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 测验题及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6113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趣 测验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童趣 测验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童趣 测验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童趣 测验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童趣 测验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趣 测验题及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童趣测试题 班级 _ 姓名 _ 知识得分_ 卷面得分_一、 阅读童趣,回答文后问题。(54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填空:童趣作者_, _代_家,本文选自_。(8分)2、解释加点词语。(16分)余忆童稚时 _ 明察秋毫 _ 项为之强 _ 作青云白鹤观_以丛草为林 _ 方出神 _盖一癞蛤蟆 _ 鞭数十 _3、翻译下列句子(25分) 故时有物外之趣。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4 、“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有情趣的人?(5分)_二、阅读有关语段,回答文后问题。(46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

3、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 ,思而不学则倦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1、填空: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孔子,名 ,字 ,我国古代伟大的 。(10分)2、在原文中默写有关语句。(4分)3、解释加点词语。(8分)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是知也 4、翻译下列句子。(20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中哪一则让你感

4、受最深?请你谈谈你的感受或启发。(4分)_童趣测试答案1. 沈复 清文学家浮生六记闲情记趣2、解释加点词语。(16分)余忆童稚时 _我 明察秋毫 _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项为之强 _“强”通“僵”,僵硬 作青云白鹤观_构成以丛草为林 _当作 方出神 _正盖一癞蛤蟆 _原来是 鞭数十 - 用鞭子打3、翻译下列句子(25分) 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

5、感到高兴极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4 、“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有情趣的人?(5分)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细致的观察力。有丰富的想像力。二、阅读有关语段,回答文后问题。(46分)1、填空:论语是记录 孔子和他弟子言行 的一部书。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2、在原文中默写有关语句。(4分)学而不思则罔3、解释加点词语。(8分)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不亦乐乎 也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实 是知也 这4、翻译下列句子。(20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5、中哪一则让你感受最深?请你谈谈你的感受或启发。(4分)开放题,说出理由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