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医院药学服务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及发展方向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51016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医院药学服务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及发展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议医院药学服务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及发展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议医院药学服务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及发展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议医院药学服务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及发展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议医院药学服务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及发展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医院药学服务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及发展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医院药学服务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及发展方向(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医院药学服务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及发展方向唐捷(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南充市 637000)摘要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医院药学服务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及发展方向。方法:通过分析当前新医疗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对医院药学服务的需求,提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转型的必然性及改革措施。结果与结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型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医院药学服务应建立服务于医师、护师、患者及公众的全方位药学服务模式。关键词 医院药学;药学服务;转型;全方位药学服务模式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hospital pharmacy service modelTANG Jie (Sichuan Nanc

2、hang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 Nanchong, 637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new situation, the hospital pharmacy service mode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new health care reform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of hospital pharmacy services, hosp

3、ital pharmacy service model put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restructuring and reform measure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Hospitalpharmacyservice modeltransformation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he hospitalpharmacyservice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serve thephysicians, nurses,patients andthe publicthe full ran

4、ge ofpharmaceutical caremodel.Keywords hospital pharmacy; pharmacy services; transformation;Comprehensive pharmaceutical care model近年来,医院药学的工作内容逐步从保障供应型向技术服务型拓展,医院药学服务工作的重心从传统的以配方发药为主的封闭或半封闭窗口服务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以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参与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服务于医、护、患及公众的全方位药学服务模式。在此形势下,医院药学服务的内涵及模式必将发生转变,药师的服务理念和工作职责面临转型。笔者就

5、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型及发展方向提出一些个人见解。1.新形势下医院药学服务模式亟待更新1.1新医疗体制改革向医院药学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009年4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中明确提出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3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2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1.1.1基本药物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药学人员参与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被认为是控制药品费用、提高卫生服务质量的基石。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6、是我国“医改”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基本药物的可及性不容乐观,根据WHO的调查,我国基本药物的可及性为10%15%1。据调查,由于基层医师对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知晓率不高,导致优先处方基本药物不易实现,提高基本药物的可及性无从谈起2。医院药师应充当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执行者、宣教者和监督者。通过宣传、培训及用药评价等措施,提高基本药物的可及性。1.1.2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药品加成政策出台已经有55年历史,是现行的医院经济补偿政策。按发改委规定,西药、中成药的加成率为15%,中药饮片为25%。目前,大中型医院的药品加成收入占全部医疗收入的40%70%,小型医院甚至高达90%,而发达国家

7、仅为10%20%3。近10年来我国的药品费用呈快速增长趋势,从1995年到2007年,患者在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的人均药费从25.60元上升至68.00元,增加了165.62%;出院患者平均药费从880.30元增加至2148.60元,增加了144.10%4。正是由于如此高比例药品加成收入,使医疗机构长期以来依赖药品销售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而忽略药学技术服务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淡化了药学技术服务,制约了医院药学的良性发展。使医院药学服务工作仅仅局限于调配发药和保障临床用药的事务性工作。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促使医院药学工作必须由传统的药品供应型向知识和技术服务型转化,促使医院药师必须通过知识和

8、技术服务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同时,药事服务费的设立有助于提高药师的责任意识,促使药师负责任的行使自己的责任,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5。因此医院药学部门工作模式必须转型,药师职责也需要转变,技术素质需要提升,以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1.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药物治疗安全性的要求 药物治疗在整个医疗工作中占据重要、主体、关键和决定性的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药大量涌现。据统计,目前全球处方药已超过10 000余种,我国已达7 000多种。有药可用与医务人员用药知识不足之间产生很大差异。一项对北京8家“三甲”医院处方所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可能发生药品相互作用的处方占总量的66%,不合理用药的

9、情况普遍6。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s event,ADE,包括临床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以及临床用药失误、滥用引起的药源性疾病十分严重。据一项关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我国每年门诊患者发生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近1 000万人次,死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为5万左右。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为32.50亿155.50亿元,其中不合理应用占19.00亿91.09亿7。在此形势下,卫生部2002年提出,医院药师应运用所掌握的药学专业与相关知识,参与临床用药,协助医师遴选和鉴别选择药品,建立医师、护师、药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互相补充良性的干预制约机构,促进临床药物合理

10、应用,保护患者用药安全。1.3公众对药学服务的刚性要求日益增加 公众包括患者、医师、护士及普通社会人群。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期望更为迫切。北京积水潭医院对1000名患者的调查显示,有94.75%的患者希望能够得到药师的帮助,95.25%的患者认为在听过医生的建议以后仍有必要再听药师的建议6。张抗怀等研究证明,消费者对医院药学服务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开展医院药学服务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8。患者对用药监护、详细告知药品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指导安全用药等药学服务工作有这强烈的需求。胡静等研究证明,护士(师)对临床药学服务评价较高,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十分认同药学服务,在药品使用

11、方面对临床药学服务有较大的需求9。医师对药学服务的态度是审慎的欢迎和选择性接受,对药学服务有所需求,但又担心可能受到的权利挑战。对药学服务工作的认识比较模糊10。2.药师观念的更新与职责的转变观念是行动的前提。在新形势下,医院药师必须解放思想,树立以患者为本、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目的的药学技术服务意识。创新工作理念,理顺工作关系,转变服务方式,医院药师应走出药房,深入临床,面向医生、护士(师)、患者开展与药品治疗与使用相关的高质、高效、易得、多样化、个体化、连续性的药学技术服务。随着时代的变迁,药师职责逐步发生转变,当代药师应成为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起独立管理药物治疗的职责,对患者的药物治

12、疗结果负责。201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36条明确了药师的职责:负责药品采购供应、处方或者用药医嘱审核、药品调剂、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和医院制剂配制,指导病房(区)护士请领、使用与药品管理;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药学查房,为患者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加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疑难、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遴选,对临床药物治疗提出意见或调整建议,与医师共同对药物治疗负责;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实施处方点评与超常预警,促进药物合理使用; 开展药品质量监测,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和药品损害的收集、整理、报告等工作;认真做好患者的用药

13、交代与指导,掌握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信息,提供用药信息与药学咨询服务,向公众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实践,进行药学临床应用研究;开展药物利用评价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参与新药临床试验和新药上市后安全性与有效性监测;其他与医院药学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扩大了医院药学服务的范围和内涵,促使医院药学由简单操作型劳动转变为技术服务型劳动,使药师走出药房,面向患者及临床提供药学技术服务。3.构建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全方位的药学技术型服务模式3.1执行国家药物政策,完善与合理用药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构建合理用药机制。药师应成为国家药物政策的执行者和宣教者,在工作中落实基本药物、“一

14、品双规”等药物政策。执行并宣传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面向医师、护士开展以上法律知识的培训并进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制定并完善药事管理制度,规范全院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形成贯穿药物治疗全过程的合理用药机制,使合理用药有章可循。3.2对药品质量进行全程化的监督及管理药品质量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基础。在传统的医院药品管理模式中,医院药师长期固守于药房从事简单的药品调配及质量管理工作。对药品质量的管理也止步于药房内药品的质量管理,对在医院内各部门流通、使用、储存的药品质量及数量缺乏关注。而临床各部门负责药品管理的人员均

15、非药学专业人员,从而导致药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存在药品失效、流失等不合理现象。医院药师应转变管理理念,优化工作模式,走出药房,深入临床第一线,围绕临床用药质量安全、保障药品供应展开服务。建立从药库到药房再到病房多环节紧紧相扣的全程化精细管理。对各药品使用部门储备的药品进行跟踪管理、定期进行质量、数量、效期检查,完成监督指导、信息反馈、药品评价等工作。保证药品质量及药品有序流通,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杜绝药品浪费及流失,实现药品经济价值最大化11。3.3构建新型的门诊、住院药房药品调配模式药品调配工作是医院药学的一项基本工作,是医院药学服务的基础。门诊药房应优化服务流程,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程,结合医院电

16、子处方系统,改患者排队候药为坐等叫号的取药模式。实施药品电子标签,提高药品标示率,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在调配过程中药师应对医嘱、处方进行审核,对不合理用药采取适度干预。加强重点药物、重点患者的咨询工作。药师审核处方、医嘱,并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干预是提高合理用药的关键环节,是药学技术服务的体现。门诊药房不再简单的“照方拿药”,而是为患者提供以合理用药为目的,以用药指导为主的综合调配服务。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住院药房保障模式,药品供应由以病区为单元转变为以患者为单元的供应模式。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29条规定:住院(病房)药品调剂室对注射剂按日剂量配发,对口服制剂药品实行单剂量调剂配发。在住院部药房设立医嘱审核区、口服药摆药区与核对区、药品脱包装区、注射药摆药区、静脉药物配置区、核对区等。引进自动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