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关于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自查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329441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政府关于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自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县政府关于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自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县政府关于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自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县政府关于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自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县政府关于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自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政府关于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自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政府关于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自查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政府关于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自查报告十年来,秭归县残疾人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在省市残联的正确指导下,在秭归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产业升级为突破口,广泛开展适合残疾人家庭发展的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科学素质;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紧紧围绕贫困残疾人家庭人口,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促进了扶贫工作由单纯的救济性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由资金、物资扶贫向扶志就业和生产技能扶贫转变,由输血式扶贫向依靠自我能力脱贫转变。使农村贫困残疾人的面貌大为改观,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如期实现了扶

2、贫规划阶段性目标,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十年扶贫的工作情况残疾人家庭收入较快增长,贫困人口持续减少。到XX年底,全县残疾人人均纯收入达到2382元,比XX年1450元增加932元;减少农村贫困残疾人口 万人,农村贫困残疾人口下降到 万人(按照人均收入1196元以下,含返贫人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产、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全县以整村推进贫困村为重点区域,新修、扩建公路829公里,硬化公路420公里,公路入户率达到70%以上;维修中小型水库6口,新修水渠46000米,新建水池、水窖4800口,架设水管8XX米,解决了15万人的饮水困难和8万多亩基本农田灌溉问题。其中实施残疾人

3、扶贫搬迁、危房改造843户,实施残疾人安全饮水400户。不仅改善了残疾人的生产条件,还改善了居住、生活条件。主导产业基本形成,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利用财政扶贫资金、信贷扶贫资金、农户小额贷款贴息资金和残疾人科技助残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和改造以柑橘、茶叶、板栗、核桃等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全县共有8个科技助残示范基地,在基地扶持范围的有各类残疾人1200人,实施品种改造1200亩,半高山贫困残疾人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发展迅速,五年来,县残联、县畜牧局联合无赏扶持残疾人家庭发展养殖优质种猪590户600头。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较快调整,残疾人家庭的收入在逐年增加。就业培训稳步推进,科技素质得到

4、提高。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618人次,其中90%以上在企业集中就业、个体从业和外出务工;开展种养业实用技术培训13490人次,残疾人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从事非农产业的就业技能水平明显提高,竞争力明显增强,收入明显提高。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残疾人得到特殊关爱。着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县扶贫办扶持新建和改造教育、卫生用房面积2700平方米,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缓解。从XX年开始,全县共资助残疾人上高中、大学260人;对重度残疾人自负医保费用给予全免,全县35000残疾人100%参加了城镇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对8536名残疾人实

5、行了最低生活保障,923名残疾人实行五保供养。全社会形成了关心、理解、支持、帮扶残疾人的良好风尚。二、扶贫工作的基本经验总结十年的扶贫工作,主要有六条基本经验:一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把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层层落实县、乡、村三级扶贫工作责任制,将扶贫开发纳入各部门工作目标任务考核范围和领导干部工作绩效考核内容。二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了贫困残疾人经济发展后劲。三是坚持部门联合、捆绑资金对相对集中的贫困残疾人实施整村推进,捆绑资金,集中投入,统筹解决重点贫困村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四是坚持创新扶贫开发方式,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就地

6、危房改造,培训转移劳动力,实施差别式扶贫”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扶贫工作模式。五是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激励残疾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增强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六是要有一支勤政为民、乐于奉献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三、扶贫工作的机遇和困难由于我县是国定贫困县,“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面临着有利形势和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XX年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1196元。这

7、些都充分说明扶贫开发工作只会加强不会削弱。二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将为扶贫开发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三是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XXXX年。决定成为省委、省政府指导和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决定要求,扶贫资金预算要做到年年有新投入,年年有新长进。计划XXXX年,提高扶贫项目建设补助标准,扶贫搬迁建房补助提高到人平XX元,“雨露计划”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平1000元。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使我县走出了一条符合秭归实际的扶贫开发之路,探索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贫措施和扶贫模式,广大残疾人在全县大扶贫的范围内,再实行特殊的扶

8、持措施,为我县“十二五”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进程中还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尚没有脱贫的残疾人残疾程度重,脱贫难度大,且容易反贫,脱贫任务重,包括低收入在内的残疾人还有14400人。这些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产业和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的高寒边远山区,客观上具有扶贫难、开发难的特点。在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同时,返贫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且致贫因素更加复杂,自然灾害、市场变化、疾病疫情、子女上学等因素都会产生新的贫困群体。传统因素和新增致贫因素交织在一起,增加了扶贫工作的不确定性。据统计,全县残疾人每年返贫人口均在600人以上。二是基础设施薄弱,建设

9、任务重。秭归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大人稀,农户居住分散,道路交通、农田水利设施严重滞后,农业抗御自然风险能力差。目前仍然居住危房的残疾人家庭787户,需异地搬迁农户400户,建设和发展的任务重。三是支柱产业不强,培育任务重。已经建立起来的柑橘、茶叶、烤烟、蔬菜、魔芋等农业支柱产业,虽然对解决农民温饱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这些产业仍存在规模偏小、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而且全县海拔高、中、低地区在发展产业上的差异明显,贫困村比较集中的半高山地区严重缺乏产业支撑,农民仍然沿袭传统的“粮油猪”种植模式,没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四是扶贫成本大幅增加,贫困人口的弱势地位更加突出。贫困人口的贫困原因千差万别,

10、脱贫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扶贫措施更加精细和具有综合性,这样就会增加扶贫成本。农村贫困人口作为最弱势的群体,需要花更大的力气给予扶持。五是残疾人家庭的子女读书少,面临著“穷二代”。六是我县扶贫开发任务还十分艰巨,加之人才、技术、资金缺乏,致使公共服务水平较低,需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和科教支持力度。四、“十二五”扶贫开发的建议与要求(一)加大覆盖残疾人的项目投入,不留资金缺口。残疾人本身属于无劳力、无资金、无技术的家庭,在项目覆盖上不能留资金缺口,比如我县在XX年为了残疾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对残疾人危房改造实行人平3000元扶持,一户最高达到24000元扶持,实施效果很好。要求在今后的项目实施中可以量力而行,但一定要有足够的投入。一个一个问题地解决。(二)加大残疾人及其家庭子女就学的投入,防止“穷二代”。(三)在政策、法律上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四)在社会保障上对残疾人及其家庭人口给予特殊照顾。我们深信,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残疾人无论是社会参与,还是物质、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保障上将一个大的飞跃。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高。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