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323128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宁夏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宁夏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宁夏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宁夏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回族自治区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积累(36分)1. 默写。(16分) ,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蓬山此去无多路,。(李商隐无题)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可以为师矣。(论语)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细致捕捉动物活动来展现初春生机的两句诗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巧妙地写出了边塞特有美景的诗句是,。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叹:“?。”杜甫的春望

2、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 一句表达的意思相近。2.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4分)“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神惊水浒传这首临江仙赞美的是梁山好汉_,他的足智多谋不仅体现在智取生辰纲,还体现在_、智取文安县等。(2分)“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这个婚烟有不可超越的障碍存在!”牧师抬起头来看看说话的人,哑口无言地站着。罗切斯特先生微微动了一下,仿佛他脚下发生了地震似的(简爱)这是罗切斯特和简爱在教堂举行婚时出现的一场风波。从国外赶回英国阻止这场婚礼举行的人是_,选段中“不可逾越的障碍

3、”指的是_。(2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2)题 (5分)诗歌是文学殿堂里一颗cu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 拨动人们的心弦.她如决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如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徜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cu ()璨心弦() 徜()徉(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4.2019年的新年伊始,某校九年级(1)班闱绕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开展以“走近对联, 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

4、解决。(11分)(1) 根据下面的调查表,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所读到的信息(不得出现数字)。(2分)年龄段12-25岁(100人)30-45岁(100人)45岁以上100人喜爱对联的人数比18%40%65%感恩父母的人数比20%45%70%(2)活动中有一个“拟对联.谢师恩”的环节,己经有同学拟好了上联,诸你填写出下联。 (1分)上联:三尺讲台育桃李下联:。(3)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的发言片段,请你完成下面的要求。(4分学生A说: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学生B说;感恩同学,带给我们快乐,传给我们温暖;学生C说:感恩挫折,, 。班长总结说:“只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人生充满信

5、心,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 的尊重和感激。”根据语境要求,在横线处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画线句子有语病,应该把”改为“”。(4)班委会准备邀请曾被市政府授予“感恩孝户”荣评称号的张强师傅来作专题报告,下面是某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邀请函,其中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4分)邀请函尊敬的张强叔叔:您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大家,我们诚挚地遨请您于9月10日上午来我校报告厅参加“感恩面对面”活动.请务必准时到达.2019年元月10曰九(1)班班委会二、阅读(40分)(一)(12分)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后面小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6、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7、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鱼我所欲也_(2)故患有所不辟也_(3)乡为身死而不受_(4)此之谓失其本心_6. 翻译下列句子。(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含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4分)(二)(4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甲】望岳唐杜甫 【乙】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荡胸生层

8、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 请从“钟”字入手,对【甲】诗中“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2分)9. 【乙】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包含怎样的哲理?它与【甲】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 (三)(10分) 走出阅读的“舒适圈”阅读是件令人享受的事情,但却不能一直抱着享受的态度去做这件事情,因为人总要 踮起脚尖来,才能不断突破自身能力的天花板。很多人在谈论一本书的时候,总爱用“好看”与否来衡量,对于那些以故事和情节取胜的作品而言,个人喜好固然是一条标准,但更多的书不能用读者的舒适与否来评判。如果仅仅将阅读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眼界和水平势必被自己的经验

9、和偏见所囚禁。就我的阅读而言,也经历了一个“走出舒适圈”的阶段。大学期间,作为一名刚开始学习国际关系的学生,我的阅读偏好是现实主义相关的著作,并以此界定“好看”和“不好看”。慢慢地,我发现这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的国际社会现象,于是,我开始努力克服自己“不舒服”的阅读感受,去完整阅读更多的其他领域的经典著作。慢慢地,我的思想变得更开阔,对问题的理解也更深入,收获越来越多。尝到甜头之后,我开始努力地走出一个又一 个阅读的“舒适圈”,去获取更多新的、不同的知识。工作之后,职责需求推动着我更努力去吸收新的知识,以适应新的环境,承担更重要的任务、这又是一轮克服不舒适感的战斗。既要学习岗位上的一些新知识,又

10、要巴工作经验结合到理论中去重新学习,从初期的不适到逐步接受,再进展到学有所得,最后变成能享受这种学习。其实,在阅读中学习新理论、吸收新知识,都有一个形成舒适圈再打破舒适圈 的过程,之后形成更大的舒适圈。随着圈子的扩大,脑中的内容越来越饱满,知识越来越丰富, 能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现实中,也有部分人不愿逃离自身的阅读舒适圈,不愿意看外面的世界,,有的人自我 定位就是“拿个铁饭碗、悠闲过日子”,不愿意在闲暇时间看一些需要“费脑”的书。这些现象皆源自于人们懒于变、安于现状害怕困难的本性。如果永远躲在舒适圈内,就好像每天走同一条路去上班,走起来熟悉且舒适,甚至闭着眼都能走到,可一旦老路被封,便没有新

11、路可走。走出阅读的舒适圈,才能看到不寻常的景色,并找到到达目的地的新路线。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存在专业知识交融的现象,我们如果一味理头于自己的阅读舒适圈,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知识面窄、看问题片面、解决问题不得力的情况。要跟上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需要我们克服惰性、解放思想, 通过更具“挑战性”的学习,疏解“本领恐慌”。其实,阅读就是在舒适圈和走出舒适圈中来回的过程,我们可以选择舒适,但是不该 一直选择舒适。(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0.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1.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休内容分析。(2分)12.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2分)

12、13.报据第段画线句子,以“有的人”幵头,为本段补充一个类似论据。(2分)14.不仅阅读需要走出“舒适圈”,其实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走出“舒适圈”。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阅读后的启迪。(2分) (四)(14分)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姿婆丁一

13、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 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惓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 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

14、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渓水里打着旋流远了, 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 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

15、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 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 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