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 开题报告范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7124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 开题报告范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论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 开题报告范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论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 开题报告范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论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 开题报告范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论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 开题报告范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 开题报告范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 开题报告范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题报告 (综述型文章)一、论文题目:试论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 二、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卷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的竞争。人是企业的灵魂,是一切企业竞争力的原动力,是一切企业利润的源泉。如何激励企业中员工,从而发挥其自身的潜力,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掌握的技能。现在有不少企业管理者已经开始重视对企业员工的激励工作,建立起一套激励体系,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未解决的问题。如:由于所有制差别、行业差别、员工身份差异,尤其是文化的差距所产生的影响。应该如何针对上述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激励手段进行有效激励,是激励工作

2、中的难题,仍待研究解决。因此,研究探讨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问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文献回顾(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现状 ) 早在十九世纪,马克思提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因而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管理学者都十分重视对人的激励研究,并创造性提出许多激发人们潜力的方法,特别在精神激励方面取得了丰硕理论和实践成果,集中体现在“发扬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激励理论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出现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里格的X理论与Y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这些早期激励理论提出了一些激励方法,并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随着统计学发展和管

3、理实践的丰富,具有相当确凿支持性材料的当代激励理论不断产生。主要有爱尔德弗的ERG理论、麦克莱兰德的需要理论、认识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这些理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使企业的人员激励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都在不同的范围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是当今企业广泛采用的激励理论。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拟分为三部分撰写。第一部分:概述激励的含义、意义及分类,分述主要的激励理论以及对激励理论的思考。第二部分:通过审视不同所有制企业对人员的激励方法,详细阐述与分析激励理论在所有制差别、行业差别、员工身份差异和文化差距等条件下的应用,总结当中所取得的成效及不足。第三部分:承接第二部分的分析,总结企业管理中个

4、性化激励的作用意义,提出个性化激励的基本内容、做法以及原则、要求。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本文拟采用以下的手段和方法: 1、采用文献回顾,引用分析等方法。 2、主要通过图书馆、网上浏览及看专著、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实地调研等方法收集材料。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学、领导学及统计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 五、研究的时间安排 1、12月15日至12月17日:撰写开题报告。 2、12月18日至12月31日:在图书馆及网上搜集相关资料。 3、12月31日至1月4日:撰写完成约4000字的论文初稿。 5、1月10日至2月20日:根据导师的批改意见修改完成论文第二稿。 6、2月24日至3月

5、10日:论文定稿,准备答辩。开题报告(研究型文章)一、研究题目:护理本科生的专业角色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二、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推动了医学从治疗疾病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这一转变。护理模式也经历了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再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这一漫长的转变。护理学通过实践、教育、研究,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护理专业存在着高等护理教育规模小,知识体系不够完善,科研未能很好地服务于实践,以及学术团体少等方面的不足。这些

6、都说明了我国的护理事业尚处于专业化的进程之中。对此,护理高等教育负有重大的责任。但是,一些调查研究表明,我国自1983年恢复高等护理教育以来,在培养的近3000名护理本科生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离开了护理队伍1。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护理专业角色的认同度不高。实习是护生由学生角色转变为护士角色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的任何有关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于护士的角色认同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实习生的护理专业角色认同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做相关的研究,为护理教育和临床带教提供参考的资料,以便培育出更多更专业更稳定的护理人才,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关于角色认同的研究,其大多是对于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研究。关于

7、护理专业的研究也有一些,多数是对于护士的职业观、专业认同的相关研究。而对于护生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国外对于护理学生的专业认同研究,大多数都是以访谈、观察的方法进行的质性研究。2、 研究目的和意义1) 明确护理本科实习生对护理专业角色的认同情况;2) 了解本科实习生对护理专业角色认同的影响因素;3) 根据本科实习生对护理专业角色的认同情况和影响因素对护理教育和临床带教提出建议。三、文献回顾以往研究表明,我国护理人员短缺,特别是高学历护理人才。我国自1983年恢复了护理本科教育后,至1995年共培养了本科毕业生3000余人,但这仅占全国护士总数的0.26%(按1995年全国护士总数112.42万计)

8、,远远不能满足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2。而美国199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具有学士学位的护士占护士总数的27%,硕士及博士占8%3。在中国护理必须与国际接轨的今天,这种差距更加说明了发展护理高等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另外,有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护理专业地位的理解较消极,专业观不稳定4。戴叶花的调查中,仅3.13%的男性护生及3.92%的女性护生热爱护理专业5。罗萍的一项研究报道的结果显示,仅有2.9%的护生对护理专业感兴趣6。张婷等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护理专业不感兴趣,对专业发展无信心,毕业后希望改行,尤其是在毕业实习期间表现的更为突出,而且,本科护生的专业认同压力远远高于大专生和中专生7。这

9、都表明了,护生对护理这一专业的角色认同度很低,尤其是本科护理学生,这使得我国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困难。 影响护生专业角色认同的主要因素则可大致划分为两类:一是护生内在因素,如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在校教育状况,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性别等。Hillery在护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显示,高专业态度分值与本科护理教育、高学习成绩均分、阅读护理期刊与参加正式的学术项目等专业发展行为显著相关;郭宏的研究8则显示,不能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可拉大护生同病人的距离,影响自己对临床实习护士角色的适应。李志红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女生对于护理专业角色的认同高于男生,长期以来,人们已形成了思维定势,认为护

10、理行业是女性的领地。而男性护理人员常常要花相当一部分时间向病人解释自己的身份,得到的反应多数是好奇或不信任。而且,多次的不被认可或误会会对男性护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困惑10。二是外部因素,如护士的社会地位,临床实习状况,年级,家庭状况,带教老师等。由于历史原因,护理工作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低学历、低技能、简单而琐碎的服务性工作,这在客观上已成为影响学生专业态度的重要因素11。临床实习也会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国内学者的研究指出,临床实习使学生面临持续的压力源,产生专业挫折感,动摇了护生的职业态度。刘晓虹等12研究结果表明低年级护生比高年级护生专业认同高。护生新入学时,对职业的认知多带有理想化色彩

11、,随其深入临床,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部分护生的职业认知发生了一些变化。朱姝等13的研究显示来自农村的学生专业认同高于来自省会城市的学生。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专业态度的影响明显,优秀带教老师和良好的科室工作环境,对绝大多数护生的专业态度产生了积极的、有益的影响14。而36.4%的护生受带教老师的影响,专业思想发生动摇;14.3%护生为选择护理职业而后悔;13.6%的护生为选择护理工作而仿徨;8.6%的护生考虑毕业后如何摆脱护理职业。因此,带教老师对护生专业态度的影响不容忽视15。 四、研究设计(研究思路与方法)1研究对象 从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05和06级护理本科生中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每个年级抽4

12、0个学生做为研究对象。2研究方法及工具(1)一般情况调查 根据研究目的,分别了解学生性别、年级、实习医院、学生来源、入学志愿、家庭是否支持学习护理等情况。 (2)学生对护理专业角色认同度的测量 使用由D.Arthur1995研制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用该量表反映护理本科实习生对护士角色认同情况。该量表设计严谨,效度和信度满意,应用成熟,由五个纬度组成:领导能力(leadership)、灵活性(flexible),技能(skill)、满意度(satisfactory)、沟通交流(communication)。同质信度为:0.89,0.76,0.78,0.80,0.86。3伦理考量 (1)问

13、卷会附着一份知情同意书,在征求到被调查者同意后才开始调查,被调查者可以在任何时候退出调查。 (2)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问卷填写结果由调查人亲自保管整理分析。4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步骤 由调查者到05和06级学生宿舍中去发放问卷,取得被调查者同意后开始填写问卷,同一宿舍的人同一时间填写,再由调查者统一回收。在填写问卷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以向调查者询问。五、研究进度和安排2008.12.142008.12.17 查阅相关文献,确立课题,书写开题报告2008.12.182009.12.31 发放问卷并回收2009.12.312009.1.4 整理回收问卷并分析,撰写完成约4000字的论文初稿。 2009.

14、1.10 2.20: 根据导师的批改意见修改完成论文第二稿。 2009.2. 24 3.10: 论文定稿,准备答辩开题报告: 微带天线的小型化和多频段研究2007级工程硕士 导师: 1.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微带天线以其体积小,剖面低,易集成,造价低等特性以及良好的性能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移动通信系统业务的不断增加,通信设备不断向小型化发展,对夭线体积、集成化及工作频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某些通信场合,所用的频段很低,例如低于1GHz,有时甚至只400-500MHz,此时传统的半波长微带天线尺寸偏大。为此必须采用一定措施进一步减小微带天线的尺寸。现代移动通信要求天线能具有多频段(或宽频带)工作的

15、能力。设计出实用的小型化、多频度微带天线己经成为一个迫切的要求。研究和设计性能优良的小型化多频段微带天线是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在必须考虑大小、重量、价格、特性要求、易安装以及符合气体动力外观等因素的高性能飞机、卫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移动通讯和无线通讯等诸多高度发展的应用中都需要具有低剖面、能平贴于任何平面或曲面的外观特性、易制作,而且易与微波集成电路集成等优点的微带天线。而微带天线本质上所具有的高品质因数、窄频带、低效率等缺点也大大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投入放在如何改善它们的缺点,充分利用它们的优点,使它们更适合于实际的应用上。在这些研究中,除了基础理论方面的讨论外,随着全球通信产业的高度发展而带来的应用研究则主要包含了能工作于双频、多频带的天线设计以及能增加频宽的天线设计。能工作于双频带的天线可以用为收发共用的天线,以处理同步进行接收与发射的两个分离频段的信号。另外,为了适应目前无线通讯中越来越高的带宽要求,改善微带天线窄频带特性的设计亦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过去的研究中已出现了许多设计方法,但有利有弊,不是很理想。例如使用厚介质基片材料以增加天线频宽的设计在加大带宽的同时,使所使用的天线体积也加大了。而进一步将天线体积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