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当堂练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335290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当堂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当堂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当堂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当堂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当堂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当堂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当堂练(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提 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巧、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典型表现手法: 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抑扬结合、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用典、对写法、反衬、白描、 细节描写、起兴、绘形绘色等。,灵活运用,根据诗歌内容作判断,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对比,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柳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动静结合,江城子 苏轼(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2、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虚实相生,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抑扬结合,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以小见大,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托物言志,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用典,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3、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对写法(主客移位),鹧鸪天 室人降日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反衬,逢雪宿芙蓉山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白描,细节描写,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一般手法: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以景

4、结情。,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借景抒情,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明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阐运用)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析效果),渔家傲 【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5、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寓情于景,滁洲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明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阐运用)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析效果),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以景结情,原题重现温故知新,春日客感 黄景仁 只有乡心落雁前,更无

6、佳兴慰华年。 人间别是销魂事,客里春非望远天。 久病花辰常听雨,独行草路自生烟。 耳边隐隐清江涨,多少归人下水船。,这首诗的后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请简要分析。,(1)融情于景。颈联景中寓情,虽是繁花似锦芳草萋青的春日,但诗人听到的却是雨声淅沥,看到的是烟雾迷蒙,“烟”“雨”之景中,融入了浓浓的悲情。(2分) (2)反衬手法。尾联以江水上涨,别的游子乘船回家,反衬了诗人有家难归的惆怅,突出了思乡之情。(2分),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赏析这首词上阕所运用的主要手法。,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

7、)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作对比,突出了李广的悲剧命运(2分)作者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中的愤愤不平。(1分),试题传真:09年诗歌鉴赏题,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4分),(1)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比,(2分) (2)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2分),实战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8、,然后回答问题。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 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 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南宋时,金兵曾一再侵占淮河地区,给那里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运用了对比表现手法。(1分) 将淮河两岸的村庄过去的富庶兴旺与现在的残破冷寂相对比(2分)抒发了作者对战争的无比愤恨。(1分),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试作分析。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词)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或手法)。 诗人(词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试从某一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整体考查、局部考查),1、什么手法? 2、主要手法? 3

9、、什么手法?什么感情? 考查全诗(词) 考查某一联、某一句、某两联、 上阕、 下阕。,答题三步骤,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温馨提醒,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例题分析1,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

10、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答案要点: A、a.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 b.以声衬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B、渲染了悠闲恬淡的静谧气氛.,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鉴赏。,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上阕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阕抒发的是春虽未老

11、,人却的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情因景生情,情景交融。,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1)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景。 (2)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国家不统一,人民不能自由往来的残酷现实。 (3)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人们能

12、过上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送夏侯审校书东归 钱 起 楚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 破镜催归客, 残阳见旧山。 诗成流水上, 梦尽落花间。 傥寄相思字, 愁人定解颜。,【注】 夏侯审:唐德宗建中元年中进士,曾任校书郎。楚乡:指夏侯审的故乡安徽亳州谯县,该县旧属楚地,故称。 (1)此诗首联主要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答案】 (1)运用比兴手法,(1分)营造出朋友离别的依恋氛围,为下文具体抒写惜别深情作铺垫。(1分),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

13、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二、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通感等,1、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例如: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

14、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确如此言 ,这两句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

15、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思考: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2、借代:,3、比拟(拟人、拟物),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采用拟人化的手

16、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4、夸张: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68岁所作)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