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中国地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40254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中国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中国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中国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中国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中国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中国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中国地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中国地理北京某服装企业将除总部外的2 000多名生产工人和全部设备迁至河北衡水。新厂流水线从6条变为12条,面积由70亩扩张至307亩。据此,回答13题。1该企业负责人说“在北京呆了十多年,成本越来越高”,此成本主要指()A劳动力和交通 B劳动力和地租C动力和原料 D动力和交通2企业总部留在北京主要因为()A方便获取市场信息B距离远,搬迁费用高C在京发展政策优惠D在京市场尚未饱和3该类企业外迁对北京的影响是()A提高人口容量 B解决“大城市病”C均衡教育资源 D分散城市职能解析第1题,据材料知,服装企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北京市经济发达,劳动

2、力工资较高;土地资源紧张,地租昂贵,故成本越来越高。第2题,北京市人口众多,服装产品的消费市场广阔,总部留在北京可以快捷方便地获取市场信息,故A项正确。第3题,人口容量与当地的科技、对外开放水平、消费水平等因素有关,与企业的外迁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企业外迁可以缓解城市问题,但不能解决“大城市病”,故B项错误;外迁的是服装企业,不是教育部门,故C项错误;服装企业的外迁,可以降低北京市的工业比重,从而分散城市的职能。故D项正确。答案1.B2.A3.D交通运输耗能是指将单位重量产品移动单位距离所消耗的能量(单位:千克标准煤/万吨千米),交通运输耗能受地形地势、经济水平、运输方式和综合运输网密度的

3、影响。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交通运输耗能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4与新疆比较,四川交通运输耗能大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水平 B地形地势C运输方式 D综合运输网密度5图中四个省区交通运输耗能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 BC D解析第4题,与新疆比较,四川省经济水平高,运输方式多样,综合运输网密度大,四川省西部为川西高原,东部为四川盆地,地形多样,地势起伏大。根据上面的结论,可知地形地势是四川交通运输耗能大的主要因素。第5题,图中四个省区,依次为广东省、江西省、甘肃省和西藏自治区,结合四省区地形地势、经济水平、运输方式、综合运输网密度及图中其他省区的交通运输耗能分布特点可知,四个省区交通运输耗能由大到小

4、的排序是。答案4.B5.D下图示意我国部分铁路的分布情况。读图回答67题。6下列关于铁路沿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线经过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B沿线所属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多内流河C沿线跨越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达D沿线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热量7铁路沿线的车站,使用的新能源最可能是()A风能 B地热能 C太阳能 D水能解析第6题,沿线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外流区;沿线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沿线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水分。第7题,铁路线为我国青藏铁路。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地热能丰富,地热能主要分布在藏南

5、地区,故青藏铁路沿线的车站最可能使用的新能源是太阳能。答案6.A7.C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8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9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省际经济差异变小县内经济差异变小省际经济差异变大县内经济差异变大A B C D解析第8题,由图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省际流动占40%,以省际流动为主;西部地区县内流动

6、占45%,以县内流动为主;中部地区县内流动占60%,以县内流动为主;全国平均县内流动占45%,最大,以县内流动为主。A正确。第9题,图示20002010年十年间,东部地区县内和省内县际间人口流动下降,说明县内经济差异变小;省际间人口流动比例上升,说明省际间经济差异变大。选B正确。答案8A9B10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回答下题。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显示()A廊坊指数大小与距离北京远近无关B各城市与北京

7、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难度中等。由图可以看出:距北京远近极大地影响其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有关,A项错误。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天津最大,但天津不是与北京市距离最近的,所以经济联系指数不与距离呈正相关,C项错误。从图上可以看出,城市等级高低也会影响到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城市等级高,与北京经济联系强,所以城市与北京的经济联系强度受到城市等级、与北京市的距离共同影响,B正确。河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力度不同,不是对河北

8、各城市转移力度都大,D错误。答案B11台湾岛是祖国的宝岛。自大陆赴台旅游开通后,游客日益增多。下列选项符合岛内地理概况的是()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受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影响基隆盛行东北风,降水量较多水果之乡,盛产苹果、柑橘与香蕉等阿里山、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A B C D解析台湾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小部分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受北赤道暖流影响,基隆地处季风区,盛行偏北风和东南风;台湾并不盛产苹果;阿里山、日月潭是著名旅游胜地。答案B读我国某区域水资源利用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12限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水资源 C光热资源 D土壤13据监测,

9、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的湿地面积呈缩减趋势,主要原因是()A水源补给减少 B植物蒸腾减弱C林草面积扩大 D风沙危害加剧解析第12题,从图中生态环境保护区地表环境以沙漠为主,并且图中河流从上游至下游流量减小可知,该地位于西北荒漠地带,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第13题,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大量开发利用水资源,导致河流往下游输送的水量越来越少,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的湿地水源补给量减少,湿地面积缩小。答案12.B13.A读图,回答1415题。14图中数字代表的铁路线组合,正确的是()A宝成线 B内昆线C焦柳线 D南昆线15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攀枝花、贵阳为中心的钢铁、

10、煤炭工业基地B以重庆为中心的冶金工业基地C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城市群D“酸雨”污染仅次于华中酸雨区解析图中数字代表的铁路线中,是成昆线,是贵昆线,是襄渝线,是南昆线。攀枝花是该区域钢铁工业基地,六盘水是该区域煤炭工业基地;重庆至六盘水地区是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污染严重区域。故A错误。答案14.D15.A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回答第16题。16甲、乙、丙分别是()A贵阳、西安、长春 B昆明、海口、哈尔滨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甲城市一年中气候舒适时间长,因为昆明四季如春,故甲城市可能

11、为昆明;乙城市冬季气候舒适,夏季气候不舒适,故乙城市可能为海口;丙城市秋末、冬季和初春气候不舒适,说明低温持续时间长,可能为哈尔滨。答案B农产品虚拟水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稻谷、小麦和玉米等农产品中看不见的水。读中国区际主要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网络系统图,回答1719题。17根据图中信息,指出我国农产品一直大量输出的地区有()A西北华南 B东北黄淮海C东南华北 D长江中下游西南18华南、西北两地之间虚拟水流动格局1999年与2010年发生明显变化,其最可能的原因是()A西北地区粮食种植面积激增B西北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C华南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减少D交通条件制约了两地间的农产品流动19下列措施中,

12、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的是()A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B巩固虚拟水输出区的地位C减小虚拟水净输入地区的粮食生产和储备能力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虚拟水流动的效率解析第17题,首先理解题干中“农产品虚拟水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稻谷、小麦和玉米等农产品中看不见的水”,虚拟水的流动,也就是农产品的流动。根据虚拟水流动格局网络系统图,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一直大量输出的地区是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第18题,随着华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耕地被占用,且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粮食的种植面积减少,使得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粮食流动格局变化明显,导致两地之间虚拟水流动格局发生变化。第19题,虚拟水净输入地区是指粮食生产能力低的地区,如果再减少该地区粮食生产和储备能力,将进一步降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水安全。答案17.B18.C19.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