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的名义》看全面从严治党党课讲稿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325742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人民的名义》看全面从严治党党课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从《人民的名义》看全面从严治党党课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从《人民的名义》看全面从严治党党课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从《人民的名义》看全面从严治党党课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从《人民的名义》看全面从严治党党课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人民的名义》看全面从严治党党课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人民的名义》看全面从严治党党课讲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人民的名义看从严治党党课讲稿凭借犀利的台词、严肃的背景,“史上最大力度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瞬间火遍了大江南北。该剧不少场景直接源自十八大以来的一些反腐案例,比如小蝇巨贪、“两面人”形象以及山水集团背后的官商勾结、权色交易等,在现实中都可以找到一一对应的原型。身边的同事、亲人、朋友都在讨论这部反腐大剧。但是,若是只把它当成单纯的反腐剧来看,恐怕是未识真味。人民的名义是现代版官场现形记的反腐写照,与现实中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交相辉映,聚焦彰显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下面我结合人民的名义就十八大以来我党从严治党的决心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理念,以及我们作为一个普通党员该怎么做与大家进行一下交流。一、从人民的

2、名义看我党反腐败工作的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从严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并重,两者要相互结合起来。这就把思想建党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新时期开展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提出了新要求。在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开展正反典型教育又是我们采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其中进行反面典型教育的作用尤为突出,可以说这部人民的名义,就是对反腐败工作的艺术再现,对党员干部开展思想教育能够起到更加明显和突出的效果。从人民的名义中我们至少看到了三点。(一)实施“打虎拍蝇”式的反腐,严肃查办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和违反纪律的各类案件。该剧中省委书记沙瑞金同志在反腐工作中提到,“对

3、待反贪工作,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老虎要打,苍蝇也要拍”。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党对反贪工作大力支持和严肃查处违规违纪的决心。(二)把规矩立在明处,把“红灯”亮在前头,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在我党的反腐工作中,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各自为政、阳奉阴违,决不允许有丝毫变通和敷衍。剧中光明区区长孙连城对上级政策执行不严,对事业单位改制没有按照文件要求来。特别是接待信访群众,窗口设置不合理,书记接待日还有警察保护,市委书记李达康批评后,也没有改正。没有把规矩立在明处,没有把“红灯”亮在前头,必须受到我党的严厉处罚。(三)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反腐、严明党纪,要毫

4、不手软地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利剑高悬,严肃查办领导干部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对苗头性问题要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执纪必严,违纪必究。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从严治党。对官员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用好权”。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但是它往往由官员直接行使,腐败就是滥用权力的结果。最朴素的理解,反腐败斗争就是让官员们敬畏权力、善待权力、善用权力。否则,不管官大如苏荣,为自己和家人谋利,开设“权钱交易所”;还是官小如魏鹏远,用审批权巨额受贿,成为“小官巨贪”,无不是异化了权力、扭曲了自我。其实,电视剧中的赵德汉处长和丁义珍副市长,都是权力观、金钱观出现了

5、大问题,如此,谈何人生观、价值观,更没有对党和人民的初心了。对政党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更纯洁”。一个政党犹如一棵树,从小树苗到大树干,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阵痛”,需要找找蛀虫、杀杀病菌。相反,如果任由贪腐分子吮吸“营养”,就算是长大了也免不了千疮百孔,看似有规模、够庞大,但终究难以“参天”。说到底,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尤其是带领13亿多人民追梦的执政大党,自身不健康,如何有力量来干事创业。对执政党来说,反腐败就是对自身疾病的一场勇敢“反动”,是剜毒疗伤,这少不了疼痛。俗话说,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既要“打老虎”

6、也要“拍苍蝇”,这既警示为官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也让广大百姓看到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这是民意所致,民心所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效果怎么样?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人心向背是最公正砝码,也是唯一砝码。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打击贪污,坚决反腐。我们不仅要治皮肉之痒,更应治筋骨之痛。腐败可以使国家富裕而政权倒塌,所谓百姓有钱了社会却不稳了,根源就在于腐败,在于脱离群众。人民的名义既是10多年来难得的一部反腐败巨作,也是一部反腐斗士成长的大片。如何与深藏不露的腐败分子作斗争,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辗转曲折,我们将从中悟出更多的启迪。剧情和现实一道告诉我们,治皮肉之痒易,刮骨疗毒却异常艰难

7、,这就是为什么办一市一地的大案要案和窝案会遭遇重重阻力的原因。这也反过来印证,我们身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还存在着“揣着明白装着糊涂”的事,尤其是那些塌方式腐败的地方,“水深淹死愣头青”也很常见,剧中的反贪局长陈海、侯亮平的人生轨迹,从侧面告知了我们这个道理。但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决支持和反腐的坚定决心,反腐败斗争已经形成了压倒性态势,会继续战胜一切邪恶势力和腐败力量,这是本剧留给所有观众的必然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一语直击反腐败斗争的要害,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人心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反腐败的实践证明,赢得民心需要打虎拍蝇、打虎

8、拍蝇也赢得了民心。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反腐败永远在路上,这也体现了我党反腐败工作的决心。二、从人民的名义看从严治党新理念人民的名义剧中不少情节设计和对白台词充分印证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理念。突出了权责对等的理念。剧中,当副市长丁义珍出逃后,李达康看着面前两个部下说:“丁义珍这个人用错了,主要责任在我!但是你们二位有没有责任啊?怎么都不提醒我呢?尤其是你张树立,你是纪委书记呀,是不是失职啊?”

9、这段对白很好地诠释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担当,这种责任源自现代政治的权责对等理念。借用知名学者弗兰西斯福山的分析,现代政府是责任制政府。所谓责任制政府,基本要求有二:一是有权必有责、权责要对等。没有无权力的责任,也没有无责任的权力。有多大权力,就承担多少责任。二是失责必然追究,问责应当从严。应该说,全面从严治党贯彻了责任政府的理念,针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纪律松弛等,强调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权责对等理念,不能让党的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不能“任命干部的时候当仁不让,出了问题就撂挑子”,忘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忘记了要承担的政治责任。须

10、知,全面从严治党,各级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其中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和党委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督职责。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党不管党,将来要吃大亏”的判断;到了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谆谆告诫“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再到十八大以来,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全面从严治党规律在理念和实践上认识的不断深化。各个单位的党组织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道防线,要承担责任,因未尽职责而导致出了问题,就要问责。党章第42条明确规定,“党组织如果在维护党的纪律方面失职,必

11、须受到追究。”这是党章对问责情形做出的重要规定。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等六个方面失职失责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进行严肃问责。要实行“一案双查”,既查直接责任,又查领导责任,既查案件本身的问题,还查监管不力的问题,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强调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理念。剧中,省委书记沙瑞金和市委书记李达康有过这样一次对话。谈及监督问题,沙瑞金拍了拍手说:“是啊,长期以来一把手当惯了,许多毛病不自觉啊!权力习惯了不受监督,非常危险。”在政治学中有这样一条定律,即“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句话道出了权力的本性,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

12、会走向腐败。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强调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个重要导向就是建好笼子、强化监督。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制度的笼子首先是党内法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内在统一、相辅相成,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法规保障。长期以来,党内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老百姓流传这样的话: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软。上级监督是雾里看花,监督权时隐时现;同级监督是缩手缩脚,监督权软弱无力;下级监督是纸上谈兵,监督权名存实亡。群

13、众监督是水中望月,监督权形同虚设。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指出: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没有监督的信任等于放任。在党内监督中,重点要放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自上而下的监督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要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党委和纪委的监督,将党内监督落到实处。突出抓好“关键少数”的理念。为政之要,莫先乎人。孙中山指

14、出,政治良否,视人与法;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些都指向了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面从严治党,同样必须抓好这个“关键少数”。“关键少数”为何关键?那是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掌握较大的权力,把这部分人管好了,能够在全党做出表率,很多事情就好办了。一旦他们出问题,最容易带坏班子、搞乱风纪。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指出,“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同样是突出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键少数”往往又是监督的难点。除了上述所说的监督举措外,需要内外结合、标本兼治。一是要重视家庭家教家风。习近

15、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二是要做好个人事项申报和查核工作。新版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着力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遵纪守规、廉洁从政,对需要报告的8项家事、6项家产内容作了补充完善,同时还提出了抽查及相关问责

16、要求。突出构筑新型政商关系的理念。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人生活在社会,必然与他人发生各种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必要的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工作生活中都会发生大量人际交往。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政商关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对关系。推动经济发展,需要与企业家交朋友,但是交往中应该恪守怎样的原则、把握怎样的尺度,对干部的党性提出了要求。社会的诱惑、权力的陷阱提醒我们,一旦信仰松动,为贪念所趋,就会出现官商勾结,人民的名义中围绕山水集团出现的一系列腐败行径就反映了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官商交往要有道,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要做到亲和清。“亲”就是坦荡真诚同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