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4910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鉴赏诗歌题(高考真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几首杜甫律诗的高考题型设计一.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1.首句即写出了住处的秀丽景色,还透露出的特点,为下文诗人见到客人的心情作了铺垫。2.“但见”的弦外之音是。3.最能表达客至情景的一联是,.4.杜诗的风格历来被称为沉郁顿拙,而该诗的格调却是。5.全诗表现了诗人与朋友、邻居的一种什么样的关系?6.全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场景?7.把“舍南舍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扩写成有意境的现代汉语。二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

2、所似,天地一沙鸥。1.诗中写旅夜近景的诗句是,。2.写旅夜远景的诗句是,。3.直抒胸臆的诗句是,。4.一、二联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一联和二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5.“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客至的“群鸥”和旅夜书怀的“沙鸥”同是写鸟,其含义有什么不同?三.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首句一“赴”字传神,极有艺术特色,试写出你的品味赏析2.历来对昭君出塞评价不一,该诗塑造了王昭君怎样的形象并作如何评价?3.阅读下面有关杜甫身世与感情的材料

3、,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诗人如何借古抒写以下三组身世或感情的。1)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甫)且言:“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甫上书,帝怒然帝自是不甚省录。新唐书杜甫传2)大历元年,自云安至夔州,居之。(该诗创作这一时期)杜甫年谱漂泊西南天地间杜甫咏怀古迹(其一)3)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4.明人胡震亨的杜诗通评论该诗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诗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联系前三题的分析,你是否同意,有何看法?四.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

4、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1.诗人在这个岁暮的夜晚,听到了“”、“”“”。看到了“”、“”想到了“”“”(用原诗句回答)2.首句一个“催”字有何表达效果?3.诗人把所在的夔州称“天涯”,联系全诗内容分析该词还有什么含义。4.全诗有几联对仗?5.试赏析颔联的艺术特色6.“卧龙跃马终黄土”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慨?五.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清人仇兆鳌评价首联:“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杜诗详注)他认为是写登临的喜悦,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并写出你的理由2.试赏析颔联的意境美。3.这首诗是如何表现

5、诗人忧国忧民思想感情的?参考答案一1.偏僻喜悦2.很少见有朋友来3.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今始为君开。4.清新明快5.亲密、融洽、和睦、真诚6.终于等来朋友来访,喜悦欢快,朴实地设酒款待客人的生活场景7.春天来了,春水遍地,溪面初平,只见鸥鸟飞来,或翔于水面,或集于溪边,热闹是它们的,我总不见有客人来,也就只好日日与鸥鸟为伍了。二.1.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3.(后两联)4.一联:细草、微风、危墙、独舟。二联:星、平野、月、大江。第一联的意象显的渺小脆弱,第二联的意象显得雄浑浩大。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使人更加感觉危墙独舟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5

6、.是自己处境飘泊孤苦的写照,对自己命运的难以把握的叹息,对自己生命渺小孤独的悲剧之感。6.(1)客至中的“群鸥”:群鸥自由往来,点出环境偏僻,少有人来往,着一“群”字反衬自己的孤单和没有朋友相伴的处境.格调清新.(2)旅诗的“沙鸥”:一沙鸥在苍茫天地中,突出其渺小可怜,借以象征自己的身世处境,抒发对生命的感叹。格调悲苦三1.诗人采用想象夸张的手法,用一赴字写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陡峭与生动,把静止的群山写活了。2.首句侧面烘托、颔联直接表现她的坚强性格和对故土的怀念。诗人即赞扬她的美好品格,又同情她的不幸。3.1)昭君入宫见妒,不被皇上宠幸重用,

7、杜甫入朝并没有真正得到皇上的赏识和重用。2)借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远离故土抒写自己远离京师,飘泊西南。3.)借王昭君的思乡:环佩空归月夜魂来抒写他对长安的思念。4)不同意,诗中杜甫对王昭君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身行万里,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而且又借她来暗示自己的遭遇,所以要把他写的惊天动地,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四.1.五更鼓角声悲壮、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天涯霜雪霁寒宵、三峡星河影动摇,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2.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岁序逼人,流露出时光易逝的凄凉之感。3.天涯点出所在地的偏远,有自伤漂泊之意。4.四联5.该联写出了夜中所见所闻,诗人用“鼓角”、

8、“五更”、“声悲壮”等词把兵革未息、战室频繁的气氛自然地传达出来;下句写了三峡伟丽的景色。诗人把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对三峡深夜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的表现出来,营造了苍凉恢弘的意境,与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相融合。6.诗人写历史英雄人物的消逝,表现了诗人极度的忧愤和感伤,英雄不再,感叹自己更不能像他们那样改变这战乱的世道,也将终归尘土,一种落寞与无奈含蓄地表达出来。五.1.不同意。这一今一昔可理解为过去曾听说过洞庭水,哪里想到迟暮之年却登上,万般感慨,昔日的向往与理想,今日全成了泡影。这样与后面感叹漂泊天涯,北望长安兵荒马乱,“凭轩涕泗流”声泪俱下相一致。2.颔联创设了极为雄浑阔大的意境。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所断裂,一分为二。日月星辰仿佛漂浮在水面上,缓缓行进,开天辟地、负载日月,何等磅礴、何等大气。3.作者先写洞庭景观,再转到个人景况,然后与题目照应,写登楼远眺关山之北想到吐蕃犯边,国运的艰难,忧国忧民,为之流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