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表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39168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表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影《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表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影《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表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影《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表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影《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表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影《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表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表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影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表达 论 文 摘 要 这部套层结构的影片包含了三条主要的线索。一是话剧暗恋的故事以及与桃花源剧组发生的故事,二是话剧桃花源的故事以及与暗恋剧组发生的故事,三是寻刘子骥的失意人引发的故事。导演将这三条线索并行于影片中,看似混乱,却通过丰富的观演关系表达、多层次的空间运用和荒诞的叙事传达出耐人寻味的生活意蕴。 关键词 打破 悲喜剧 意境 故事空间 互补 符号化 秩序 一、观演关系的表达 暗恋和桃花源的表演上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暗恋的写实性有一种传统的含蓄,情感在传统的叙事线索中淡淡流露,越来越深。而桃花源则充满市井小民的焦躁和不安,演员的夸张表情、无厘头的台词,歇斯底里的动作,

2、用一种原始、纯真和傻气来讽刺社会中的不良现象。 整部影片发生在一个剧院里,却演绎了两段完整的人生故事和一些耐人寻味的琐事。分析一下这部影片中的观演关系可以看到。排练中的两剧不断被打破,导演不满意地喊停,演员突然间的闯入,工作人员拿着道具的路过,失意人不间断地插入,甚至有场表现时间流失的戏,仅仅是让身着便服的工作人员拉出写有“时间就这样很愉悦的过去了” 的条幅,陶醉地从画面前飘过,这种荒诞、直白却充满趣味的时间表现手法事半功倍,内容上是戏的一部分,形式上却打破了与戏的关系。“一出戏只有同观众见面以后,有了观众的直接参与,有了观众对戏的干预,它才能获得准确的味道,才能在思想艺术方面彻底完成。演员在

3、表演过程中只有受到了观众的反应干预才能刺激他的即兴创作。”所以我们还看到本片里当两部戏在一起排练的时候,演员竟然在被对方的台词干扰之后加入自己的主观因素而与对方戏中人对话。影片中还多次出现台上演员的主观镜头,比如袁老板说“一个个都只有这么大”的时候就是比照着观众席上人的大小来说,还补充到“是因为远”。失意人把剧场作为自己的表演地,时不时给自己创造舞台和背景,时不时与剧组对话。这都是观演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表现。 二、叙事手法 1、悲喜反衬 影片中的三个故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在不经意间透露着些许相似。暗恋这部剧用写实、细腻而含蓄的手法演绎出主人公因时代变革而没能实现青年时的爱情和生活理想

4、的故事。故事娓娓道来,线索单一,按照人物出场先后和事件发展的时空顺序叙述了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用传统的叙事结构谈战争、理想、未来、爱情、亲情、疾病。暗恋没有尖锐的戏剧冲突,透出遗憾、哀怨的爱情基调。而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作为叙事原型的桃花源把风格设定为喜剧。导演将桃花源记里的人和景拆分一一赋予故事,然后就用不光彩的“红杏出墙”来戏谑这部古典名作,并将豁然开朗的桃花源设定为被生活折磨得浮躁、疯狂的“老陶”的避难所。桃花源里一边是单纯挣扎在生活里的武陵人,一边是不受任何打扰自由而幸福的桃源人。桃源人改变了一个老陶,但老陶却改变不了他的“春花”,最终还是孑然一身离家。所以,作为一部布景浓艳、表演夸张、

5、自我调侃的喜剧,桃花源也有着逃不开的悲剧色彩。这两出戏有一个共同的线索,那就是男主人公希望与所爱的人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实现共同的理想,但都未果。赖声川自己也谈到“悲剧和喜剧不是对立的,悲剧用喜剧来衬托反而更能引起观众的反思。”两部戏的导演在片子里互相嘲讽,暗恋的导演说你这个喜剧我看的很痛心,我最喜欢陶渊明了。而桃花源的导演则反驳道:“看了你这个悲剧我才想笑,山茶花要怎么演!”片中另一段有喜有疑也有伤的故事说的是失意女子赴约寻找 “刘子骥”。此人从未出现,也无其相貌性格的任何描述,观众只是在女子不断重复的呼唤中感觉到他是个对这名女子无比重要的人。暗恋的男主人公江滨柳的原型就是一个经理战争无家可

6、归的军人,在上海的工作是她结识云之凡。而这则故事就是在抗战胜利之际,主人公来到台湾有家不能回,海峡阻隔了双方的联系,几十年前的誓言无果而终,类似这种由于两岸关系导致遗憾的故事有许许多多。 2、“符号”的隐喻 影片里的“符号”特别多,这些符号化的语言、动作、道具是导演故意设在故事中用来与观众对话、表达导演思想的手段。比如,“开酒瓶”这一动作在影片中有大量时间来描写。当人处于浮躁、烦恼的时候,他会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与他作对,所以生活不如意的老陶就喝不上酒、撕不开饼,连最简单的生活需求都不能满足。而当他从桃花源回到家里时,生活出现问题的春花和袁老板却像那时的他一样打不开酒瓶。这个开酒瓶的动作就是角

7、色心情变化的具象化。 还有在桃花源里的“涌泉”,这股泉水一般不出现,而是每当老陶陷入纠结、烦躁之中起到抚平情绪的作用。此时还会搭配泉水潺潺和音乐声。这“泉”就是泼在人身上的水,让人立刻清醒。 “刘子骥”这个从未出现过的人是桃花源记里一句带过的一个人物,说的是刘子骥寻找桃花源未果,然后病终。而在影片中“刘子骥”却成了别人不懈地寻找的对象,最后还是以女子诗意旋转,刘子骥从未露面结束。“刘子骥”可以说无形无性,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这个人。面对痴人,谁都有可能是刘子骥。所以片中失意人把江滨柳错认成刘子骥的情景仿佛也在说:江滨柳即刘子骥,他想找寻桃花源的希望不能实现,并且将带着这个遗憾在病榻上渡过

8、最后的岁月。所以“刘子骥”也只是个被符号化了的名字。 影片里还有一句有意思的话那就是“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逃出来?为什么!”。那棵 “桃树”出画以及背景留白的交错关系设计本可以作为视觉游戏上的手法保留下来,但是导演很明确地拒绝这个手段。说到留白,我们知道是中国画的创作手法,既表现空间关系也表达意境。顺子认为这种并无缘由的留白能给这出戏增添意境,于是擅自把桃树“拔“出桃林,但是导演显然没有认为那样会让桃花源产生意境,他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这里产生营造意境。所以这个“桃树”和“留白”也是影片导演强烈表达的符号。还有影片结束时工作人员拿走的报纸和录音带。这些道具在完成演出任务后被拿走作为普通生活用品使

9、用,这一点不奇怪更不矛盾,因为一切剧作的基础就是生活,特别是像暗恋这样按照生活片断发展的写实剧,更是与生活密不可分。所以片尾幕布降下、道具船被拿走、演员卸妆、失意女子成为舞台主角,这些意味着所有表演结束,一切又归于现实和生活。 三、影片的空间层次的塑造 影片的视觉空间层次丰富,这是现场舞台剧所做不到的。这部影片的空间层次要从舞台设计和故事空间来说。舞台设计方面主要是暗恋和桃花源这两出戏本身的布景设计。 1、片中的舞台空间 暗恋是一部写实剧,所有写实风格的景都为了给观众营造真实的空间感。比如影片一开始的秋千本身为框架式,演员一个坐在秋千上,一个站在秋千旁,同时观众又能透过秋千去看后面的景,这样就

10、形成了秋千、秋千外部和秋千内部的空间关系。中景里的树林构成的乱空间,树枝的叉形成半透明效果,桃花源剧组的演员就是从那窸窣的树枝中走出来。而桃花源由于其故事、台词和表演风格的戏谑性,它的布景也从简入手,直白而富趣味地拼贴出一些宏大、戏剧性的环境。比如老陶由下游至桃花源的路途中,通过自制流动的前景、背景以及电影拍摄时的取画大小来表现老陶划船、走路的不同角度。桃花源的神秘和仙儿感则通过烟雾、花帘子、假山片儿的前后交错来完成。 2、影片的故事空间 然而就影片欲传达的故事意味来看,多空间的设计既是给每个故事设置发生环境,又能把这些零碎的事件放置在一个整体之中,有张有弛,从多角度更好地表现故事内涵和人物情

11、感。这些空间就是从宏观的场景来区分。首先是剧院,它包括舞台、走廊、化妆间、后副台、天桥等,剧团所有在排练之外的活动都发生在这些空间里。如失意人不断出现在天桥上与台上演员对话,洒落花瓣。然后是幕布、布景之间分出的各小区域。例如幕布夹层出来的狭窄空间,导演在那里思考排戏,演员在那里酝酿情感。其次是三面墙的主舞台空间,把所有人和景包括在内,从观众席的角度看过去可以完整呈现两台戏的全貌。再有就是观众席的空间。观众席的出现主要是从类似“正反打”的视角来看表现演员与剧场观众(包括导演和工作人员)的相互影响效果。举个例子,当桃花源组在台上排练的同时,我们看到暗恋的导演在幕布夹层中思索走过,影子打在桃花源的布

12、景上。这里一方面同时展现两组人的行动,另一方面使后台与舞台这两个不同空间相互呼应。本片里三大空间结构(观众席、舞台、后台)不断交替出现,由于电影的可剪辑特点,我们很直观地看到三者在一部戏表演时的互动关系,这个整体的相互联系作为本片的最大戏,它所讲述的故事不仅仅包含人生感悟,也传达出戏剧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所以这部影片又好像是一个被刻意安排了故事情节的纪录片。除了真实空间和布景空间,道具、灯光的运用也给影片增加层次,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得一小孔,仿佛若有光”。灯光在平面背景上打出黑洞的效果,虚拟出纵深空间。还有桃花源里两人在被子上的投影与露出的脚面把被子后面的空间表现出来。又如桃花源第一场里的红

13、色棉被,给演员表演制造空间,又给观众俯视三人睡在同一床上的讽刺效果。 四、暗恋桃花源的统一 1、形式上的互补 这出戏看似不搭调,但把他们放在一起却制造出一种意识里的统一。影片先分别把两出戏一一呈现,观众脑海里对它们的故事、风格、演员都有了自己的判断,然后再将两出戏的台下故事穿插进去,其中还贯穿着失意女子寻找刘子骥的故事,然后导演把两出戏同台上演,桃花源里的落英落在暗恋的病床上,暗恋中的桌子进入了桃花源的舞台里,演员台词的你来我往,演员们由相互干扰变成了同台演出,除了前面谈到的悲喜反衬效果,像这样导演可以安排的观影顺序也让观众获得了一条有序的思考方向。 2、情感上的相似 暗恋桃花源无论有多少遗憾

14、或者笑点,我们看到的都是主人公理想的破灭。“桃花源”这个词就代表着理想主义中最美好的社会,那里没有没有战争,没有压迫,人人平等,没有人想出去。老陶作为从桃花源出来的第一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带着妻子回到那里过上自由的生活。然而已经被生活折磨得不堪重负的春花没法再回到过去,老陶此时也陷入了烦躁之中。老陶,就像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本分、善良却不那么幸运。他希望的只是能打条大鱼,治好自己的毛病,和春花在一起。当他满怀欣喜得把世外桃源的见闻带回家,遭到的却是质疑,自己的满腔热情又被武陵的现实生活击碎。而江滨柳是一个被战乱阻隔了理想的人。他的所想要的爱人、家园通通没有实现。江滨柳被误认“刘子骥”的情节就像本片的题目一样,他一直寻找、暗恋着的就是桃花源。所以两台戏折射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交织在一起,组成了暗恋桃花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