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生产技术规程范本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3342085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生产技术规程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茶生产技术规程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茶生产技术规程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茶生产技术规程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茶生产技术规程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生产技术规程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生产技术规程范本(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宁市“塔山山岚”茶技术规程常 宁 市 农 业 局湖 南 省 茶 叶 研 究 所目 录第一部分 有机茶园建设技术规程1第一节 茶园规划1一、园地选择1二、茶园基础建设2三、茶园开垦5四、茶树品种与种植7五、茶园生态建设10第二节 土壤管理10一、耕作10二、间作11三、覆盖11四、pH值11五、灌溉11第三节 肥培管理12一、肥料种类12二、施肥原则12三、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12四、禁止使用的物质12五、施肥方法13六、绿肥种植14第四节 病虫草的综合治理15一、农业防治15二、物理防治16三、生物防治16第五节 冻害预防及冻后恢复17一、冻害预防17二、冻后恢复18第六节 茶树修剪18第七

2、节 茶园改造21一、茶树改造21第二部分 “塔山山岚”茶加工技术规程23第一节 茶叶采摘23一、采摘标准23二、采摘形式23三、采摘方法24四、采摘技术25五、采摘档案25第二节 加工厂房25一、外部环境25二、厂区环境27第三节 “塔山山岚”茶加工工艺32一、绿茶加工工艺流程32二、红茶加工工艺流程38第四节 “塔山山岚”茶质量标准及监管43一、标识、包装、运输与贮存43二、质量管理及跟踪44第三部分 茶苗繁殖技术规程45一、母本园管理45二、扦插苗圃的准备46三、苗圃管理474“塔山山岚”茶的生产均执行有机茶生产技术标准,从茶园建设、土壤和肥培管理、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茶园改造、茶叶采

3、摘和加工、产品质量标准和监管及茶苗繁殖等方面的技术操作予以具体规定。第一部分 有机茶园建设技术规程第一节 茶园规划一、园地选择园地选择要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排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作业,促进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光照一般选择日照短,树木成荫,云雾弥漫,漫射光多的山区建立茶园。2、地形选择海拔400-800米(条件特别适宜种茶的可适当降低海拔),自然坡度25以下的丘陵和山地;15-25山坡,应修筑梯形茶园,15以下坡度水平种植。海拔800米以上的阴坡,低凹谷地,不宜种茶。山坡以南向和西南向为宜。3、土壤自然

4、肥力高,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不积水,腐殖质含量高,养分丰富的酸性地(地面上有映山红,杉木,毛竹,油茶,马尾松等植物的土壤为微酸性土),都可以种茶。拟建茶园土地至少近3年没有用过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4、生态环境茶园周围有较丰富的森林植被覆盖,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洁净,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良好。5、交通条件要便于茶园管理和机械作业。6、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的分隔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生产区域要有明显的边界和隔离带,可以山头和自然植被作为天然屏障,也可以是人工营造树林和农作物。有机茶园产地应远离污染源,与交通干线的距离应在1000M以上。二、茶园基础建设1、区块划分茶园划分为区、片、块

5、,“区”的分界线以防护林、主沟、干道为界,“片”可依独立自然地形或支道为界,片内再划分为若干“块”。依面积大小和自然地形划分,尽可能划成长方形或近长方形,以10亩左右为一块,长不超过50m为宜。2、道路建设(1)主干道90亩以上的茶园要设立主干道,路面宽46m,连接场,厂(各作业区,队)及公路。(2)支道连接主道和地头道,宽不小于2.5m,支道也往往是茶园划分区片的分界线。(3)操作道作为茶园划块的界限,与主干道或支道相连,宽1.5m-2m,间距30-40m。(4)环园道作为茶园与周围农田,山林以及其它种植的分界线,路面宽为2m。3、水系设施(1)蓄排水沟茶园四周设置排水沟,深80-100cm

6、,宽50-100cm。园内每相隔40-50m设置横水沟(坡地沿等高线设置),深60-70cm,宽50-60cm。在多片茶园之间,道路两旁设置纵水沟,深70-80cm,宽60-70cm。横水沟与纵水沟相接,纵水沟与隔离沟相通,隔离沟连接园外水渠,山塘。纵水沟内每距20-40m设置沉沙坑。梯地茶园在每级梯地内则开沟与主沟相连,宽30-40公分,深30公分。(2)蓄水池每22.5-30亩茶园设置一个容量为5-10m3的蓄水池,并与茶园内水沟相连。4、植被和营林(1)茶园四周不植茶的山顶,山坡和受侵蚀沟旁应保留原有植被,并因地制宜广植林木。主,支道旁栽行道树,树种应与茶园无桔抗作用或共生寄生的病虫害。

7、一般采用杉树,枇杷,银杏等。应充分利用茶园梯坎和人行道,适当栽种一些遮荫树。但不能种在茶行里,树冠应高出地面2.5m以上。(2)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带,宽0.6m深1m。(3)在主要寒风垂直方向营造防风林,每隔200m设置一条主防护林,选枝大常绿林为防护林树种。(4)茶园周围不适宜种茶区域,种植美化环境的树木。图1-1 鳌头村标准园规划设计图道2.5m河支道2.5m主道4m主道4M宽主道4M宽主道4M宽30m50m三、茶园开垦1、园地清理在开垦之前,先要进行地面清理,对园地内的柴草、树木、乱石等分别酌情处理。柴草应先刈割并挖除柴根和繁茂的多年生草根;乱石可以填于低处,

8、但应深埋于土层1m之下。平地及缓坡地如不甚平整,局部有高墩或低坑,应适当改造,但要注意不能将高墩之表土全部搬走,须采用打垄开垦法,并注意不要打乱土层。2、开垦注意事项坡度10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0以上的,建筑等高梯级园地。茶园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地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进行深耕,其深度应在60cm以上,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熟地和生荒地应采取不同的开垦技术,生荒坡地分初垦和复垦两次,具体操作见表1-1。表1-1 园地开垦技术土地类型地形开垦类别时间开垦技术生荒地平地初垦夏秋季全面深耕深度60cm以上。复垦初垦后一个月清除土中异物,复垦深度30cm,破碎土块,

9、平整土地。山地初垦夏秋季5-10缓坡地沿等高线横向开垦,按大弯随势、小弯取直的原则,深耕深度60cm以上;10以上坡地沿等高线横向开垦,深耕深度60cm以上。梯层登高,环山水平,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心土筑埂,表土向沟,外高内低,梯面宽2.1m以上,梯高小于1.5m。梯壁斜度60-80。复垦初垦后一个月清除土中异物,复垦深度30cm,破碎土块,平整土地。熟地先挖除原作物,清除根系,深翻60cm以上,暴晒30个太阳日,并消毒。3、开垦技术园地开垦可选择“沟状”或“畦状”种植带。山地茶园采用“沟状”种植法,有利于蓄水保持水土,种植沟规格宽50-60cm、深为30-40cm左右;平地、山谷地或荒芜水田

10、改作茶园,采用“畦状”种植法,有利于排水,以种植沟轴线为中心,整理成宽80cm,深10cm的种植畦面。四、茶树品种与种植 1、品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茶类,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2、种苗质量应符合GB 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 3、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繁育的种子和苗木。4、采用双行双株方式种植,缓坡地茶园等高种植。1025的陡坡地,建立窄幅梯田茶园,宽不小于2.1米,梯田外高内低。具体操作是从山顶向下逐层开垦。(1)先“清基”,沿着等高线铲成平宽40cm的基础,将基上的表土向下或向上堆放。(2)将心土挖放基上,逐层夯结实,将梯田挖宽至1m后(注意保留表土),沿着梯田内侧开挖

11、茶沟,深宽为50cm60cm。(3)将表土及有机肥全部回填沟中。(4)将梯田开挖到1.62.0m宽,全部心土向梯外堆放筑梯坎,形成外高内低的梯面。同时,在梯面内侧开挖一条深水沟,起到蓄水保土作用。梯田开垦结束后,梯田土壤经一段时间熟化后即可种植茶树。种植前施足有机底肥,深度为30cm-40cm。5、茶苗出圃的最低标准苗木高度不低于20cm;直径不小于0.3cm;根系发根正常;叶片完全成熟,主茎大部分木质化;无病虫危害。起苗前先浇透畦面,茶苗带泥出圃,减少对根的损伤,出圃后及时运输定植。6、定植方法(1)施足底肥种植前开沟施底肥,沟深60厘米,宽50-60厘米,一次性施入农家有机肥、厩肥、秸秆、

12、绿肥、土杂肥等4吨/亩,菜籽饼等大于166kg/亩,茶树专用复合肥或磷钾肥50-60kg/亩。边开沟边施肥,肥土拌匀,随后覆土至离沟沿10-15厘米。(2)种植规格与密度双行双株,行距1.5米,株距33-35厘米,等边三角形栽植法,每亩栽植5000-5500株。(3)栽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春节过后,雨季到来之前种植(当气温稳定在15时均可定植,选择空气湿度大和土壤含水量高的时期移栽茶苗最适合)。(4)栽植技术移栽时一手扶直茶苗,一手把土填入沟中,覆土时把须根覆盖好,再用手把茶苗往上提,再覆土压实。覆土后茶苗入土部分以超过根茎部2-5厘米为宜,随即浇足定根水(每穴浇水2-3kg)。及时定型修剪,修

13、剪高度一般为茶苗离地15厘米处。7、及时补兜定植一年后,应于秋末冬初或第二年早春进行补蔸,补蔸采用同龄茶苗或高度相当的低龄茶苗,每蔸补苗2株并浇足安蔸水。图1-2:双行双株栽培模式示意图(5000-5500株/亩)五、茶园生态建设 1、茶园四周和茶园内要按要求搞好植被和营林。 2、对坡度过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或还草。 3、重视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进生物多样性。 4、每隔30亩-45亩茶园设立一个地头积肥坑。并提倡建立绿肥种植区。尽可能为茶园提供有机肥源。 5、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土壤培肥计划,病、虫、草害防治计划和生态改善计划等。 6、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

14、案,包括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的使用和其他栽培管理措施。第二节 土壤管理一、耕作1、浅耕一般10-15cm,时间每茶季结束后,结合追肥,保证表土疏松,无杂草。2、深耕时间在9月至10月下旬前,与施用基肥相结合,丛间、行间要深,约20-30cm,丛下要浅,为10-15cm,宽度以40cm左右为宜,不要太靠近茶树根颈部。二、间作幼龄茶园前2年和台刈改造的茶园在行间中央间作1-2行“茶肥1号”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但间作的绿肥或作物必须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 三、覆盖覆盖一般选择铺草。用作覆盖的作物很多,如山草、稻草、绿肥等,最好以山草为主,没有农药和化肥的污染。山草处理:暴晒、堆腐(与EM菌液等堆腐,一层山草喷洒一层菌液)、石灰水消毒(喷洒5%的石灰水堆放一段时间)。铺草厚度5-8cm,生草2000-3000kg/亩,干草500-800kg/亩;茶园铺草全年都可,7-9月容易产生干旱,在旱季之前的6月下旬做好行间覆盖。高山地区10月中旬前覆盖,以免茶树遭受冻害。四、pH值土壤pH值低于4.5的茶园施用白云石粉等矿物质,而高于6.0的茶园可使用硫磺粉调节土壤pH值至4.5-6.0的适宜范围。 五、灌溉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茶园宜节水灌溉。 第三节 肥培管理一、肥料种类有机肥,指无公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厩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生产安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