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课-常见的传染病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344934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选修课-常见的传染病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中生物选修课-常见的传染病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中生物选修课-常见的传染病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中生物选修课-常见的传染病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中生物选修课-常见的传染病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选修课-常见的传染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选修课-常见的传染病(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的传染性疾病,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其中由人传给人或由动物传给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生活中的传染性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辖区内发现甲类传染病例或疑似病例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时,应2小时内电话报告县防疫站,并及时做好隔离等防疫措施。,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

2、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流感。,生活中的传染性疾病,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生活中的传染性疾病,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出血倾向、淋巴结肿痛或肺炎等。病死率极高。,鼠疫(黑死病),1.鼠蚤叮咬 2.呼吸道感染 3.皮肤感染 4.消化道感

3、染,鼠疫的传播途径,1.严密隔离 患者应隔离在单间病房,病区严格执行防鼠、灭蚤措施,2.支持疗法 急性期绝对卧床,按需补液、降温、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注意心肺功能,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者及时给予相应处理。,3.抗菌治疗 早期、足量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链霉素、头孢曲松(ceftriaxone)、头孢噻肟、氧氟沙星及利福平均有较好疗效。,鼠疫的治疗,世界鼠疫大流行历史,第1次大流行:发生在公元6世纪(527565年),起源于中东,中心在地中海沿岸,几乎蔓延到当时世界上所有著名的国家,流行极期每天死亡5000-10000人,死亡大约1亿人。,第2次大流行:发生在14世纪,持续了近30

4、0年。不少医学史家认为此次流行可能起源于中国、印度、中亚和俄罗斯南部,上述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古老的鼠疫疫源地。此次流行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欧洲死亡人数达2500万人。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死亡1300万人。,第3次大流行:发生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它是突然爆发的,疫情最初起源于我国云南,后迅速波及世界,据不完全统计,本次流行全世界死亡大约1300万人,我国最近的一次鼠疫大流行,1910年11月9日,鼠疫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传入哈尔滨,随后一场大瘟疫席卷整个东北。这场大瘟疫持续了6个多月,席卷半个中国,吞噬了6万多条生命,霍乱,霍乱:因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霍乱弧菌污染而引起的

5、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每年,估计有300万500万霍乱病例,另有10万12万人死亡。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霍乱感染的传播途径,霍乱的传播常见的途径是食用被患者粪便污染过的水。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特征并发酸中毒、尿毒症、心力衰竭、肺水肿和低钾综合征。,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发热和肝肿大伴有肝功能损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病毒性肝炎的致病病

6、原体,病毒性肝炎的致病病毒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病毒。,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A,简称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V)RNA病毒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亦可母婴传播,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肝肿大及肝功异常,病初常有发热,临床经过常呈自限性,绝大多数患者在数周内可恢复正常。,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DN

7、A病毒引起的。HBV可通过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患者常感身体乏力、疲劳,轻度发热,失眠、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胀痛,病重时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尿液颜色变黄,眼睛、皮肤黄疸,肝肿大,肝区疼痛剧烈,肝纤维化最终硬化,甚至肝癌。,我国的病毒性肝炎疫情,(1999年数据)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平均年发病率为10010万左右,即全国每年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约120万例,但根据病毒性肝炎的漏报调查,本病的实际发病数比报告数高58倍。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50为甲型,25为乙型,5为丙型,10为戊型,其余10为未定型。据调查,我国现患

8、慢性肝炎的病人为1200万例,每年死于肝病者约30万例,其中50为原发性肝癌,绝大多数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根据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群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80.9,即有80.9的人曾感染过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57.6;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为9.8,其中1.2同时携带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至少在18以上。据此推算,我国约9.7亿人已感染过甲肝病毒,6.9亿人(其中1.2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已感染过或正在感染乙肝病毒,140万人同时携带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3800万人携带丙型肝炎病毒; 至少2.1亿人已感染过戊型肝炎病毒,

9、由此可见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的严重性。,1999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们国家人群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是9.75%,接近10%,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病人数约30万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数达3800万。经过10几年的努力,其中包括政府的努力,学术界的努力,也包括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的努力,在国家实行了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和其他的预防措施以后,现在的调查显示,我们国家人群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已经下降到7.18%。,从历史来看,我们取得的成绩很大,乙肝病毒的人群感染率下降也很快,但是从绝对的数字来看,还依然庞大,即使按照现在2008年的7.18%算,我们全国还有将近9千多万个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这些人群

10、当中有一部分已经是慢性乙肝病人,有的人可能已经进展到肝硬化,甚至有少部分人可能还有原发性肝癌。根据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的资料显示,当然也有一部分大陆的资料,慢性乙肝感染者,也就是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最终大概有四分之一会发展到肝硬化,我国的病毒性肝炎疫情,我国的病毒性肝炎疫情,我国的病毒性肝炎疫情,我国的病毒性肝炎疫情,截至2005年,贵州省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40%左右。,病毒性肝炎的危害,1.急性肝炎 2.慢性肝炎 3.重型肝炎,4.於胆型肝炎 5.肝硬化 6.肝细胞癌,肺结核,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是我国传播范围和危害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疾病

11、,我国约有5亿携带者,患者达500万。,肺结核的传播途径,(1)空气-呼吸道传播:当病人大声讲话、咳嗽、打喷嚏吐痰时就会释放很多含有结核杆菌的细小飞沫,易感者吸入这些带结核杆菌的飞沫,即可被感染,(2)食物传染:结核病人用过的餐具、吃余下的食物都有可能传染,(3)垂直传播:即母婴传播,肺结核的预防及治疗,1.药物治疗,(1)早期治疗 (2)联用 (3)适量 (4)规律 (5)全程 ,短程通常为69个月。初治患者按照上述原则规范治疗,疗效高达98%,复发率低于2%。,2.手术治疗,可作肺叶或全肺切除,肺结核的预防及治疗,1.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并规范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开窗通风,注

12、意公用餐具等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只对儿童重症结核有效) 接种卡介苗,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抵抗力。,卡介苗,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RNA)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弛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的预防,1.主动免疫 对所有小儿均应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基础免疫自出生后2月开始,连服3剂,每次间隔1个月,4岁时加强免疫一次。目前国际上逐步采用脊灰灭活疫苗替代

13、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国内也有试行。 2.被动免疫 未服用疫苗而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小于5岁的小儿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应及早注射免疫球蛋白,每次0.30.5ml/Kg,每日一次,连用2日,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脊髓灰质炎疫苗,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或缺乏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

14、、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水痘,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面、胸、腹、背,四肢很少。冬春两季多发,其传

15、染力很强。,水痘症状,水痘辅助治疗药物,红眼病,细菌性结膜炎,由于大部分结膜与外界直接接触,因此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中感染性(如细菌、病毒、及衣原体、霉菌性、变态反应性等)的刺激,而且结膜的血管和淋巴组织丰富,自身及外界的抗原容易使其致敏,常见为细菌感染,且具有较强传染性。,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手足口病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