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首导学案(学生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7120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三首导学案(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词三首导学案(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词三首导学案(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诗词三首导学案(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诗词三首导学案(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词三首导学案(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三首导学案(学生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南沙万顷沙中学九年级(上)语文研学案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1.目标1. 总体感知课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2.目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3.目标 3.大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4.目标 4.鉴赏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重难点】目标1、2、3【课前预习】一、注音或写字金樽( ) 投箸( ) 闻笛f( ) 侧畔 ( ) 长 ( )精神 qing ( )楼歧( )路 酬( ) 烂柯( )人婵( )娟 宫qu( )低绮( )户 【学习过程】(1) 活动1:学习行路难(其一)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

2、、“诗侠”之称。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作于天宝三年(就是公元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

3、;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 解释词语珍羞 直万钱 会 济 2. 知内容,想意境。(1)写出(交代)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的诗句是 。(2)写出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的诗句是 。(3)写出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的两句诗句是: 。3. 悟情感,析哲理。(1) 诗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情感、哲理: 。(2) 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情感、哲理: 。4. 品特色。“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一)活动2:学

4、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1.解释词语闻笛赋_ 烂柯人

5、_ 歌一曲_ 长_ 弃置身 2.知内容,想意境。 交代了诗人贬地的荒凉和被贬的漫长的诗句是 。交代了诗人回乡所见的两句是 。写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现象的两句是 。写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的诗句是 。3.悟情感,析哲理。(1)诗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情感、哲理: 。4.品特色。“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现状?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物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哲理?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三)、活动3、学习水调歌头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苏轼(1037一l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6、。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被后人列 入“唐宋八大家”,称为“三苏”。苏轼是宋代文学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歌清新豪健,自成一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有很大影响。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苏轼因在朝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任密州太守。而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子由)长达七年未能相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辙。因此写了这首词。1.解释词语宫阙 _ 归去_ 琼楼玉宇_何似_ 何事_ 婵娟 _2.知内容,想意境。写出了诗人思想矛盾的诗句是: 。交代赏月之间,时间悄悄流逝的诗句是: 。“人生不如意,常常十之八九”,这正如诗中所写的“ , ”那样,人生充满了悲苦与欢乐,不可能事事圆满。3.悟情感,析哲理。诗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情感、哲理: 。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情感、哲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情感、哲理: 。4.品特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胸怀?此诗句蕴含什么哲理? 。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的含义?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