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理论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5591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杜拉理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班杜拉理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班杜拉理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班杜拉理论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杜拉理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杜拉理论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学前2班 吴小青 1509120202社会学习理论在儿童行为观察中的应用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班杜拉认为儿童的社会行为是在观察学习或模仿,人类个体的许多社会行为,首先是通过直接学习的,但人类的很多行为是无法直接学习的,儿童总不可能通过“试误”的途径去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必须寻找一条捷径来满足儿童年龄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概念,认为“儿童的许多行为是通过对现实的或象征性榜样行为的模仿而获得的”。 (二)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强化是以认知过程为中介而影响到行为主体及其行为表现的,人们根据一系列事件对情境与结果进行加

2、工、综合,从而得到要产生什么结果必须有什么样的活动模式的信息。 (三)个体行为发生的“三元交互决定论”,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理论认为人不是单向地受内在的倾向性或者外在的环境所决定和控制的,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外部环境三者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相互作用,又是相互决定的。 (四)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发挥引导作用,所谓自我效能感(self- efficacy),即是指个体对影响其生活的事件能够施加控制的信念。自我效能感通过决定着人试图去做什么以及在做的过程中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的预期而对个体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二、我对“社会学习理论”的理解: (一)我认为人作为一种群居的动物,人是“社会的人”,不论是成

3、人还是幼儿,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都会以观察学习作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这种有潜移默化、有影响力的模仿过程发生在所有有关系交往的社会过程中,因为这为儿童的学习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正如班杜拉所说:“如果人们只能依靠他们自身行动的效果告知他们该做些什么的话,那么,且不说学习是危险的,也将是极其吃力的。可庆幸的是,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示范过程而观察学会的”。模范既是学习的结果,也是学习的手段。模仿也反映了幼儿学习的需要从而实现为满足内在需要的模仿学习。他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会情境环境,帮助幼儿为社会认知、技能的掌握提供支持。 (二)我认为强化是一种刺激,影响模仿行为是否发生,以及模仿行为能否持久的重

4、要影响因素,行为是否得到周围环境的反馈,直接影响幼儿模仿行为,如果在模仿的过程中有所反馈,模仿者如果的得到了更愉快的体验,那么行为则被强化,如果是不愉快的则被抑制。如果没有的到外界的反馈,模仿行为得不到情绪上的体验,便也不到强化。如一个幼儿在模仿他人的攻击性行为时得到了老师的批评,那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则被抑制,如果幼儿在攻击他人后,周围人都称赞喝彩,则攻击性行为则得到强化,在平时去幼儿园见习、做志愿者期间,我也观察到,老师是否在场也会影响幼儿模仿行为的发生,如果老师对幼儿的模仿行为没有介入,或是没有反应,那么幼儿发生模仿行为更加频繁。(三)我认为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是比较全面的,综合考虑了

5、认知、行为与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查阅文献,我将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归纳为下图: 认知 对自我的认识引发不同环境反应期望与价值观影响行为受环境回馈的行为差别的社会待遇影响个体自我概念环境行为被引起的环境事件课改变活动的方向或强度行为引发(四)我认为自我效能感就是对自身能力肯定的程度,是自信心的体现,自我效能感强的人,能对新的问题产生兴趣并全力投入其中,能不断努力去战胜困难,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效能也将会不断地得到强化与提高。相反,自我效能感差的人,总是怀疑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遇到困难时一味地退缩和逃避,自我效能也不能得到改进。同样的,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使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充

6、满信心: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使人丧失信心。三、案例分析: 玩娃娃家时间比平时玩少了大概十分钟,教师开始组织幼儿收拾。 豆豆皱着眉头自己嘀咕了一句:怎么今天这么快就收了。 教师:今天因为户外活动耽误了点时间,所以现在要早点收然后就离开几步去召集其他幼儿准备下楼。 豆豆的眉头皱的更紧,眼神里充满愤怒的说:我不上这个幼儿园了 西西正好从口口进来,听到了豆豆的这句话,于是立即凑过去豆豆的身边,看着豆豆很开心的跟上了一句:我不上这幼儿园了。 牛牛此时就在至和西的中间,很开心的看了看西西,又看了看豆豆然后跟上了一句:我不上这幼儿园了。 教师听到这句话,看起来很生气的说“牛牛和西西怎么別

7、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也不经过大脑思考,这种话是随便就能学的吗?还我不上这个幼儿园了,豆你说你怎么可以说出来这样的话?还有你们两个怎么就要学呢?” 豆豆头低下,不看教师,显得有些不安。 西西看着教师满脸困惑,显得委屈解释“老师,老师我不是故意的。” 牛牛说:“不是,不是我是听到西西说我才说的。” 回到教室后,教师将这件事告知了全班幼儿。并对豆、西、仔进行了批评。 我认为这个幼儿间对言语行为的模仿并且伴随着情绪情感的变化。在整案例中,出现的参与者有:言语行为的发起者一一豆豆、模仿者1西西、模仿者2牛、以及教师。 我们可以认为豆的话具有对权威的挑战性。豆豆对教师的答复不满,将话语再重复一遍也符合当

8、时豆的也境。很明确在这个过程中,豆并没有想要引起注意,单纯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但是却被刚刚从门口进来的西西注意到,同时出现了即刻的西西对豆豆的模仿。而当时就在豆豆旁边的牛牛却是在西进行模仿后才出现的模仿行为,同时教师也是在行为被模仿后才加介入,而没有在豆豆行为发生后即刻给予制止。 模仿者1西西:由于时间过短,西西也没有玩尽性,通过对豆豆言语的模仿,寻求认同与表达想法,幼儿对挑战权威的语言都很感兴趣,有一定的新异性,喜欢模仿并且由于西西观察到教师没有在豆豆说出“我不上幼儿园了”的第一时间作出制止,无意间给予西西模仿的豆豆语言的机会。 模仿者2牛牛:牛牛没有即刻模仿豆豆,而是在西西模仿之后出现,我认

9、为很重要的原因是:两个模仿源出现了都没有被制止,使得教师权威度降低,牛牛担负责任将更少,模仿的风险性更小更愿意模仿。教师的态度和反应即使一种强化,也是“三元交互理论”的体现,作为外在的环境因素会对行为的强度和方向产生影响。 教师:对行为做出了评价,同时在后来回到班级后对幼儿的该行为的发生给予了较为严厉的公开批评,使得班级中其他幼儿有了对这三个幼儿的行为评价。且从幼儿年龄阶段的特点上来讲,教师对个幼儿行为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其他幼儿对这呈个幼儿行为的评价,而且在这种对行为的评价性惩罚过程中,教师既达到了对于其他幼儿相似行为的抑制作用,是应用负强化的手段抑制幼儿的负面言语的过程,同时也使得幼儿学到了正

10、在被评价的这三个幼儿所发生的言语行为。4、 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运用 (一)班杜拉认为儿童的社会行为是在观察学习或模仿,由此需要树立模范榜样:榜样在形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上的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富有模仿性,爱效法父母、师长,学习同伴。在良好的环境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给幼儿以正确方向和巨大力量,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这个榜样既包括同伴、教师也包含家长,无论是在幼儿园中,还是在家中,教师和家长都要以身作则,给予幼儿良好的影响。 (二)合理利用强化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外部强化的方式肯定幼儿的这一行为,期望幼儿以后继续出现类似的行为。但是,外部强化不能频繁使用,容易导致孩子的行为和强化物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三)“三元交互理论”强调环境的作用,由此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在幼儿园中,教师要给幼儿创设轻松的心理氛围,利用环境创设,给幼儿提供温馨的物质氛围,家庭是幼儿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长要相处和睦,营造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其次是整洁、干净、优美的家庭环境,给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创设条件。 (四)让幼儿体验成功,一方面,我们可以鼓励幼儿增强对成功的信念,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了解班上孩子的水平,依据“最近发展区”安排幼儿任务,既促进幼儿的发展,又能够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增强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