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3_第四单元综合_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323012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3_第四单元综合_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3_第四单元综合_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3_第四单元综合_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3_第四单元综合_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3_第四单元综合_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3_第四单元综合_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3_第四单元综合_含答案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核心素养系统知识一、从政治认同角度解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信必须积极推进文化强国战略。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只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原因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2)措施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

3、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

4、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2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阐释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意义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有利于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利于更加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措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

5、践、推动工作;要自豪自信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繁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倍加珍惜我们党领导人民在艰辛革命历程中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使之深深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要大力弘扬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不断赋予中华文化以鲜明的时代特色;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大胆吸收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对点训练1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由增强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

6、实需要决定的由传播和普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要求决定的ABC D解析:选A是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原因的正确理解,应入选。我们要继承和创新的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说法错误。我们要传播和普及的也是优秀文化,不是各种思想文化,说法错误。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我国是文化古国、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要大力实施“文化兴国”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尊重文化多样性,全面吸收西方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

7、化需求A BC D解析:选D我国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说法错误。中“全面吸收西方文化”说法错误。均有利于“文化兴国”战略的实施,符合题目要求。3梦想不是用来炫耀的名词,它贵在行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把科技兴国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铸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A BC D解析:选C梦想贵在行动,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正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错误。二、从公共参与角度解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广泛的公共参与,培养青少年公共参与的素养,有

8、益于他们增强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参与能力,成为有担当的中国公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1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1)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明辨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才能在全社会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2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3)科

9、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1)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2)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对点训练4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说,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

10、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人生足矣!他将国家发展兴盛作为最高目标,倾其所有智慧,成为我国国防高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于敏的事迹中可以看出()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与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实现完美统一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科学家特有的优秀品质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一生起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A BC D解析:选A“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人生足矣!”可以看出他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正确。说法太绝对,排除,说法与材料无关。5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微公益”的新理念反“公益

11、乃富人团体的慈善作为”这一观念,倡导普通大众从身边小事入手,汇聚点点滴滴和举手之劳,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传递爱心。这说明()精神文明建设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思想道德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同步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A BC D解析:选D“倡导普通大众从身边小事入手”,这说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正确;“微公益”的新理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个人践行新理念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这说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正确;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思想道德水平并

12、不一定随着经济发展同步提高,说法错误。十九大报告进补知识一、十九大报告新论述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3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

13、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二、十九大报告与教材知识的更新点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原教材表述(第9697页)十九大报告新提法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

14、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关于文化自信原教材表述(第98页)十九大报告新提法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

15、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原教材表述(第105页)十九大报告新提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教材表述(第10510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