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二(1)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344352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选修二(1)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中地理选修二(1)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中地理选修二(1)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中地理选修二(1)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中地理选修二(1)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选修二(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选修二(1)(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单元结构与学点再现 重点自然差异(1.11.2):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分界线、基本特征 以及自然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南北差异与成因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与成因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经济差异(1.31.4):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范围、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的差异、 影响经济差异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 东部经济地带的发展优势、特征、发展趋向 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发展优势、特征、发展趋向 西部大开发的区域范围、重点发展方向,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国土整治(2.12.2):

2、 国土整治的概念、主要内容 我国开展国土整治工作的背景、原则 我国区域性国土整治与开发的重点问题 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RS、GIS、GPS的概念、技术程序、特点与应用,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单元疑难开路 7个自然地区,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华南热带湿润地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西部非季风区,400mm,3000m,800mm 4500 ,3200,7500,贺兰山(200mm),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

3、域差异与国土整治,东部季风区的主要特点:,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特点:,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青藏高寒区的主要特点:,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比较:,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东部季风区内的南北差异:,平原广阔 山环水绕,寒温带 中温带,针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黑土 黑钙土,一年一熟,春小麦、 甜菜、玉米,平原 高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黄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冬小麦、 棉花、花生,秦岭淮河,山地、丘陵、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一年两熟一年三熟,水稻、 油菜、柑橘,低山 丘陵,热带,砖红壤,一年

4、三熟,水稻、橡胶、 可可、咖啡、椰子、油棕,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内蒙古温带 草原地区,宽广平坦的高原,温带 半干旱区,多内 流河,旱生 草原,旱作 农业,贺兰山(2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盆地相间分布,温带、暖温带干旱区,季节性河流,荒漠 草原,绿洲 农业,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大 小,小 大,辽冀京津鲁和闽 两海两江和两广 黑吉内蒙和晋豫 两湖皖赣9省区 青新甘宁陕 藏渝云贵川,二、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第一单元 中国

5、的区域差异与国土整治,项目 名称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小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发达 较落后,快 较慢,三、我国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位置临海,气候湿润。 地势低平,植被繁茂。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矿产贫乏,能源短缺。,近代工业起步早;人的思想观念开放,竞争意思强,改革开放起步早;工业基础好;产业结构较合理;城镇化程度高;生产力水平高;便于引进外资;交通便利。,距海较远,位置闭塞。 气候较干燥,日照充足。 海拔较高,水资源较少。 矿产丰富,能源充足。,工业基础较薄弱;人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第一产业结构比值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文化教育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引进外资较少。但随着西部开发,前景可观

6、。,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一、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工业基础雄厚,地位最高; 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 科技文化水平高; 城市密集,城市人口多。,能源、原材料不足; 北方水资源短缺; 汛期防洪; 环境污染。,充分发挥沿海的地理优势;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较发达; 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沿边贸易优势显著。,基础设施落后,运力不足; 科技文化水平低; 生态环境脆弱。,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 改善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巩固和

7、发展农业基础。,二、西部大开发:,1、范围:,2、发展方向:,新青藏甘宁陕 云贵川渝桂蒙古,(生态脆弱) A 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青藏铁路 退耕还林还草 保护湿地,(科技、人才),B 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如农牧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第二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序语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具有面积大、分布广的特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南方丘陵山地、北方土石山地约有180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其中以黄土高原最为严重。 案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与防治 学点再现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成因与表现 黄土高原尖锐人地矛盾引起的生态和

8、经济恶性循环 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人为因素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措施,第二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单元疑难开路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地形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土质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冲刷,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雨水冲刷力强,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的保护性差,第二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战争破坏,轮荒弃荒,开 矿,第二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压缩农业用地,建立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和放牧方式,大力开展矿区土

9、地的复垦工作,综合治理小流域,第二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模式和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植树种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贮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蓄水保土,提高肥力,充分利用光热,第二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供你参考 黄土高原与南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试比较两地区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回答: 两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 不同原因是 。 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这两个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可 采取的措施是:黄土高原 ;南方丘陵山 区 。,滥砍滥伐、过度开垦,黄土高原土质

10、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第二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筑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数。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于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没影没踪了。 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黄土高原森林的破坏,对黄河中下游的主要影响是 ; 。 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森林破坏,水源调蓄变化,气候变迁,降水减少,蓄水能力降低,中游大量泥沙入河,河水泥沙含量增大;,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容易泛滥成灾,中游水土保持,植树种草,减少泥沙

11、入河量,第三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序语荒漠化是各种因素(包括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在内)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土地严重退化的过程和现象。其类型按成因主要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冰蚀荒漠化、盐渍荒漠化等,其中风蚀荒漠化是最主要的类型,而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案例我国西北荒漠化的成因与治理 学点再现 理解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是西北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背景 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状况 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现状 荒漠化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内容、有效措施与注意问题,第三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单元疑难开路 西北荒漠化土地的类

12、型与分布:,地质时期自然过程,人类活动,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小腾格里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水源缺乏 难利用 几乎寸草不生,土地下层伏沙层裸露 原先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活化 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大,容易治理和利用,第三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西北地区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的空间分布:,半干旱农垦区周围 (科尔沁沙地、内蒙古后山),沙质草原遭过度开垦 固定沙丘被开垦后活化,斑点状、片状,旱作为主,半干旱草原牧区 (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过度放牧,斑点状荒漠圈,草原放牧为主,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 (塔里

13、木边缘、河西走廊),过度樵柴,片状、带状,绿洲农业为主,内陆河流和山麓冲击扇地区 (塔里木河、石羊河下游),水资源利用不当、樵柴破坏绿洲周围固定沙丘,片状、带状,绿洲农业为主,城镇、工矿区、交通线沿线 (东胜、准格尔煤田),不重环保,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点状、线状,工矿开发、居民点、道路建设,第三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稀少,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地表水缺乏,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地表覆盖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冬春季节大风天气多且集中,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基本条件,物质条件,动力条件,决定性因素,第三单

14、元 荒漠化的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措施:,核心人与自然协调消除贫困,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有效措施生物措施恢复自然植被,内容,固沙植物种类及特性,建防护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措施设置阻沙栅栏、挡风墙,设置草方格沙障作用,第三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供你参考 我国荒漠的纬度分布与世界其他地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不同 原因,我国荒漠化地区分布范围比世界同类地区纬度偏高且 面积大,从位置上看,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属西风带 控制地区,西风受天山、阿尔泰山阻挡不易到达。而 夏季湿润的夏季风受地形阻隔也不易到达。相反,北

15、 部地区地形较开阔,但受到干冷气流的影响,所以气 候异常寒冷干燥,荒漠广布,第三单元 荒漠化的防治,分析回答: 图中土地荒漠化现象常在我国 草原和 草 原牧区见到。导致圆圈内草地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 是 是 。 甲图中荒漠化表现是 ;乙图中荒漠化表现是 。,草地,井,被破坏草地,呼伦贝尔,锡林郭勒,斑点状荒漠圈,大面积草地被破坏,第四单元 河流的综合治理,序语由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由此引起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很大,因此,旱涝灾害极为频繁。加大对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趋利避害,成为我国国土整治的重要任务。长江中下游地区历来是我国旱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案例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及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 学点再现 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规模与区域环境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 理解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第四单元 河流的综合治理,理解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 理解三峡工程的航运效益 理解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