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乐园安全防范常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41584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上乐园安全防范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水上乐园安全防范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水上乐园安全防范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上乐园安全防范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上乐园安全防范常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上乐园安全防范常识成都众星乐乐第一部分“水上游乐设施安全标识设置”分为2点:1、应在明显的位置处张贴各个水上游乐项目安全游乐须知,广播要反复宣传,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事项,防止事故发生。其中“明显的位置处”应至少包括水上乐园售票处、园区出入口、游客中心、水上游乐设施出入口等处。现在许多水上乐园运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会忽视在售票处、游客中心位置安全游乐须知的设置,这是不应有的失误。这样往往会缺失安全游乐须知中对不适合水上乐园游乐的游客进入园区前进行提示的功能,致使出现事故时运营单位将会承担一些不必要的安全责任。“广播要反复宣传,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事项,防止事故发生”这也是水上乐园运营单位在日常运营中应

2、注意的要点,在园区内不同功能区域播放的广播内容应符合其功能区域内设施使用的要求。以下介绍2个案例:第一个案例:某市一游乐场碰碰车项目发生一起游客在设备运行期间停车并走出车外接听电话,被其它车辆撞伤的事故,由于该碰碰车项目安全游乐须知中未提示游客这种不安全行为,并且也未设置反复广播安全注意事项用的广播设备,所以在这起事故鉴定中将运营使用单位定为事故全部责任承担人。说些题外话:“现在国内大部分游乐场所运营使用单位为了节省人力成本,每台套设备往往只设置一名操作人员,但是大家别会略了游客很少有单独游玩的情况,一般都会与家人或朋友共同游玩。当发生一些安全事故时游客方会有现场证明人,可游乐场运营方由于发生

3、事故时现场只有一名操作人员并没有其他人员为其作证,证明其在设备开启前进行了安全游乐须知的宣贯工作,而且其相应的安全游乐须知及反复广播安全注意事项用的广播设备也未设置,这样就会导致当发生安全事故时运营使用单位成为事故全部责任承担人。”第二个案例:某市一水上乐园发生一起游客摔伤事故,致使游客颈椎3、4节爆裂性骨折,造成其终身瘫痪;在这起事故中由于水上乐园运营使用单位在关键位置处设置安全游乐须知及反复广播安全注意事项用的小喇叭,由此在事故处置过程中保护了运营使用单位的大部分权益。2、对容易发生危险的部位,应有明显的提醒游客注意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GB2894-2008安全

4、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13495-2015消防安全标志),例如:禁止标志(红色)、警告标志(黄色)、指令标志(蓝色)、提示标志(绿色)等。还有大家一定要区分安全警示标志与安全游乐须知的分别,其实比较简单安全警示标志就是各种图形类标志,无需进行详尽的文字注解;安全游乐须知则是需要根据各游乐设施“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文字注解,而且A级景区中的要求还需要安全游乐须知中的内容至少要有中英文对比介绍。第二部分“专人值守安排”分为4点:1、 各水上游乐项目均应设置高位监视哨,有专人值守,监视哨的数量和位置设置应能满足可以监控游客游乐的整体范围。其中“监视哨的数量和位置设置应能满足可以监控游客游乐的整体

5、范围”,这里的“监视哨的数量和位置设置”要求应是不存在游客游乐区域内监视人员的视觉死点,尽量安排为点与点之间形成区域覆盖。并且监视哨上的值守人员应能在游客发生意外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能够通知到附近的救生员进行紧急救护。案例:某市一水上乐园发生游客溺亡事故,这起事故就是由于现场救生人员擅自离岗,并且其他监视哨上的值守人员也未能及时发现溺水游客进行施救所造成的一起安全事故。2、 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救生员。救生员须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经专门培训,掌握救生知识和技能,持证上岗。这里所说的“规定”就是根据国家体育局下发的GB19079.1-2013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一部分游泳场所的规定,水面面积在2

6、50平方米及以下的游泳池,应至少配备游泳救生员3人;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上的游泳池,应按面积每增加250平方米及以内增加1人的比例,配备游泳救生员。持证的救生员也应是在年审合格范围内的人员。3、 设医务室,配备具有医师职称以上的医生和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和急救措施。“医务室”的设置在现今国内大部分水上乐园中并不常见,尤其还需要“配备具有医师职称以上的医生和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和急救措施”等要求。但是作为大型水上乐园其“医务室”的设置还是必要的,当发生溺水事件时对于溺水者的黄金抢救时间为其呼吸停止32秒内,2分钟后溺水者开始脑损伤,5分钟后基本无法救治,世界上溺毙时间最长获救的时间是在6分31秒

7、左右。这样看来如果在“120急救车”到来之前作为运营使用单位如果在第一时间由专业人员进行急救操作的情况下,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产生。案例介绍:某公园发生一起游客在“海盗船”项目运行过程中昏迷事件,当时设备操作人员发现游客昏迷后第一时间将设备停止运行,并及时联系“120急救车”,在等候“120急救车”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游客病情进一步恶化(当时现场气温比较高在35度左右),运营使用单位将这位游客转移到了游客中心中。当“120急救车”当场后进行急救时,随车医生初步判断为“脑出血”并随意说了一句“现场处置不当,不应将患者进行平躺、移动等措施。”后来“120急救车”将昏迷游客送至医院后经抢救不治身亡

8、,随后其家属就以当时随车医生随意说了的这句“现场处置不当,不应将患者进行平躺、移动等措施。”为依据将游乐场运营使用单位告上了法院,并且经医疗事故鉴定结果确定为运营使用单位在没有专业救护人员的条件下,现场进行了不恰当的处置导致昏迷游客死亡为主要原因,运营使用单位承担了大额的民事赔偿。还有就是“急救措施”应是一整套完整的“紧急事故应急救援流程”,其至少应包括如何防止紧急事故的发生措施、事故发生时急救措施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方法等。作为运营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还应及时检查相关急救物品的良好情况,比如一些常用药品的品种、数量、保质期等是否在合格范围内。急救工具的良好程度,如氧气瓶其使用压力是否正

9、常,心脏起搏器蓄电池电量是否合格,担架摆放位置是否合理等等。4、设值班室,配备值班员。要求值班员应具备一定的能够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并能在紧急事故发生时及时进行合理处置,避免单体事件转发为群体事件。第三部分“安全意识宣传”分为6点:1、水上游乐设施范围内的地面,应确保无积水、无碎玻璃及其他尖锐物品。这个要求是毋庸置疑的,大家都知道水上乐园游乐的游客大部分都是赤脚玩乐的情况,如果不能保证“无积水、无碎玻璃及其他尖锐物品”极有可能会造成游客摔伤、划伤、扎伤等事故发生。2、随时向游客报告天气变化情况(主要指项目设置地点为海边的水上乐园)。为游客设置避风、避雨的安全场所或具备其他保护措施。一般讲就是当

10、极端天气发生时能够在第一时间为游客提供避风、避雨的安全场所或具备其它保护措施。将游客及时疏散到水上游乐设施区域范围以外的安全地区,减少次生事故的发生。3、全体员工应熟悉场内各区域场所,具备基本的抢险救生知识和技能。这就是要求园区内全体员工应熟知园区内急救物品存放点、安全场所、疏散通道等功能区域的位置,并能及时协调游客进行疏散、急救等工作。并且还应具备基本的抢险救生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专业救生员或医生对受伤游客进行救助。4、安全使用水质处理化学药品。水上乐园应配置专业的水质管理员,其应对园区内游客涉及到的区域内的水质进行监测和处理,合理使用化学药品,避免由于药物投入比例失调,造成游客人体伤害事故发

11、生。比如常用的“硫酸铜”如果投入比例加大或存放不当被游客吸入或误食将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作用,引起恶心、呕吐、口内有铜性味、胃烧灼感。严重者有腹绞痛、呕血、黑便。可造成严重肾损害和溶血,出现黄疸、贫血、肝大、血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长期接触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和鼻、眼粘膜刺激并出现胃肠道等症状。5、每天营业前对水面和水池底除尘一次。水面除尘比较简单,只要将水面悬浮的杂物打捞干净即可。但水池底除尘程序就比较复杂,首先对于水深大于0.5米的游泳池如果进行水池底除尘工作则需要水池水体静止时间超过4小时以上,使得池水中的悬浮物能够充分沉淀至池底。水池底除尘应使用专业吸污机,在

12、使用过程中秉承“低推慢起”的原则做到充分将游乐区域内的池底进行全方位除尘。6、应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隔离装置。对于水上乐园“危险区域”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变电室、设备间、水泵房、排水口等,这些区域应至少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门锁、安全隔离装置等保护装置。现今许多水上游乐设施生产厂家在设备设计时往往忽略了一个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就是在水上游乐设施排水口区域未设置安全隔离装置,尤其是一些排水量比较大的设施,如果只是在排水口盖个篦子,那就很有可能造成在排水期间将一些体重比较轻的游客吸入至篦子上,致使游客发生溺亡事故发生。如果加入安全隔离装置人为的将游客与危险区域进行隔离,将会阻止这样的溺亡事故发生。案例:某市一水上乐园发生一起幼童溺亡事故,造成事故的原因就是在其园区内环游河项目排水口未做安全隔离装置,致使该幼童在其附近游玩时被吸到排水口上造成溺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