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高二必修4_第四单元_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322814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高二必修4_第四单元_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高二必修4_第四单元_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高二必修4_第四单元_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高二必修4_第四单元_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高二必修4_第四单元_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高二必修4_第四单元_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高二必修4_第四单元_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_含答案(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理知识体系明高考趋向考查内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近五年全国卷高频考点。材料设置多以体现五大发展理念的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进行考查。结合“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精神和内容、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言论等考查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结合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党和国家关注民生的具体实例考查群众观的知识。题型设计全国卷对本课的考查以选择题居多,多为体现类、措施类设问;主观题以小切口对群众观的原理与方法论进行深化考查。考点一社会发展的规律基本知识理清楚1理清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含义社会存在是指

2、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图示地位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

3、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将这种反作用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2掌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矛盾辩证关系基本规律(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趋势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动力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原因: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

4、点: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方法技巧图示法贯通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澄清错误认识1社会意识不是自主变化的,并非所有的社会意识都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不一定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

5、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3改革并非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基础巩固训练1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ABC D解析:选C“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符合题意;“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说明社会意识不

6、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马上变化,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故符合题意;说法错误,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有促进作用,排除;说法错误,否认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排除。2.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改革再度迎来重大制度创新。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这表明()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A BC D解析:选D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

7、权分置并行,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符合题意。3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正确推进改革,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从哲学上看,这一论述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生产力、经济基础分别要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需要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来解决A BC D解析:选B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要与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发展相适应,颠倒了二者的顺序;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容;材料主要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8、的解决方式,正确解释了题干信息,故选B项。哲学思维多强化理解到分析的升华热点随着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传统农业不再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焦点,吹响了农业发展的新号角。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在于为农业发展培育新动力,促进农业农村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这一改革的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还存在着集体经济薄弱、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分析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9、,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知识到能力的升级1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我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至此,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终结。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坚持了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映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遵循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遵循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A BC D解析:选C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是基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反映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人口政策的调整属于上层建筑,符合题意。说法错误,应该是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2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6月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会见企业家代表时指出,国际上一些领域

10、出现产能过剩,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很多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一个结果。在消化过剩产能方面,中国为自己的结构性改革做出了努力。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结构性改革是基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改革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产能过剩,表明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改革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模式的创新,推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A BC D解析:选C中国通过结构性改革成功消化过剩产能,这既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要求,也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的要求,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的社会基本

11、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错误,正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正确;创新收入分配模式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且材料没有涉及收入分配模式的创新,错误。3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必有一战的“修昔底德陷阱”似乎成为历史演进中的一条悲情“铁律”。中美之间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主席提出:中美应控制利益分歧,增扩合作空间,朝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方向努力。开辟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说明我国()高瞻远瞩,善于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审时度势,树立了正确的社会意识以人为

12、本,以维护世界各国的利益为出发点顺势而为,把握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A BC D解析:选D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说明我国审时度势,树立了正确的社会意识,顺势而为,把握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排除;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政治学依据,排除。42017年新通过的民法总则,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将诉讼时效从2年延长至3年,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十周岁”降到“八周岁”等方面的调整,这些规则的确立和完善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直接表明()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能促进社会进步民法

13、总则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具有随意变化性只有不断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修改民法通则是社会存在发生变化决定的A BC D解析:选C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修改民法通则,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体现,当选;修改法律是对上层建筑的调整,民法总则一些规则的确立和完善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表明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能促进社会进步,当选;错在“随意变化”;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错误。应用分析调用准命题角度一:依据类哲学题目典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7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95万人,再创历

14、史新高。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有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要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激发大众的创业创新活力。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国家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依据。审答规范第一步:依据设问定知识本题设问的知识限定语为“寻觅社会的真谛”。这一知识点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第二步:细审材料选精准第三步:知材对接组答案(采用知识材料形成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或答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政府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上层建筑,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或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