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326490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笔者于98年开始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自然教学的案例研究”的课题研究,后期在课程整合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案例尝试。“血液循环器官”、“探索月亮的秘密”等课,实验教师自制了网络课件,开展了“一人一机”网络教学实验。网络环境下,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不再是管理学生的师长,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指导者、引路人、帮助者。师生之间成了完成学习目标的合作者。案例展示给我们提供了信息技术课程与自然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自主建构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但有明显的局限性:对教师的网络制作要求较高,要达成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首先要收集大量的多媒体

2、资料,把它们制作成网页、学件。这不是普通教师所能完成的。随着学校校园网的开通,能否把这一环节的建立交给学生呢?基于这一思想,下列案例真正在课程整合教学的运用中有了实际意义。关键词: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学习环境、自主获取、协作学习、论坛、搜索。一、 背景介绍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十册20课“消化器官”。主要学习任务是知道人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在人体中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并通过实验了解唾液能部分消化淀粉。以及进行饮食卫生教育。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如下教学步骤:1. 从复习食物的营养知识切入新课,揭示消化器官;2. 通过挂图认识消化器官,拆卸并拼装人体半身模型,加深对消化

3、器官位置的了解;3. 教师讲解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器官消化吸收的;4. 通过实验了解唾液能部分消化淀粉;5. 讲解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套路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没有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的空间,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忽略了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后来笔者改用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整合”理念重新设计了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获取知识、发现知识的新理念,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二、 教学设计实例学习内容:消化器官学习目标:认识人的消化器官及作用,了解食物在人体中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

4、协同学习的能力。学习对象:五年级一班学生(38人)学习地点:网络教室(联网多媒体电脑50座)学习准备:1.布置探究主题消化器官(你想了解消化器官的哪些知识?),并搜索相关资料,在论坛中做好链接。2.学生登录论坛提问。(http:/ ,小学科学教育论坛,)3.实验区布置:人体半身模型3个(学校总量),唾液实验装置若干套。学习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1. 登录论坛,展示大家对消化器官的提问,选出共性问题启发讨论。(2分钟)2. 启示学习方法:阅读、交流、利用论坛首页的搜索引擎搜索、实验区进行实验、在论坛上发表回复帖。(2分钟)3.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20分钟)4. 整理信息,交流收获

5、。(15分钟)5. 鼓励课后继续学习,利用论坛相互交流。(1分钟)三、 教学体会本课教学设计比较成功。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a) 论坛的应用以往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设计时,教师总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课件的开发上,导致课程整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难度。好的整合课只出现在公开课教学活动中,评优课中。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合适的CAI软件,自制又力不从心等因素制约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的应用。本课例则另辟蹊径,以学生的网上家园论坛为整合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论坛交流,信息搜索,在协作中发现知识,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真正体会到了自主学

6、习的乐趣。论坛的利用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变得轻松、实际。b) 搜索引擎的作用课程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关键。能够有效、高效地获取信息是信息素养的第一方面。我校的教师家园论坛首页有Google搜索引擎,五年级学生常利用这个引擎查找资料。本课,学生在汇报中列举的消化器官的相关知识就来源于此。如:人体消化器官康康乐园( /mypage/kongyan/ )。为避免网路问题,课前,笔者也把一些相关资料下载到论坛中http:/ /bbs_hexiao/ ?boardID=4&ID=358),http:/ /bbs_hexiao/ ?boardID=10&ID=374),(http:/ /bbs_h

7、exiao/ ?boardID=10&ID=361)。在这里,之所以分散存放,是为避免学生的“不劳而获”。学生利用自己发现的知识来汇报,个个充满成功的喜悦,可以说,他们的知识是通过自主建构获得的。“搜索引擎的使用”是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必须首先培养的信息素养之一。C)协作学习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必须重视协作学习。本课学习,学生在论坛上提出的问题有好几十个,许多问题是重复的,上课讨论的问题也有好几个,40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是不可能的。因此,学生分组学习、实验、分工研究、综合汇报,相互取长补短,有效、高效的完成了知识意义的建构。可以说协作学习是高密度的课堂教学的保证。D)课外延续的重要性十五分钟的反馈时间毕竟是短暂的,大部分学生还有自己的收获不能展示,利用1分钟的时间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及时发布在论坛中与大家共享。有条件在家中上网的同学邀请家长一起参与,以此培养学生运用网络浏览、搜索、筛选、加工和发布信息的能力。课外延续是课程整合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