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经济制度范本(PPT 4)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3344814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与经济制度范本(PPT 4)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生产与经济制度范本(PPT 4)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生产与经济制度范本(PPT 4)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生产与经济制度范本(PPT 4)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生产与经济制度范本(PPT 4)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与经济制度范本(PPT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与经济制度范本(PPT 4)(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书逻辑体系回顾:,为何生产消费 (第一单元) 是谁生产生产 (第二单元) 为谁生产分配 (第三单元) 怎样生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四单 元),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第二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一框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学习重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以 及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一、生产与消费,预习:P28的材料并思考: 新产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一、生产与消费,“闲时吃稀,忙时吃干”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交通工具的变化:马车客车火车 轿车飞机 娱乐活动的变化:说书、唱戏电

2、影电视因特网(互联网) 生活消费方面的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有什么联系?,一、生产与消费,问题1: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20世纪,在VCD、智能手机、电脑尚未问世之前,人们是否想过使用他们和拥有他们?为什么?,我们消费的对象首先必须生产出来,否则就谈不上消费。,结论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一、生产与消费,问题2: 在电子计算机尚未发明之前,人们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消费结算?工厂里怎样进行生产? 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后,消费结算方式 和工厂的生产方式有什么转变?,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改变了以往的 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一、生产与消费,问题3: 回忆一下,在空调、电

3、视机、DVD、计算机都还没有的时候,人们在空余之时一般会采取什么样的娱乐方式? 当一系列的电子产品纷纷问世以后,情况有何转变?,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改变了以往人们的娱乐方式。,结论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一、生产与消费,问题4: 在电话都还没有发明和普及之前,人们有想过打个电话就能送货上门,维修上门,家政服务上门吗? 在电脑还没有发明和普及的时候,人们一般采用何种方式购买商品?而今随着 “淘宝网”等网络购物的出现,人们又在怎样改变着自己的购物方式?,没有电话和远程网络技术的发展,就不会有足不出户、快捷方便的送货上门、网络购物等,结论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一、生产与消费,问题5: 为什

4、么现在的人都渴望有私家车?而10年前却没有这么强烈的渴望?,生产的发展和新产品的出现能够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结论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一、生产对消费的影响:,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说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简而言之一句话:生产决定消费,一、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一、生产与消费,浏览书上29页的材料,然后回答: 消费

5、对生产有什么影响?,消费反作用于生产,A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B 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C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者的质量,(消费促进生产),一、生产与消费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辩证关系),生产决定消费,A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B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C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D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反作用于生产,A 消费是生产

6、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B 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C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者的质量,(消费促进生产),社会再生产(了解),社会再生产含义: 社会再生产的环节:,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决 定,目的和动力,桥,梁,纽,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二、大力发展我国生产力,阅读教材第30页图的材料,并回答: 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2

7、、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3、如何大力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二、大力发展我国生产力,1、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1)理论原因: 生产决定消费,满足消费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现实的必要性(现实原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二、大力发展我国生产力,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 (1)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

8、术基础; (2)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二、大力发展我国生产力,3、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措施):,(1)必须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3)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等。 (4)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

9、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小结:,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达标训练 1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电脑、没有MP3的出现,大家也不会有购买电脑、购买MP3的渴望,这也就说明了( ) A生产决定消费的需求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10、,D,2在过去几年里,我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在60左右,目前我国最终消费81的居民消费每增长1,即可带动GDP增长0.5。这说明( ) A只要增加居民收入就能推动经济增长 B. 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D有效需求不足会制约经济的增长,C,3近年来符合都市人回归自然心态的“农家乐”旅游休闲方式流行起来。人们利用双休日或长假到山野村庄过农家生活,城市周边农户也适时推出“农家乐”服务项目接待城里人。这表明( )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消费需求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C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 D我国城乡差别正在缩小,B,思考:,1、全面阐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1、 2、简述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以及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学习重点: 1、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具体是怎样的? 3、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含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 . 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特别强调:基本经济制度根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什么

12、,(1)必要性: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重要性: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公有制为主体 (1)公有制的含义、地位、作用,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处于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作用,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吸收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积累和税收,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

13、作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2)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对于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集体企业: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所有制(经济形式): 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谁的?) 所有制实现形式: 是指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资本如何组织、管理、经营,是方法、技术操作问题,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制、承包制、出售等。,形式:公有制(国有、集体等)与非公有制(个体、私营、外资),联系:一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可以采用多种所有制实现形式,同一种

14、所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被多种所有制经济采用。,(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其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控制力(三控)。,公有制 (主体),“国有经济主导”强调“对社会经济的导向作用”,国有经济要控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 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 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辨析: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就是坚持国有经济为主导。,(1)国有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不能等同。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还包括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 (2)主体与主导不能等同。主体是一个比重概念,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主导是一个权重概念,是

15、指主要的并且能够引导事物发展方向的。所以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用,区 别,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都不仅要有量上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都不能简单理解为数量分布上的优势,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者个

16、人或者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人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可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 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依法在内地设立的独资企业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资金充足,设备先进,规模大,劳动生产率高,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生产安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