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罗田县板栗产业发展情况变化表年度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332519 上传时间:2017-10-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1罗田县板栗产业发展情况变化表年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表1罗田县板栗产业发展情况变化表年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表1罗田县板栗产业发展情况变化表年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表1罗田县板栗产业发展情况变化表年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表1罗田县板栗产业发展情况变化表年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1罗田县板栗产业发展情况变化表年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1罗田县板栗产业发展情况变化表年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湖 北 省 罗 田 县 板 栗 产 业 化 扶 贫 工 程湖北省扶贫办一、罗田县概况及其确立板栗产业化扶贫战略的背景罗田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是一个集山区、库区、穷区于一体的贫困县, 1986 年被列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共辖 12 个乡(镇),411 个行政村, 总户 数 15.2 万户, 总人口 60 万人,土地面积 321万亩,其中林地 220 万亩,森林覆盖率 66.9%,林业资源丰富。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前,罗田县为了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曾积极推动马头羊、苎麻等产业开发,然而,由于种养习惯、技术和基础条件诸多方面的存在缺陷,难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经

2、营格局,没有产生经济效益。随后, 罗田县及时调 整了产业发展方向,在华中农学院、湖北省农科院等科研究机构 42 位专家以及罗田县 40 多名科技人员共同参与下,对全县经济条件、资源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评估,最终 根据罗田县的气候条件与资源状况确定板栗种植作为全县农村地区的主导产业。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罗田县板栗产业已经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全国知名的“板栗之 乡” 。到目前,全县板栗种植面积 82 万亩,年产量达3000 万公斤,板栗相关产业年产值达 5.4 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9.6%,对全县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贡献率分别达到 32

3、.5%和32.6%,使贫困状况大为缓减。二、罗田县板栗产业化扶贫战略的实施过程指导思想:统筹兼顾,合理规划,突出重点,注重科研,产业发展与减贫相结合。(一)加强基地建设,扩大产业规模- 2 -多年来,该县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 质量, 坚持“ 统一规划、分区布局、连片开 发” 的方针建设板栗种植基地,逐步 扩大基地规模,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罗田县建设板栗种植基地的思路是:巩固老区,发展新区,实现连片开发。在 这个过程中,做到了“三化”,即:(1)布局区域化。根据地域气候条件、板栗生长特性以及现有优势,建成三个商品板栗区:县南早熟品种板栗区、县中中熟鲜果高效板栗区和县北晚熟品种保鲜板栗区;(2)

4、生产专业化。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专业化生产相结合,培植专业大户、 专业村 组和专业栗场,实现集约化经营。目标是建成 10 个板栗专业示范基地、100 个板栗专业村、1000 个板栗专业场、10000 个板栗专业大户,做到 乡镇有基地、村组有栗场、家 户 有栗园。目前,全县已建成 500 亩以上连片板栗基地 750 个、年产量过 250 万公斤的乡镇 7 个,年产量过 15 万公斤的村 78 个,年产 1500 公斤以上收入过万元的农户达到 5000 多户。具体发展情况见表 1。(3)管理企业化。基地建设实行“四统一”:统一规划、 统 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验收,加强水、电、路的综合配套;基地管理

5、实行“四个一” 的模式:一个基地、一个栗 场、一套班子、一套承包经营管理办法,实施企业化管理。表 1:罗田县板栗产业发展情况变化表年 度 面积(万亩) 产量(吨) 销售收入(亿元)1985 20 3220 0.11990 32 4075 0.151993 37 8005 0.321995 42 11665 0.472000 57 20320 0.952005 82 20802.5 1.05近期,罗田县还提出板栗产业“三个一”的目标,即:到 2008 年全县板栗基地面积达到 100 万亩,产量过 5000 万公斤,相关产业产值过 10亿元。- 3 -(二)狠抓加工销售,延长产业链条搞好板栗精深加

6、工,开发板栗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是推进板栗产业化扶贫进程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罗田县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1)发展龙头企业。以县板栗食品厂为基础,联合全县 181 家加工企业, 组建了 罗田板栗食品集团公司。同时,从 2003 年开始,先后引进山东绿润集团、辽宁君澳食品公司等板栗加工企业。全县板栗年加工能力达到 2 万吨;(2)进行产品研发。加大科技攻关和产品开发力度,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由初级食品加工向栗壳等副产品加工拓展,形成食品、饮料、食用菌、化工四大系列产品十多个品种,延伸了板栗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3)建设市场。目前已建成大别山板栗市场交易中心和12 个乡镇专业市场,并建

7、立了市场信息发布网络,板栗产品行销全国,并出口欧美、日本、台湾及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与地区。罗田县还连续举办两届国际板栗食品交易会,吸引了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板栗专家及客商参会,极大提高了罗田板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之真正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板栗销售集散地和交易中心;(4)优化经营环境。每年板栗上市前,工商、税务 、财政、林业等部门在 销售网点联合办公,实行收税项目、标 准、政策依据、 举报投诉电话“ 四公开 ”,一次性出具完税(费)证明和放行手续,严禁重复收税(费)和搭车收费。同时加大市场管理力度,严厉打 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行为, 维护 正常的市场秩序。(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业效益。一是组织

8、板栗科技攻关。全县已累计投入板栗科研经费 500 多万元,联合国内外知名的板栗专家和科研院所,先后成功地完成了“ 降低板栗空苞率增产技术” 、“板栗增雌减雄技术” 等 17 项板栗攻关课题,取得了 11 项科研成果。二是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按照“ 完善县级,充实乡级,健全村 级” 的方针,建立健全了三级板栗科技服 务体系。县里专门- 4 -组建了板栗生产办公室,乡镇成立了 12 个技术推广站,全县板栗专业科技人员达到 180 人。与此同时,还成立了板栗专业协会,吸纳会员近2000 人。三是广泛开展板栗科技推广。采取多种形式,先后举办了板栗生产经营培训班 480 多期,培训栗农近 13 万人次;组

9、织编印板栗科技等科普书刊、资料 20 多种,印发 25 万册,免费发送到基层干部和栗农手中,开办广播电视专题讲座 80 期,拍摄板栗科教片 9 集,长期在农村巡回放映。通过科技辐射,全县 95%以上的栗 农都掌握了从育苗、栽培、嫁接到储藏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科技对板栗产业的贡献率达 50%以上。(四)实施各项扶持政策一是资金扶持政策,将农业发展资金、扶贫开发资金、板栗育林基金捆绑起来使用,重点扶持板栗基地建设;二是产业开发政策。鼓励县内民营业主和外来客商参与荒山荒地开发,创办板栗产业实体,其税费一律按农业性企业予以优惠。开发大面积荒山荒地的,可申报使用扶贫贴息贷款。 对外商外资来进行板栗深加工

10、,兴办板栗开发企业的,在土地出让、资产处置、税费政策、扶持 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照顾。三是税费政策。按照“ 多予、少取、放活 ”的原则,尽量降低收费标准。除取消农户板栗特产税外,对其它有关税费实行定项限额、统一征收、分户结算、保持稳定,切 实保护栗农和加工企业的利益,调动了全社会发展板栗产业化扶贫的积极性。三、罗田县板栗产业化扶贫的效益(一)经济效益发展板栗产业有力地促进了罗田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使县级财政收入、生产总值大幅增长。板栗产业从两个方面增加了贫困农民的收入。一是为贫困农户提供了增收渠道,农民收入连年增长(见表 2)。全县参与板栗产业化经营- 5 -的农户达 12

11、.5 万户,收入占农民收入的 40%,70%的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化扶贫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凤山镇李家咀村“板栗状元” 文飞跃,发展种植板栗 160 多亩,去年产板栗 1.6 万公斤,收入 6 万多元,被评为县十佳科技致富青年。大河岸镇高庙村原“欠债大户” 方荣华,从 1982年开始发展板栗生产,从板栗育苗、嫁接、加工、销售等环节入手,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现已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典型。二是为贫困人口创造了就业机会。全县 10 多家板栗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多种形式的相关企业 100 多家,吸纳了 4000 多名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表 2:罗田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情况表年 度 人平收入 (元) 年 度 人平收

12、入( 元)1985 325 1995 12551990 509 2000 20251993 677 2005 24951994 1059板栗产业的发展有效地抑制了返贫现象。板栗产业化经营的工农互促、市场调节、 风险 共担、利益均沾的功能,有效地分散降低农户的市场风险,步入产业化链条的农户的收入都能稳步增加。(二)社会效益罗田县现在种植板栗的地方,过去都是种粮不高产的荒坡地,这些地方农民的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通过大规模种植板栗以后,不少的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而且走上了小康之路。全县约有 30%的农户建起了小洋楼,90%以上的农户居住条件明 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三)生态效益罗田县通过林

13、分改造、改梯建园、改土施肥、种植板栗、栗粮间作- 6 -和生物治理,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植被和森林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四、罗田县板栗产业化扶贫的几点启示(一)发展适合贫困地区资源条件要求的产业是促进减贫的重要基础。 贫困地区 发展农业产业,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的不同情况,优化区域布局,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成本低、价格廉等比较优势,构筑特色产业体系,才能达到以产业发展带动减贫的效果。(二)将资源开发与市场经营有机结合是建立长效减贫机制的基本出发点。必 须大力培养市场主体,从政策、 资 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培植精品名牌,以大龙头带动大基地,形成大产业, 创造大效益。(三)贫困地区产业开发要和科技创新与职业教育推广相结合。科技是农业增长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必须按产业化的要求,强化科技攻关,健全科技推广与培训的体系,不断提高广大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四)通过产业化减贫要注重在资源开发与维护生态系统之间建立有效的平衡。在产业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产业开发和环境保护并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