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3_第三单元综合_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322895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3_第三单元综合_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3_第三单元综合_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3_第三单元综合_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3_第三单元综合_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3_第三单元综合_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3_第三单元综合_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3_第三单元综合_含答案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核心素养系统知识一、 从政治认同角度解读中华文化的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

2、5 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和把握中华文化的特点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1中华文化的特点特征见证(表现)阐释源远流长(从纵向讲)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博大精深(从横向讲)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区域性各地区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民族性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包容性内涵

3、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中华文化的作用(1)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对点训练1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感受诗

4、词之趣。此节目不仅摘得收视率桂冠,也在全国掀起一股学习背诵古诗词的热潮,其主要原因在于()优秀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中华韵味民族认同,雅俗共赏声像合一新颖创新,引人入胜吟诗赏诗全民动员,古诗新作ABC D解析:选A掀起学习背诵古诗词的热潮,是因为优秀文化的特点和作用,人们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正确,应选;是形式上的原因,并非主要原因,不选;与材料不构成因果关系,不选。2杂技是我国最早面向世界舞台的民间艺术。在杂技艺术家的开拓下,茶、扇、服饰、戏曲、秦俑、中国画等都被纳为杂技创作题材,使杂技有情节、有故事、有人物,知识性、趣味性兼备。观众欣赏杂技,不仅可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可以体味到新的

5、时代气息。杂技艺术的发展说明()面向世界的文化才能不断得到发展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成就其博大精深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A BC D解析:选B文化既要面向世界,又要以我为主,立足于传统,进行创新,说法错误。杂技广泛吸收各种题材,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正因为这种包容性,使杂技有情节、有故事、有人物,知识性、趣味性兼备,成就其博大精深,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在杂技艺术家的开拓下,杂技艺术得到不断发展,体现了实践推动了文化创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的意义,不符合题意。二、 从公共参与角度看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6、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内容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民族精神与综合国力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

7、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与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要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包含弘扬和培

8、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可以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对点训练3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弘扬长征精神的原因在于()能够发挥“主心骨”的作用能够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能够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A BC D解析:选C材料强调弘扬长征精神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9、,与此有关,入选;与题干无关,排除。4被称为“不灭的蜡烛、不倒的脊梁”的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在广西都安高中任教30多年,埋头苦干,用微薄的工资资助了300名贫困生,并筹集3 000多万元善款,帮1.8万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这对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启示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积极传播文明风尚提高辨别文化眼力,坚决取缔落后文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夯实民族振兴基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A BC D解析:选D莫振高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生,传承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符合题意。材料与落后文化无关,且应该是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排除。材料是对个人的启示,坚

10、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政府的职责,不符合题意。十九大报告进补知识十九大报告新论述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对点训练1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倡议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共同体,“通过教育合作交流,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沿线各国人民生活福祉,是我

11、们共同的愿望。通过教育合作交流,扩大人文往来,筑牢地区和平基础,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A BC D解析:选D说法错误,世界各国文化具有个性,因而不同文化的分歧不可避免;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正确,故选D项。2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2、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心骨”作用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A BC D解析:选A“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排除;“抵制外来文化”观点错误,排除;正确,故选A项。 失分点(一)区分不清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例1“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解析选D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源远流长”,故D项符合题意;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征“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C项不选;A、B两项不符合题意。例

13、2“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密相联,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组合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B博大精深C具有包容性 D具有地域性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突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材料无关。走出误区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失分点(二)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例

14、3蒙古族善游牧,就有了拆装、运输方便的蒙古包;土家族大都居于山坡陡岭,就有了依地势而建的吊脚楼;广东开平要防涝防匪,就有了碉楼。这体现了()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无共性可言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ABC D解析选B蒙古族、土家族、广东开平等的建筑特点不同,体现了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也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符合题意。各地区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说法错误。在材料中体现不出。走出误区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或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能认为是它们的简单相加。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但又保持各自特色。失分点(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例4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A BC D解析选A对待外来文化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不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而是辩证吸收,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