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危险度评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5657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危险度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危险度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危险度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物危险度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物危险度评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危险度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危险度评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IV生物危险度评估1. 病原微生物类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高致病性微生物2. 危险度等级:HIV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和相关的免疫学检测应在符合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HIV分离培养、浓缩、中和试验、细胞培养及研究工作及其他需要应用活病毒的研究工作,应在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中进行HIV核酸提取和检测均应在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HIV病毒株应保存在在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HIV阳性样品,包括全血、血清、血浆和其他组织(液)、核酸提取物应保存在在级生物安全实

2、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3. 致病性:HIV病毒在1984年被认定是造成严重免疫缺陷广泛流行的原因,这种疾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是HIV相关条件范围内最严重的表现。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在感染后的最初几年中发展成AIDS的危险性估计每年1%2%,此后为每年5%左右,最初10年的累计危险性为50%,几乎所有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最终都会发展为AIDS。HIV病毒是高致病性微生物。4. 传播方式:HIV的传染需与含有感染细胞或血浆的体液接触。HIV可存在于含血浆或淋巴细胞的液体或渗出液中,尤其是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母乳,唾液或伤口渗出液中。通过咳嗽或喷嚏产生

3、的唾液或飞沫的传播极其罕见。5. 感染途径: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共用注射器或性关系,以及怀孕、分娩和母乳喂养等体液的直接交流而传播的。6. 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容易被多种方式灭活,如5630min,0.5%的漂白粉、70%的酒精、0.3%H2O2或0.5%来苏处理5分钟。7. 适宜宿主:人体8. 对暴露感染的危险度评估: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应报告医院相关部门及市疾控中心,并由相关机构组织专业人员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分析、综合评估HIV感染的危险,必要时邀请省及国家艾滋病专家参加分析和评估。根据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评估HIV感染的危险,确定是否

4、进行预防性用药及何种预防方案。对暴露的评估:轻度暴露:皮肤被实心针刺伤或表皮伤,或粘膜接触少量(几滴)感染性液体重度暴露:皮肤被空心针刺伤、深度刺伤,被可见到有血液的器械刺伤或器械曾放置于病人的动脉和静脉粘膜接触大量感染性液体(大量血液喷溅)。对暴露源的评估:如果暴露源没有HIV的检测结果,最好做快束HIV抗体检测。如果暴露源有急性HIV综合症的症状,应同时检测病毒载量。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见附件)9. 预防措施及治疗措施:由市疾控中心根据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评估HIV感染的危险,确定是否进行预防性用药及何种预防方案。表 1 感染性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分类

5、危险度 1 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危险度2 级(个体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病原体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区、牲畜或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害。实验室暴露也许会引起严重感染,但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且疾病传播的危险有限。危险度3 级(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 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但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个体向其他个体的传播,并且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危险度4 级(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均高) 病原体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并且很容易发生个体之间的直接或间接传播,对感染一般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表2 与微生物危险

6、度等级相对应的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和设备危险度等级 生物安全水平 实验室类型 实验室操作 安全设施1 级 基础实验室一 基础的教学、研究 GMT 不需要;开放实验台级生物安全水平2 级 基础实验室二 初级卫生服务; GMT 加防护服、 开放实验台级生物安全水平 诊断、研究 生物危害标志 BSC 用于防护可能生成的气溶胶3 级 防护实验室三 特殊的诊断、研究 在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 BSC 和或其他所有级生物安全水平 平上增加特殊防护服、 实验室工作所需要的进入制度、定向气流 基本设备4 级 最高防护实验室 危险病原体研究 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上 级BSC 或级BSC-四级生物安全水平 增加气锁入

7、口、出口淋浴、 并穿着正压服、双开门污染物品的特殊处理 高压灭菌器、经过滤的空气表 3 HIV生物危险度评估表HIV生物危险度评估表病原微生物类别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高致病性微生物危险度等级检测应在符合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致病性高致病性微生物传播方式主要是血液传播感染途径血液或体液的直接接触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不稳定,5630min能灭活适宜宿主人暴露的潜在后存在职业暴露的危险,暴露后进行危险度评估实验操作、浓度及含量动力研究数据验室感染报告或临床报告信息预防措施治疗措施其他评估人员: 科室/实验室负责人:年 月 日 年 月 日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1、目的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8、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规范发生职业暴露时处理原则、报告和登记流程。 2、范围 适用于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工作。3、职责31 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 32 实验室负责人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 33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 34 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医学应急样品的检查。4、步骤4.1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

9、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4.1.1 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4.1.2一般性的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4.1.3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

10、理小组要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4.1.4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含有HIV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成员以及专家);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若是,则详细记录治疗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定期检测

11、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4.1.5根据评估结果建议育龄妇女发生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和进行预防性用药期间,是否需要避免或终止妊娠。4.1.6记录对暴露现场和周围环境防控污染的方法,实施形式,人员、范围,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总结和评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中是否存在不当,发生暴露人员试验操作等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整改措施和实行。 4.2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 (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一、化学污

12、染 1. 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2. 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 3. 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二、 针刺伤 1.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2.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 3.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72小时内作 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4.可疑被HBV感

13、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5.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6周后检测HCV的RNA; 6.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 6周、12周、6个月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 三、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1.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2.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

14、、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及时到急诊室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医生报告医务处,护士报告护理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相关登记表。 四、标本污染 1.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2.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 3.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 实验室人员岗位情况表实验室人员岗位情况表1姓 名性 别出生年月科 室从事岗位从事该岗位时间序号检测的项目所涉及到的有毒有害(传染性)的物质备注实验室人员岗位情况表2姓 名性 别出生年月科 室从事岗位从事该岗位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