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学-绪论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353086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135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美容学-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中医美容学-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中医美容学-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中医美容学-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中医美容学-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美容学-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美容学-绪论(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 医 美 容 学,医疗系 付 娟,2,绪 论 概说,美容-美化容颜,生活美容(化妆美容/修饰美容) 医学美容,西医美容 中医美容,3,一、什么是中医美容学?,中医美容学是在中医基本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人体美学理论指导下,研究损容性疾病的防治和损容性生理缺陷的掩饰或矫正,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驻颜、维护和创塑人体神形之美为主要目的一门学科。,4,损容性疾病-是指对人体美有较大影响的 疾病,如粉刺、酒齄鼻、上胞下垂、鹅 掌风、肥胖症等。 损容性生理缺陷-是指生理功能正常,但个体感到影响自己外表美的一些身体表征,如单眼皮、塌鼻梁、皮肤粗糙、声音嘶哑、体气等(是人的视、听、嗅、 触觉所接受的人体的信

2、息)。,5,二、中医美容学的地位,中医美容学是我国美容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号部令规定:,一级诊疗科目,二级诊疗科目,6,三、中医美容学的研究范围,中医美容学的学科对象 人体健美。 “健”包括:躯体的健康 心理的健康 “美”包括:形体美 精神美,中医美容学的研究 范围较广。,7,1.中医美容发展史的研究; 2.各种损容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3.各种美容缺陷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4.中医延缓衰老驻颜的研究; 5.中医美容方法的研究,包括中药、食膳、针灸、按摩、气功、音乐、心理等美容方法的作用机制、适应范围和具体操作; 6.中医保健妆饰品的研究; 7.中国传统美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医美学理

3、论及应用研究; 8.中医美容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8,四、中医美容学的特点,(一)理论基础深厚 中医美容理论基础包括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中国传统美学理论基础。 由于中医美容学是中医学的分支,所以它是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它与中医学一样具有较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9,(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1.整体观念(整体调节) 中医美容学把一切损容性疾病及美容缺陷的产生与脏腑功能的紊乱、气血阴阳的失调、六淫致病因素的侵袭、五志七情过极(激)的影响等联系起来,并进行整体调节,使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得到治疗和纠正,从而达到美容的目的。诚如圣济总录所言:“驻颜色,当以益血气为先,倘不如此,

4、 徒区区于膏面染鬓之术,去道远矣。”,10,2.辨证论治(因证施宜) 中医美容学对损容性疾病的治疗强调辨证论治。 如“黧黑斑”的辨证类型有: 风邪侵袭祛风消斑 痰湿内蕴除湿消斑 瘀血阻络化瘀消斑,11,(三)方法多样,安全有效 中医美容学形成了药物、针灸、食疗、推拿、气功、情志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中医美容的各种方法被无数医家反复应用、验证、筛选,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渐臻完善。大量中医美容文献中经岁月沉淀下来的精华,为现代美容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文献依据,尤其是药物美容的内容,为研制开发天然化妆品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2,(四)神形俱美,文质并重 中医对“神”极其重视,认为“无神

5、则形不可活”。在神韵美和形体美的人体美学范畴中,中医美容学特别强调神韵美,注重人的气质美、精神美。同时既重视文(妆饰),又重视质(本质),强调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这是中医美容学人体审美的重要特点之一。,13,第一章 中医美容学发展简史 学习本章的目的旨在使同学们了解有关中医美容的历代医籍,便于对传统美容的发掘和研究。 美,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美容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学会了使用中药进行妆饰美容。在历代各类医书中,标明驻颜悦色的药物多达上百种,而美容方剂数量更为可观,多达2000多首。 按照中医美容的历史发展轨迹划分为五个阶段介绍:,14

6、,(一)远古至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前) 为中医美容起源时期。在奴隶社会的周朝,我国出现了最早的医学分科。 周礼天官冢宰将医学分为食医、疡医、疾医、兽医四科,除兽医外疡医(外科)、疾医(内科)是以防病治病为主,而居四科之首的“食医”(营养医)则主要是研究如何保健、养生、防老、驻颜的医学专科。 山海经始见于史记,载药146种,其中已记载有一些美容药物,如治痤疮、腋臭的药, “美人色”、“媚于人”的药等。,15,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医书五十二病方中,已有对面部黑斑、白斑、痤疮、疣、接触性皮炎、瘢痕疙瘩等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的论述,还对如何保持人皮肤之白嫩光泽、毛发的

7、乌黑等,提出了一些理论和具体的方法。如: 阴阳十一脉灸经认为:,治疗调此三经,发病,16,(二)秦汉三国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64年) -为中医美容学萌芽时期。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也为美容中医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这部巨著中,涉及到美容内容散见于多处,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能看到中医美容整体观的雏形。,17,现存最早的本草专书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其中具美容保健和美容治疗作用的药物有160余种,为后世的中药美容和食膳美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 “蜂子,味甘平,久服令人好颜色”、“白僵蚕,味咸平,令人面色好”等,其药效的指向就是美容; 白芷“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这更是名

8、符其实的化妆品用药。,18,黄帝明堂经为我国第一部腧穴学专著,书中所载腧穴主治病证,有17个与美容有关,如“羸瘦”、“面黑”、“疣”、等,为后世的针灸美容、穴位按摩美容提供了理论依据。,19,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确定了辨证施治的原则成为美容中医学理论基础的重要部分。此外,该书对某些疾病病因病机的阐述,也为后世治疗损容性疾病提供了思路 该书所论面色黑的病因病机,涉及到肾虚、脾虚、湿热、瘀血阻络四个方面,几乎囊括了目前为止中医对黧黑斑病因病机的主要认识。,20,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华陀,创造了养生导引功“五禽戏”,为之,以致“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他把这套功法传给弟子吴普,“普施行之,年九十

9、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总之,秦汉三国时期,生活美容进一步发展,中医美容亦继续发展,并因中医学理论的建立,开始由“术”向“学”转变。,21,(三)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公元265年至960年) 为传统美容中医学的形成时期。亦是中医美容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唐朝经济上的繁荣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美的追求更强烈。 对美容的研究。具代表性的医学家是:葛洪、孙思邈、孟诜、陶弘景、巢元方、王涛等。,葛洪为西晋人,对中医美容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无论在美学思想还是中医美容技术的实施上,都有所建树。他的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是其代表著作。 葛洪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抱朴子外篇50卷中。如对美的认识,他

10、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又和审美主体的认识有关;他论述了审美主体因爱憎、偏好、认识、生活习俗等不同而会产生不同的审美评价等。 肘后备急方是葛洪的医学著述,书中第56篇实为美容专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美容专篇。篇中集中了治粉刺、酒齄鼻、黧黑斑、体气的方药,并载有化妆品配方。,23,南北朝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将神农本草经的365种药增加到730种,在美容药品数量和功效方面,也较神农本草经有增加,如藁本一药,本草经集注在神农本草经的“长肌肤,悦颜色”的基础上,补充了“可作沫药面脂”的内容。,24,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系统地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皮科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是我国病因病理学的首

11、创。其中涉及到损容性病证的有85条,如 “白发候”、“齿黄黑候”等等。该书不仅论述损容性病证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还在很多病候之后附有养生导引之法。,25,唐代医家孙思邈为美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孙氏之前,美容方法多秘而不传,为满足民众的需要使美容方能“家家悉解,人人自知”(千金翼方),孙氏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专辟“面药”和“妇人面药”2篇,集中刊载了他广泛收集而来的美容秘方,共计130首,在其他篇章中还夹杂有各种美容内服外用方200余首。这些美容方内容非常丰富,如治“唇焦枯无润的“润脾膏”,治“面黑不净”的“澡豆洗手面方”,“令面光悦,却老去皱”的“面膏方”,令人面白净的“悦

12、泽方” 等很多美化面容、皮肤、毛发和治疗面部疾患的方剂,而且这些方剂制作精良,剂型多样,用法各异。 此外,孙氏还介绍有针灸美容、食膳美容、气功美容、养生美容以及其他一些美容方法。他提倡养生长寿,并自己精研、实践养生之道,他因养生得法而享年101岁。,26,孙思邈的弟子孟诜,著有食疗本草一书,是我国早期食疗发展史上内容最全面的 一部著作, 该书记载了 不少美容治疗和保健食物,如“苦芙,微寒,生食治漆疮,” “柿,寒面上黑点,久服甚 良,” “荔枝,微温,健气及颜色,” “萝卜,性冷服之令人白净肌细“等等。食疗 本草无疑丰富了中医食膳美容的内容。,27,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是中医药文献中的一部光辉巨

13、著。该书开辟了美容专篇,书中第32卷载有“面部面脂药、头膏、发鬓、衣香、澡豆等二十四门”,共221首方。全书的美容方合计有430余首。,28,此期美容外科术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晋代已能做兔唇修补术。另据史料记载,唐代已能安置假眼,木睛“置目中无所碍,视之如真睛”,可见当时假眼植入术水平已相当高。在唐代还出现了齿科美容,唐新修本草有用银膏补牙齿缺落的记载。,29,此期美容中医学的发展日趋完善,已具备如下特点: 1.美容已从宫廷走向民间,成为社会性的需求; 2.理论上,继前期经典著作之后,又有诸多新的典籍为指导; 3.出现一批重要的中医美容代表医书; 4.美容方剂数量剧增,美容不再是以治疗为主,保

14、健性化妆品在中医美容中已占据重要地位,一些在中医药史上颇有影响的重要医方书已设美容专篇; 5.中医美容的五大手段已具备。至此,美容中医学体系初步形成。,30,(四) 宋金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至1911年) 这一阶段是传统美容中医学的拓展时期。在其间的900多年中,中医美容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衰亡而时起时伏。宋代程朱理学的影响很大,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宋儒反对女子衣饰华丽,加之哲学界“天人合一”命题的提出和广泛探讨,使美学领域中的“合于自然”、“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思想大得人心,普遍流行,故从宋代起直至明代,唐中晚期的盛装被涅没,代之而起的是以柳眉、杏眼、樱桃口为基本面饰的化妆,略施薄粉,淡涂

15、胭脂,无论是官廷后妃还是民间女子,都以淡雅、含蓄的面部化妆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这种淡妆一直延续到清朝。,31,从宋代起,化妆品的生产就有了一定的规模,南宋时杭州成为化妆品生产的重要基地,所生产的脂粉被称为“杭粉”,久负盛名,到明末清初时甚至远销日本。,32,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都是官方组织编著的医书。太平圣惠方载有大量美容方,其中第40卷以美容方为主,集中了“治面上生疮诸方” “治粉刺诸方”,“治黑痣诸方”,“治疣目诸方”,以上总共列方187首。第41卷为须发专方,共列美须发方120首。此外,在其他卷中还有治疗损容性疾病方440余首和各种补益驻颜方240余首。该书不仅载方丰富,还在每门

16、篇首写有病因病机概述,较之唐代以前方书的有方无论,是一大进步。圣济总录亦载有大量美容方,该书对一些损容性疾病的病因病机的论述比太平圣惠方更细致深入,并且处处强调美容内调内治的重要件。,33,金元时期各流派的学术争鸣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 刘完素的六气化火说, 张元素的脏腑辨证说, 李杲的脾胃论学说, 张从正的祛邪三法, 朱丹溪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对中医美容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丰富了中医美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他们创制的防风通圣散、黄连解毒汤、补中益气汤等方,至今仍被用于治疗某些损容性疾病。,34,元代许国帧撰写的御药院方,是一本古代宫廷方书,书中集录了宋、金、元三代的宫廷秘方千余首,多数方剂它书不载。其中有180余首美容方,且多为美容保健方,如“御前洗面药”、“皇后洗面药”、“乌云膏”、“玉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