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教学大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3023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教学大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大纲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 (英文):课程代码:0806515004课程类型/性质:专业课总 学 时:64学 分:4适用专业: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开课系门:管理系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作为一门专业课,将为学生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及设备维修维护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程内容简介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的主要系统,包括基础信号设备、联锁系统、列车自动控制系统、通信传输系统、电话系统、无线调度系统、闭路电视、广播系统、时钟系统、商用通信系统和旅客信息系统,每个系统都从系统组成、系统功能及其控制方面进

2、行了介绍。三、课程任务、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的构成,及主要设备的维护检修流程。【一】知识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对信号、通信各子系统设备构成与主要功能的牢固掌握,对各系统进行维护和维修的能力。【二】能力目标1. 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具体通信和信号进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培养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的能力培养。2. 自学能力的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3. 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作业、课上讨论等形式

3、,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的能力。4.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和对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的方法对设备进行维护的能力。【三】素质目标1、了解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设备基本构成与主要功能。2、具有严谨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学风,树立创新意识。3、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四、教学安排、教学方法及手段坚持讲授与指导学生练习相结合,课堂系统规范讲授本课程内容,必要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预习与复习环节、实际操作与案例分析的测验环节。考核方法:实行教考分离;建立考试题库制,采用平时测验+期末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理论部分学时分配序 号

4、教 学 内 容学 时第一章 概述22第二章 基础信号设备63第三章 联锁系统64第四章 列车自动控制45第五章 列车自动防护46第六章 列车自动驾驶47第七章 列车自动监控48第八章 通信传输系统49第九章 电话系统410第十章 无线调度系统411第十一章 闭路电视412第十二章 广播系统413第十三章 时钟系统414第十四章 商用通信系统215第十五章 旅客信息系统416 习题课4学时总计 64学时 六、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一)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压、电流约束关系:理解电路模型、电流、电压及参考方向,功率、能量。掌握电阻元件、电感元

5、件、电容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及受控源以及常用多端元件的概念和伏安特性、功率计算,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正确列写方程。【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对电路有基本的认识。【素质目标】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意义。【重点难点】基尔霍夫定律及正确列写方程。【教学内容】第一节 电路和电路模型一、 电路二、 电路模型第二节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一、 电流二、 电压和电位三、 电功率与电能第三节 电阻元件和欧姆定律一、 电阻元件二、 欧姆定律三、 电阻元件的功率第四节 电压源和电流源一、 理想电压源二、 理想电流源三、 实际直流电源的模型第五节 基尔霍夫定律一、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二、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第六节 电路

6、的工作状态一、 开路二、 短路三、 额定工作状态 第二章 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一)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电路的串、并联、等效电路的定义。对偶的概念、TY变换。单口无缘网络的化简。最大功率匹配、受控源、简单的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应用支路的伏安关系及基尔霍夫定律求解电路。线图、树及其性质,独立方程及独立变量的选取,网孔分析及回路分析。【能力目标】能够熟练求解电阻电路的各个物理量。【素质目标】培养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等效电路对电路进行分析。【重点难点】应用支路的伏安关系及基尔霍夫定律求解电路【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一、无源二端网络二、电阻的串联三、电阻的并联四、电阻的串并联 第二节电阻的

7、三角形联结和星形联结的等效变换一、电阻的三角形联结和星形联结二、电阻的三角形联结和星形联结的等效变换第三节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和电源支路的串并联一、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二、电源支路的串并联第四节支路电流法一、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一般方法二、支路电流法三、支路电流法的分析步骤第五节网孔电流法一、网孔电流方程的一般形式二、网孔电流法的分析步骤三、含有理想电流源支路的分析方法第六节结点电压法一、节点电压方程的一般形式二、节点电压法的分析步骤三、含有理想电压源支路的分析方法四、弥尔曼定理 第七节叠加定理一、叠加定理使用方法二、叠加定理注意事项第八节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一、戴维南定理二、诺顿定理三、最大功率传

8、输条件第九节含受控源的电路一、受控源二、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第三章 正弦交流电路(一)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理解正弦量的三要素、相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和R、L、C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理解导纳与阻抗概念,掌握利用相量图分析电路的方法。理解有效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视在功率、复功率的意义,掌握正弦稳态电路各种功率的计算方法及提高功率因数办法。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方法及最大平均功率传输的处理方法。【能力目标】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相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正弦稳态电路各种功率的计算方法及提高功率因数办法。【素质目标】理解有效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视在

9、功率、复功率的意义。【重点难点】掌握正弦稳态电路各种功率的计算方法及提高功率因数办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及相量表示一、正弦量三要素二、相位差三、有效值 第二节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元件、电感元件及电容元件一、电阻元件二、电感元件的功率、磁场能量三、电容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第三节 RLC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一、电压与电流关系二、相量图 第四节复阻抗和复导纳的串并联与等效变换一、复阻抗和复导纳的串并联二、复阻抗和复导纳的等效变换第五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一、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 二、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第六节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及功率因数一、瞬时功率二、有功功率三、无功

10、功率四、视在功率五、复功率六、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七、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第七节电路的谐振一、串联谐振二、并联谐振第四章 三相交流电路(一)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三相电路的概念和对称、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掌握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能力目标】会运用有关方法分析各种对称、不对称三相电路【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成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专业性的技能型人才。【重点难点】 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教学内容】第一节 三相交流电的产生一、产生原理第二节 三相电源和负载的连接一、三相电源的星型联结二、三相电源的三角型联结三、三相电源的负载联结 第三节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一、对称条件二、对称电路的分析计算 第四节

11、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一、不对称条件二、不对称电路的分析计算 第五节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其测量一、三相电路的功率二、三相功率的测量第五章 互感耦合电路(一)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互感的概念和具有互感电路的计算。【能力目标】掌握互感电路的分析方法【素质目标】培养能够熟练分析互感电路实用型人才。【重点难点】互感电路的串联和并联【教学内容】第一节 互感一、互感现象二、互感系数和耦合系数三、互感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四、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第二节 互感线圈的串联和并联一、互感线圈的串联二、互感线圈的并联第三节 具有互感电路的计算一、直接列方程法二、互感消去法第六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2、知识目标】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有效值和平均功率的计算。了解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处理方法。了解信号频谱的概念。【能力目标】掌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素质目标】培养能够熟练分析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实用型人才。【重点难点】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教学内容】第一节 非正弦周期量的产生与分解一、非正弦周期量的产生二、非正弦周期量的分解 第二节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一、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二、非正弦周期量的平均值 第三节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一、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二、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第七章 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一)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正弦波及其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正弦激励下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正弦波用复数表示,相量。用相量求微分方程特解,求二阶电路正弦响应。正弦稳态响应的概念。【能力目标】掌握一阶电路、二阶电路的零输入相应【素质目标】培养能够熟练分析一阶电路、二阶电路实用型人才。【重点难点】零输入相应的计算【教学内容】第一节 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一、过渡过程二、换路定律三、厨师证的计算 第二节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