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经济制度范本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3344800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与经济制度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生产与经济制度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生产与经济制度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生产与经济制度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生产与经济制度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与经济制度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与经济制度范本(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一.生产的理论依据: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二.生产的制度背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生产的主体(一)企业 (二)劳动者 四.生产的条件:投资融资,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股票 债券和保险,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公司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考点考向概览,一个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两个关系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关系。 两个不动摇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

2、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个比较 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地位;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高考复习策略,名师点睛: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宏观展示:,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怎么样,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即生产决定消费。,一、生产与消费,考点一 : 生产决定消费,【特别提示】 (1)消费对象的产生是影响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前提。通过不同的消费对象的消费,可见消费方式的不同,同时也可以体现消费水平的差异

3、。 (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首先是生产决定消费,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注意不是消费决定生产,凡认为消费决定生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考点一 : 生产决定消费,2014江苏卷 “霾单”是淘宝网公布的2013年度消费关键词之一。截至2013年11月30日,全国“淘友”花了8.7亿元在口罩、空气净化器等对抗雾霾用品上。与一年前相比,购买口罩的人多了181%,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人多了131%。对这一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满足消费需求生产防霾产品促进经济发展 B市场消费低迷生产防霾产品扩大国内需求

4、C空气污染严重购买防霾产品浪费社会资源 D追求绿色消费购买防霾产品提高生活质量,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材料没有直接涉及促进经济发展,A项与材料无关。“市场消费低迷”不符合事实,也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C项正确说明了人们购买防霾产品的原因及其危害。购买防霾产品不属于绿色消费,D项错误。,(天津卷)南京与武汉之间的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后,原来十几个小时的车程缩短为3小时;加之高速动车二等票的价格仅为180元,而乘坐飞机的最低费用一般也要400元以上,致使以往乘坐飞机的人大多改乘动车。于是,2011年夏秋季航班计划取消了武汉南京的所有航班。这种现象说明( ) 生产决定消费水平 生产

5、决定消费方式 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A B C D,B,牛刀小试,【解析】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南京与武汉之间的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后,以往乘飞机出行的人大多改乘动车,说明了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夏秋季航班计划的调整体现了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符合题意。说法均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B。,(2014天津六校联考)关于产品的设计,“苹果之父”乔布斯曾说:“根据大众的需要去设计产品其实是非常难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需要你去展示给他看。”这一观点体现了( ) A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 B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 C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D消费对生产具有调节作

6、用,C,牛刀小试,考点二: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特别提示】 (1)消费对生产的调节作用 (2)消费对生产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当消费的增长和变化与生产的增长和变化相适应时,消费对生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消费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就会对生产发展起阻碍作用。因此我们既要反对重生产、轻消费,也要反对盲目的超前消费,更要反对铺张浪费。,【特别提示】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反作用包括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因此不能把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等同于消费促进生产。,考点二: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特别提示】如何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市场不旺,需求不振,坚持扩大内

7、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必须做到: (1)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政府要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3)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4)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6)开拓农村市场,开拓农村新的消费热点。 (7)控制CPI过快上涨,稳定物价,提高人们的购买力。,考点二: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生产,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 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需求对生产起导

8、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决定,反作用,生产与消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生 产,消 费,交 换,分 配,(起决定作用),(最终目的和动力),(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考点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特别提示】 (1)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是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分配影响生产。分配问题解决不好,就会

9、影响劳动者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到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考点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特别提示】 分配影响消费。从国民收入的角度看,国民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个人收入的角度看,个人消费品分配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活动。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通过交换,生产者才能得到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才能将产品卖出去实现产品的价值,否则生产无法进行;只有通过交换,消费者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如果交换不畅,则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10、,考点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2014山东卷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 的日常生活,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为2009年、2011年、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 发展的相关数据统计表。,注: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进行交易的各类商务活动的总称。 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电 子商务发展的经济意义。,2014山东卷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 的日常生活,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为2009年、2011年、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 发展的相关数据统计表。,注: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网

11、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进行交易的各类商务活动的总称。 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电 子商务发展的经济意义。,答案 有利于刺激消费;有利于扩大就业; 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本题要求运用经济生活分析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经济意义。结合材料,从拉动消费、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经济结构调整等角度分析即可。,(2011课标全国卷)月饼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秋月饼

12、的消费日益多样,除枣泥、豆沙等传统月饼外,消费者也开始购买海鲜、木瓜、冰激凌等新式月饼。多样化的月饼消费( ) A取决于月饼消费观念的多样化 B导致了月饼消费结构升级 C促进了月饼生产的多样化 D促进了月饼质量的提高,牛刀小试,C,【解析】本题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从题中可看出,由于人们对中秋月饼消费的日益多样化,月饼的生产呈现出多样化,体现了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C项观点符合题意。生产决定消费,故A项观点错误。B项强调了“消费结构升级”,D项强调了“月饼质量的提高”,均不符合题意。,(2013石家庄)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4000美元,居民消费将由以物质消费为主转向以精神文

13、化消费为主。音乐、动漫、传媒出版以及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互联网领域,都将随之出现大的发展。这说明( ) 消费结构随经济发展而变化 消费为社会创造新的劳动力 消费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消费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 A B C D,A,牛刀小试,(2013河南商丘市二模)材料二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上,国内消费市场不给力,已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为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近年来一直都在不断地推出各种有利于振兴内需的政策措施,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很有限,与预期的目标尚有不小的距离。据此,有人认为,当前拉动内需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消费市场之外。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中

14、“当前拉动内需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消费市场之外”的观点进行评析。(14分),牛刀小试,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中“当前拉动内需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消费市场之外”的观点进行评析。(14分) (2)观点有其合理性。(1分)生产决定消费。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的根本方法。(3分)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当前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3分)收入和物价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因此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的稳定也是当前着力点。(3分) 消费环境的改善,刺激消费的相关

15、政策的出台也是当前扩大内需不可忽略的因素。(4分),牛刀小试,考点三: 大力发展生产力,措施-怎么办?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决定,内容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据: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一是从生产力角度: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

16、是从生产关系角度:通过全面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从人才角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四是从科技角度: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知识链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的、客观的规律。,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重要地位:是中国特色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生产安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