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7125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1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诗歌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诗歌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诗歌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诗歌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2)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修辞手法(针对具体的句子):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双关(语义或谐音)、设问、反问、反复、顶真、反语、通感、叠字、列锦等,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举例 例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

2、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例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古诗诗赏,主要是拟人。 例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析】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例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

3、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析】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三、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

4、有情”。,四、借代 (一)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二)类别: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 (三)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 (白居易琵琶行) 【析】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例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析】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例4:“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析】 诗中以“杜康”代酒。 例5: “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

5、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五、夸张 (一)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二)作用: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六、列锦 定义: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析】“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例2

6、:“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析】此联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七、迭字 迭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例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例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例4:“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析】 这里的拟声词就属于迭词,作用使诗文

7、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表现手法,象征、联想与想象、曲笔(从对方入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比兴、用典,表现手法,一、象征: (一)定义: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二)条件与特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三)作用: 1、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例1:“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

8、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导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皎然寻陆鸿渐不遇)【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例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析】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二、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关联密切,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例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

9、,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三、抑扬 (一)概念: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例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析】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四、衬托 (一)概念: 利用事

10、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像明显突出。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二)分类: 1、性质分类: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例1:“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析】 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

11、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例2:“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析】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例1: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析】诗中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景象,来衬托“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所营造的的冷寂、孤独艺术氛围。 例2: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

12、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析】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诗中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逻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五、对比 (一)基本概念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使形象鲜明

13、突出,给人深刻印象。 例1: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贺知章) 例2: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析】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例3: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元代王冕白梅) 【析】 此诗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4: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析】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

14、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 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抒发了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和对富贵人家只顾享乐的讽刺,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语言含蓄,极具讽刺

15、性。,六、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例1:“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析】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结构技巧,一、层层渲染、铺垫 二、伏笔、照应 三、结构对比: 四、卒章显志 五、以景结情,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例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例2:李白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6、”,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以景结情,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通过“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来表达丰富而难以言传的思想感情内涵,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使读者感到余韵无穷、意犹未尽,并进而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意境,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人宕开一笔,以景写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苍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