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3831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答案[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ORD格式.可编辑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 1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 A学习 B游戏 C运动 D玩耍2一般来说,质化研究更多倾向于采用( ),目的在于探明儿童的动态发展过程。 A横向研究设计B纵向研究设计 C观察法 D个案研究3以智慧或认知结构的变化为依据,是( )把人的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智慧阶段、前运算智慧阶段、具体运算智慧阶段、形式运算智慧阶段四个阶段。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达维多夫 4深度知觉就是对远近、深浅的知觉,心理学家是通过( )实验来测量的。 A点红实验 B双生子爬楼梯 C视觉悬崖 D三山实验 5有意识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

2、个对象上的能力,这是指的( )品质。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广度 6主体对条件刺激做出的反应称为( )。A条件反射 B定向反射 C习惯化 D去习惯化 7皮亚杰用( )实验来形象的说明学前期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A三山实验 B视觉悬崖 C延迟满足 D守恒实验83岁的蛋蛋看到做饭的妈妈被溅起的油烫了一下,发出痛苦的呻吟,赶快跑过去用关切的眼神看着妈妈,一边还用小嘴在妈妈烫伤的地方吹,这种行为是( )。A自我意识情绪B自觉反应 C移情反应 D诱发情绪反应 9爱因斯沃斯测量出的依恋的三种类型中,( )在儿童中所占比例最多。A焦虑回避型 B安全依恋型 C焦虑反抗型 D被动退缩型

3、10常常被形象地称为“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是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断的能力称为( )。A观点采择 B心理理论 C移情 D社会学习二、填空题1_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方法,是早期儿童发展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2儿童发展受遗传、发育、环境、_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_是脑的基本活动,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4先出现无意动作然后才逐渐出现有意动作,动作发展的方向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的支配,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_规律。5注意分为_和_两种类别。6当刺激多次出现后,主体就不会再产生这样的变化,或是

4、反应下降,这种定向反应的消失或下降称为“_”。7儿童在记忆的保持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_,即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8在发展心理学中,根据思维抽象的程度,通常将儿童思维分成_、和抽象逻辑思维。9 是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基本语义关系,如理解“施事一动作一受动”、“物体一方位”等语义关系等,从而了解现实中各种事物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0 是一种“我向”语言,是儿童自己对自己说话,其主要的功能不在于交际。114个月的婴儿对陌生人也会笑,但79个月后,婴儿见到陌生人就会感到害怕,这种反应被称为_。12情绪的原因理解分为两种情况,即基于愿望的情绪理解和_。13社

5、会性发展的过程也是人接受社会化的过程,是从一个“_”或“生物人”成长为“_”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14对于儿童之间或简单或复杂的同伴关系的测量,目前心理学界使用的方法技术主要有观察法和_。15在没有外部指导和监督的情况下,个体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发动和维持的积极的行为过程是儿童对行为的_。16有关道德的心理成分组成,目前看法不一,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将道德分成_ 、_和道德行为。17道德行为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一般分为_和亲社会行为。18与皮亚杰使用对偶故事法所不同,柯尔伯格使用了_来测量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19性别角色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基于生物性别的不同而产生的品质特征,

6、包括_、_和性别行为模式等三方面。20_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能客观地适应生活的心理和行为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称为儿童的社会化三、判断题1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仅仅表现在微观上的可塑性方面。 ( ) 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主要呈现具体形象性,入学后,儿童思维获得了更深入的发展,逐渐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 ( ) 3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自发性微笑。 ( ) 4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 ( ) 5师幼关系不属于师生关系。 ( )四、概念解释1

7、发展2视敏度 3突触 4记忆 5自传体记忆6想象 7妈妈语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32分)1简述哪些因素影响神经的可塑性。2简述产前发育的影响因素。3简要说明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趋势。4简要说明学前期儿童理解的发展主要呈现的特点。5简述儿童双词句阶段的句法特点。6简述师幼关系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7简述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六、论述题(每题9分,共18分)1根据儿童记忆的规律,试论述促进儿童有效地学习的方法。2试论述师幼和谐关系建立的影响因素。【答案】一、选择题1B 2B 3B 4C 5C 6A 7A 8C 9B 10A二、填空题1观察法 2教育 3反射 4从无意到有意 5有意注意

8、、无意注意 6习惯化 7记忆的恢复现象 8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9词汇语义 10自我中心语言 11陌生人焦虑 12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 13自然人、社会人14社会测量技术 15自我调节 16道德认知、道德情感 17攻击性行为 18道德两难法 19性别概念、性别角色知识 20社会性发展三、判断题1 2 3 4 5 四、概念解释1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广义上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发展不仅指儿童的生长成熟的过程,也指成人后衰退消亡的过程)2视敏度:是衡量视觉发展优劣的指标,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

9、能力,也就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3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定的细胞连接结构,具有传递信息和分析整合的作用。4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也是人脑对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5自传体记忆:自传体记忆是一种特殊的情境记忆,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经历事件的记忆,具有不随意的特点。6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7妈妈语:又称为“儿向语言”,通常指的是母亲指向婴儿的语言,它具有语速慢、声音高和音调高度夸张等特征,并具有强烈的起伏性。五、简答题1答: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10、,受经验和发育程序的交互影响所支配,在宏观和微观上都表现出可塑性。(1)倒U型的神经突触发展模式,使得幼儿大脑在早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2)丰富的环境刺激影响着神经的可塑性。2答:产前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1)药物;(2)疾病; (3)辐射; (4)营养; (5)年龄; (6)情绪状态。3答:儿童形状知觉发展很快,发展的特点主要有:(1)婴儿偏好图案刺激,并随年龄的增加图案的复杂性逐渐提高; (2)婴儿最初对某个单元特征感兴趣,逐渐关注整体;(3)新生儿更关注社会性刺激;(4)婴儿喜欢注视以适当速率运动的物体。 4答:(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

11、理解发展到主要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 (3)从对事物比较简单、表面的评价发展到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 (4)从自我中心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5答:(1)在双词句阶段,儿童句子结构的萌芽开始出现; (2)能够根据词序来正确的理解一些简单句子的含义; (3)此阶段儿童的语法基础仍是十分具体的,没有形成超出具体语义关系的抽象语法范畴;(4)此阶段儿童不能理解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抽象含义。 6答:(1)对儿童的学习及其对早教中心、幼儿园以及学校的适应发挥着重要作用;(2)对儿童社会性,特别是自我的发展具有极大作用; (3)对儿童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产生一定影响。7答:(1)家庭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与

12、家庭情感氛围是家庭对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的两个主要途径。(2)媒体的影响。电影、电视、网络、电子游戏等各种媒体中大量的暴力信息,诱发并助长着儿童的攻击行为。六、论述题1答:(1)根据学前儿童记忆特点促进儿童学习。a学前儿童主要以无意识记忆为主,应该尽量选择具有形象、直观等特点能引发孩子兴趣、吸引孩子注意的对象;b尽量避免让儿童记忆单调的学习材料,应当适当结合情境进行记忆; C由于儿童记忆容量有限,一次记忆的内容不应太多。(2)针对记忆规律促进儿童学习。记忆的规律有记忆的保持规律和遗忘规律。a首先要科学地组织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时问复习、采用多种感官相结合的复习方法;b干扰理论认为遗忘的原

13、因是材料之间的干扰,因此避免儿童一次学习内容太多、把内容和性质相似的材料安排在一起,以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C结合教学实践,根据学前儿童的记忆特点和记忆规律,科学的安排学习内容,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而促进学前儿童有效的学习。2答:师幼关系主要受相关的人员,如儿童、教师和家长,以及客观环境、社会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1)儿童自身特征直接影响其和谐关系。儿童自身特征,包括性别、外貌、气质特征、认知水平、人际经验、行为表现等都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主观认识及儿童对教师的主观感受,直接影响着和谐师幼关系的建立。(2)教师自身特征直接影响其和谐关系。教师自身的特征,如教师关于儿童和教育的知识观念、沟通交流的敏感

14、度等很多方面都直接影响着师幼关系的和谐。(3)儿童特征与教师特征的组合也影响师幼和谐关系。儿童的能力、动机和行为风格与教师的期望等之间存在着一个协调和匹配的问题,匹配合适就促进师幼关系的和谐建立,匹配不好就影响师幼关系的建立。(4)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对师幼和谐关系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常影响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及儿童对教师的感受,从而影响师幼关系。(5)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幼儿园班级的规模、教师与幼儿人数的比例等客观环境因素对师幼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6)文化性因素的影响。师幼关系还会受到社会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比如我国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如今我国仍有儿童服从教师这一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