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归纳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49109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归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姓名: 班级: 第一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2、加数 加数 = 和 和 一个加数 = 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被减数 减数 = 差 差 + 减数 = 被减数被减数 差 = 减数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计算时可以分步计算,也

2、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 步骤:先读题 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作答。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和一共.? 比.多多少几? 比.少多少几?第二单元 认识多边形知识要点归纳:一、认识多边形: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五边

3、形);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六边形)二、认识平行四边形 1. 学会画平行四边形(上下要一样长,左右要一样长)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七巧板:七巧板有(7)块。有(3)种不同的图形,包含(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与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知识要点归纳: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

4、=12或34=12 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如:45表示5个4相加(4+4+4+4+4)或4个5相加(5+5+5+5)。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

5、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乘法:乘数乘数=积 积乘数=另一个乘数除法;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 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 95=505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如: 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 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 用加法(4+3=7)求几个几相

6、加,用几乘几。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 用乘法(43=12)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如:2和4相乘 用24=82个几相乘,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 用88=64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1、平均分的含义: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2、除法的2种含义:把一个数(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

7、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244=6 读作:24除以4等于6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6、“求一个数(大数)是另一个数(小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大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小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大数)另一个数(小数)=倍数”。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8、在

8、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 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9、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买几件叫数量,买几件共需要的钱叫总价。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10、除法算式的意义:459=5表示把(45)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5);也可以表示把(45)每9个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第五单元 认识厘米和米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厘米可以写成cm,米可以写成m。 2、测

9、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 “ 0 ” 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大的刻度数减去小的刻度数。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七单元 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2.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一样,但方向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