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民为本的八个比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40441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人以民为本的八个比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人以民为本的八个比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人以民为本的八个比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人以民为本的八个比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人以民为本的八个比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人以民为本的八个比喻鱼水人足-据北齐刘昼刘子贵农记载:“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这里一连用鱼与水、人与足之比,阐述了国与民之关系,说明国家安定之关键,在于依靠百姓、深得民心,离开百姓,寸步难行。忧民如病-对百姓之苦恫在抱,铭记在心,“先天下之忧而忧”。正像唐朝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诗中形容的那样:“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清朝郑板桥也在诗中深情地比喻到:“衙斋卧听箫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心头念念不忘百姓农作之苦,耳中仿佛听到他们饥冻之呻吟,这正是作者忧民如病思想的真实写照。难怪宋朝苏辙在上皇帝书中直陈:“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人主人心-

2、宋朝苏轼曾上神宗皇帝书,把“人心之于人主也”,比作“如木之有根,如灯之有膏,如鱼之有水,如农夫之有田,如商贾之有财。木无根则槁,灯无膏则灭,鱼无水则死,农夫无田则饥,商贾无财则贫,人主失人心则亡。”无数历史表明:“此必然之理”。真可谓是“人心不牢,地动山摇。”根深叶茂-人民对于执政者来讲,犹如大树之深根,“深根者难拔,据固者难迁。”(三国志蜀志谯周传)。白居易在东坡种花诗中写到:“将欲茂枝叶,必是救根株。”说明植树先培根,治国必养民。唐朝寒山也所见略同,曾作诗曰:“国以人为本,如犹树因地。地厚树扶疏,地薄树憔悴。”鸟之处巢-“王者处民上,如鸟之处巢也”出之于汉朝班固外戚传。班固认为若王者“不顾

3、恤百姓,百姓畔而去之,若鸟之自焚也”。这与大树没有深根、高楼没有坚基、鱼儿没有水等同出一理,旨在告诫为政者决不可脱离百姓。明代庄元臣认为:民众是否背离君主,关键在于君主是否背离民众,“君必自附其民,而后民附之;君必自离其民,而后民离之。”筑城畜民-只有先予民,然后才能取于民,这就如建房先固基一样。汉朝桓宽在未通中,以“筑墙者先厚其基而后求其高”之理,劝告“富民者先厚其业而后求其赡。”这也正如宋朝朱熹所言:“宁过于予民,不可过于取民”;“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至独富”。“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障源欲水-“开敢谏之路,纳逆己之言”是我国一大传统美德。早在先

4、秦时期,吕氏春秋就有这样的记载:“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言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阻塞水源又想得到水,水从何而来呢?因此,要像子产“不毁乡校”、国语“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那样,为政者不可不听逆耳之言。宋朝田锡在咸平集中提醒人们:“顺从之言,如簧如绮,闻之勿喜,当酌于理。抗直之言,如锋如芒,勿以为伤,当从其长。” 当于民监-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三面镜子中,有一面镜子是“以人为鉴”,只有“以人为鉴,”才“可明得失”。一切为政者均处于众目睽睽之下,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要经常从人民那里照见自己为政的得失。尚书酒诰中曾提示为政者“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自己“一目一察,不如众目之明;”“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