画美(2)强调诗歌创作的音乐美和建筑美。(3)语言的凝练、形象的奇险。2. 试论京派小说的艺术风格。(1)浓厚的传奇色彩(2)独特的抒情性。(3)强烈的悲剧性。1. 试论鲁迅呐喊、彷徨小说集所体现的叙事特征。 (1)多种叙事方式的成功运用。 鲁迅首先以非全知叙事的巧妙运用,丰富了现代小说叙事艺术。限制叙事既可用第三人称、亦可用第一人物。如白光、高老夫子、孔乙己和伤逝叙事抒情相结合。 纯客观叙事,含而不露,具有高速针砭之效。如肥皂、示众等。 全知叙事使叙述者能自如转换时空,自由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如阿Q正传。(2)叙事视角的选择转换,

5、为创作主旨服务。如离婚。(3)叙事结构、以横断而切割方式体现自身结构特点。如孔乙己看客的场面1.试分析论述鲁迅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以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美的本质;美的本质离不开现实社会和时代的制约;美的本质具有人类文化的共性,也有民族文化的个性。2.试分析论述鲁迅在野草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哲学思想。体现了鲁迅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思想。体现了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思想。体现了鲁迅自我剖析、自我反省和自我牺牲的思想特点。4.鲁迅对中外文化遗产采取什么态度? 试论述鲁迅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历史贡献。鲁迅基于中国社会现实的考虑,特别注意提倡现实主义精神,但作为艺术表现的方法,鲁迅则在提倡现实主

6、义方法的同时,也兼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多样的创作方法。鲁迅一向认为,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不但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只要有利于更好地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写出成功的作品,对任何表现方法都可以采用“拿来”的办法。鲁迅在这方面的主张以及创作实践,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仍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的。5.试分析论述鲁迅所提出的“兴感怡悦”是一切艺术美的本质的美学思想。鲁迅解释什么是美?“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文章为美术之一,质当亦然,与个人暨邦国之存,无所系属,实利离尽,究理弗存。”美的本质是超功利的,并非致用。他在另一处说:“主美者以

7、为美术目的,即在美术,其于他事,更无关系。”这便是文学上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所主张的。他说美术有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思想,三曰美化,“美术云者,即用思想以美化天物之谓。”他强调“神思”,即发挥想象力达到理想境界。美的社会功能就是“涵养吾人之神思”。我们欣赏美术作品,便受到薰陶,使人气质受到影响。鲁迅打了一个比方:“如游巨浸,前临渺茫,浮游波际,游泳既已,神质悉移。”我们欣赏美术作品好像在大海中游泳,。而且科学知识给人的启迪和艺术作品并不相同,科学知识靠推理,艺术作品靠直觉,直接能感受到人生的哲理,能接触到人生的真理的隐密幽深之处。这是美术供人享乐功用的一方面。7.试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两篇小说

8、为例,论述鲁迅小说的现代特征鲁迅小说对我国传统小说艺术实现了大突破,创造了崭新的中国现代小说艺术。首先,在人物与故事关系上,鲁迅的小说突破了传统短篇小说的格局(他的小说淡化情节,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完成了从情节小说向性格小说的转化);其次,在艺术手法上,鲁迅“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他的小说综合运用了中西方小说的艺术技巧,从作品内容出发灵活而多变,充分显示了鲁迅丰厚的中西方艺术素养和艺术上的独创性;再次,在小说语言上,鲁迅小说彻底地摆脱文言,改用白话,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鲁迅小说在形成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主潮方面的贡献与特点:鲁迅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流派的形成起了主帅作用,他是这一文学思潮、流派的

9、奠基者与旗手。鲁迅小说犹如涉世很深者向人们讲述世态和人心,简约而严谨、冷静而深沉,读后既发人深思,又感人肺腑,可谓理深情挚。鲁迅的小说,成功地刻画了阿Q等一群出色的人物形象,他们性格鲜明、独特而又有极大的普遍意义。鲁迅小说所特有的质朴、清醒、深沉,使他的现实主义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影响及于几代作家。10.谈鲁迅早期美学思想中的“真美”的内涵。鲁迅的“真美”的内涵,主要是反对以“观念的真实”来代替“感情的真实”,也就是说以“移人情”的观点来对抗“持人性情”的封建主义的传统美学观。所谓“持人性情”,是从孔子流传下来的诗论,目的是要以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伦理观念来束缚人的个性的发展。鲁迅提出的“

10、移人性”说,则是要求文艺创作具有真实感情的形象,来启发人的个性的发扬,亦即个性解放。8.结合鲁迅的美学思想发展,试论述鲁迅“崇高阔大”审美趣味的特点。五四“以后一直到30年代,鲁迅对文艺本质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日益深刻,鲁迅对文艺本质的认识也日臻成熟、深刻,并且也更具有系统性和明确性。首先,鲁迅突出发展了”五四“以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见解,并且在理论上对之加以深刻的阐发、论述,形成了作为鲁迅文艺思想核心的革命功利性的文艺观对于文学的社会性问题,鲁迅更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立场,对之做了深刻透彻的阐述。鲁迅从文艺的社会功利性出发,对艺术的起源以及制约着文艺的发展的时代性问题

11、,作了深刻的研究和阐述。从功利性的文艺观出发,鲁迅也很强调文艺的时代性。鲁迅对艺术美的基本形态所作的阐释:从文艺的功利性和文艺的审美性出发,鲁迅还对艺术美的几种基本形态作了颇为精到的论述。(1)关于崇高,深为鲁迅所喜爱。鲁迅在批评30年代的一些作家、作品时,就常常从这一美学偏爱出发。(2)关于优美,鲁迅不免过于偏激。他抑优美,扬崇高,是从他革命的功利主义文艺观出发的。鲁迅认为,对优美这一艺术美形态的欣赏,是必须有余裕的,“花呀月呀”不出于啼饥号寒者之口。那种心地晶莹的雅致,是必须有与之相应的好境遇。9.近二十年来鲁迅小说研究的主要进展。(1)从读后感式的单篇分析进入到综合性的系统研究。 (2)

12、从单一的视角进入到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3)从单纯创作技巧的分析进入到从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高度来评价。(4)对单一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入到“多种创作方法”的争鸣。(5)从单一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发展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6.结合你对野草的理解,试论述野草的哲理性和文化意识象征手法的运用使野草大放异彩。野草正是以各种具有物质感的意象,赋予鲜明的象征主义色彩,从而独特地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情感或寄寓某种哲理性的思考。其途径有以下几种:其一,自然景物的象征;其二,突出自然景物或者某种事物的自然特征,从而引申、阐发其精神实质;其三,直接诉诸于人和事,赋予某些人物或故事以象征的意义。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野

13、草。中不少篇章能够以短小的篇幅而取得含蓄凝练、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野草的文化意识:野草的语言文字显得特别优美和瑰丽野草的语言精炼而警拔,往往精炼得近于浓缩,有的成为警句。野草的语言又是含蓄而曲折的。野草中的对话往往也寓意深警,不管是讽刺还是抒情,常常闪现着诗意的光彩。野草的语言还富有音乐美,常用排比句式,多结构相似的短语,关键性句子尤其是警句每见重复等等。3.结合对野草的阅读理解,试分析论述野草“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思想特点。(1)揭露社会之黑暗犹如地狱(失掉的好地狱); (2)嘲讽“中庸”和奴才哲学(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求乞者);(3)抨击精神麻木的“戏剧的看客”(复仇、复仇(其二)(4)鞭挞青年空虚无聊、忘恩负义的灵魂(我的失恋、颓败线的颤动);(5)揭穿“正人君子”虚伪的假面(狗的驳诘、死后)。4野草对韧性战斗精神的歌颂:(1)为刚强不屈的战斗者唱赞歌(秋夜); (2)赞美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过客);(3)颂扬无私无畏的献身品格(死火); (4)热情歌颂叛逆的猛士(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野草确实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用诗的激情和诗的形象来展现自我内心世界矛盾和斗争。这种自我解剖、渗透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哲理探索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