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功能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323018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市道路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市道路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功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城市道路功能:交通设施功能,公用空间功能,防灾救灾功能,形成城市平面结构功能。2. 城市道路的特点;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道路交叉口多,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景观艺术要求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3. 城市快速路;完全是为机动车辆交通服务的,是解决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的汽车专用道路。4. 城市主干路是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线道路。5. 设计车速的大小对道路弯道半径,弯道超高,行车视距等线形要素的取值及设计起着决定作用。另外,道路的横断面尺寸,侧向净宽以及道路纵断面坡度等也与设计车速有着密切的关系。6. 设计车辆即是作为道路几何设计依据

2、的车型。7. 设计小时交通量通常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8. 设计年限是指道路的正常工作年限,包括两层含义,即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和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9. 不同的服务水平对应不同的服务交通量。服务水平等级高的道路车速高,车辆行驶自由度大,舒适与安全性好,但其相应的服务交通量就要小。10. 道路建筑限界;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上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安全,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11. 方格网式路网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的中 ,小城市。它规划的街道整齐,有利于沿街建筑布置。这种路网的优点是交通分散,灵活性大;缺点在于道路功能不易明确,交叉口多,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12.

3、放射环式路网:在各条放射干道间连以若干条环形干道。这种路网的优点是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道路功能明确;缺点是容易将各方面交通引致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过于集中,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式路网。13. 自由式路网:优点是不拘一格,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形生动活泼,对环境和景观破坏较少,可节约工程造价;缺点是在于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14. 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即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城市用地用地总面积之比。15. 道路面积密度:道路面积密度是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值。16. 非道路系数:是道路起、终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

4、直线距离之比值。17. 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和组成比较复杂,尤其表现在行人和各种非机动车辆较多。各种交通工具和行人的交通问题都需要在横断面设计中综合考虑予以解决。18. 断面形式的选用:双幅路断面用分隔带将对向行驶的车辆分开,减少了对向行车干扰,提高了车速,分隔带还可以用作绿化、布置照明和敷设管线等。它主要用于机动车辆较多、非机动车辆较少的道路。19. 四辅路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还将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分开,于安全和车速较三辅路更为有利。它适用于机动车辆车速较高。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量均较大的快速路、主干路。但占地很大、行人过街不方便。20. 加宽值的计算:平曲线加宽值包括

5、静态加宽和动态加宽两部分。21. 动态加宽: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不可能走出绝对的直线,它的横向摆动值与车速、平曲线半径有关。22. 加宽值的过渡方法:1、直线过渡 2、高次抛物线过渡 3、回旋线过渡 4、改进直线过渡23. 路肩、分车带、路侧带和路缘石:1:路肩的作用:由于路肩紧靠在路面的两侧设置,具有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的作用。2: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有利于防止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絮乱。3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进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这对保证设计车速是必要的。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等使用。5、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道路的整体美观

6、。24. 中间带:1、将上、下行机动车流分开,既可防止因快车驶入对向行扯到造成车祸,又能减少道路中心线附近的交通阻力,从而提高通行能力。2、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所。3、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炫目,还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4、设于分隔带辆车的路缘带,由于有一定宽度且车道线划分醒目,既引导驾驶员视线,又增加行车所必须的侧向余宽,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路缘带对行车部分的路面结构还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25. 路侧带的组成及其宽度:城市道路车行道边缘至红线间的范围称作路侧带,包括人行道、绿化带、公用设施带等。26. 超高的作用:为了减少车辆在曲线路段上

7、的行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的形式称为超高。合理地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在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27. 地标标高协调问题: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大超高横坡度比公路小。为百分之2到百分之6。28. 超高的横向过渡;1、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 2、由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29. 圆曲线最大半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30.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主要考虑停车视距。31. 城市道理纵断面设计要求:城市桥梁。铁路跨线桥、铁路道口、平面交叉口、滨河路的最高水位以及沿街建筑物的地坪标高等等,。使得制约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点较多。32. 城市快速路

8、横断面分位整体平底式和高架(地道)分离式两类。33. 集散车道:当快速路出入间距无法满足车辆交织以及加减速要求的规定时,应增设集散车道。34. 直线长度:快速路平面线形中最大直线长度为20倍车速,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为6倍车速,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为2倍车速。35. 纵坡:不小于0.35%;大、中桥梁及引桥最大纵坡不宜大于4%,隧道纵坡不宜大于3%。36. 出入口位置;出入口附近的平曲线,竖曲线必须采用尽可能大的半径。一般情况下,讲出口设置在跨线桥等构造物之前。入口应设在主线的下坡路段。37. 高架路由基本路段,交织区和匝道连接点三种不同类型的路段组成。38. 匝道连接点是指驶入及驶出匝道

9、与高架道路的连接点,由于汇集了合流或分流车辆,因而形成的连接点是一个交通紊流区。39. 交叉口竖向设计原则;主要道路通过交叉口时,其设计纵坡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的纵坡应随主要道路的横断面而变,其横坡应随主要道路的纵坡而变。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两相交道路的纵坡保持不变,而改变他们的横坡。为保持交叉口排水,至少应使一条道路的纵坡坡向离开交叉口一侧。40. 左转车道的设置方法;在直行车道中分出一条专用的左转车道。压缩较宽的中央分隔带,新辟一条专用左转车道,但缩窄后的中央分隔带的宽度至少为0.5M,其端部宜为半圆形。进口到中线向左侧偏移,新增一条专用左转车道。加宽进口道,以便新增一条专用左转车道。41. 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明沟系统,暗管系统,混合式系统,42. 雨水管驱系统不支的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天然水体。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结合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合理布置出水口。43. 管道的埋深;指管道内壁底到地面的深度。44. 管道的覆土厚度;指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45. 雨水口可分为平式,立式,和联合式三种。46. 设计流速为避免雨水所夹带的泥沙等在管渠内沉淀下来而阻塞管道雨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75米每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