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高二必修4_第二单元_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322717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高二必修4_第二单元_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高二必修4_第二单元_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高二必修4_第二单元_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高二必修4_第二单元_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高二必修4_第二单元_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高二必修4_第二单元_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高二必修4_第二单元_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含答案(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理知识体系明高考趋向考查内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是近五年的高频考点,全国卷曾对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有过关注。材料设置多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贴近生活的实例或自然科学成就、诗词古语等为背景考查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理解。题型设计全国卷对本课的考查以选择题居多,以体现类设问为主。考点一世界的物质性基本知识理清楚1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原因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

2、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基本构成要素上看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依赖于物质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2把握物质概念(1)物质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2)理论意义澄清错误认识1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认识、改造自然需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顺应自然规律,认为人征服自然的观点是对自然界客观性的否定。2并非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物质现象,具有

3、客观实在性的现象都是物质现象。3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不意味着物质是不可认识的,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说明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基础巩固训练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解析:选B客观实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但不等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故A项错误;也不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故D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2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

4、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对这两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前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外延,后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内涵B前者认为物质是实物,后者认为物质是实在C前者认为物质是抽象的,后者认为物质是生动具体的D两者都揭示了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解析:选A恩格斯的观点说明了物质与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是从千千万万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而来的,具体物质形态都是物质的表现,从而揭示了物质的外延;列宁的观点指出了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与可知性,从内涵上揭示了物质的特点,A项符合题意;B、

5、C两项割裂了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材料未涉及运动,D项不当选。3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BC D解析:选A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客观环境,地质灾害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而重视防灾减灾体现了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防灾减灾要“科学”,说明防灾减灾要遵循和利用地质气候变化的规律性,正确;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防灾减灾不仅要尊重自然,还要

6、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哲学思维多强化理解到分析的升华热点罗马前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曾说:“(天主教)信仰并不反对生物进化论。”但又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分析表明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证明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体现了自然界的客观性。是违背世界物质性的神创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知识到能力的升级1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选D题干

7、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说明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答案为D项;A、B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客观事物本身没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C项错误。2.进入2017年5月份,全球多地连续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再次引发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担忧。5月30日,俄罗斯当地的狂风暴雨天气导致11人死亡,另外还有146人被送医院治疗,其中108人仍在医院接受观察。材料告诉我们()人与自然不可能和谐相处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在极端天气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 BC D解析:选D只要人们尊重自然规律,就可以做到人与自然

8、和谐相处,错误;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极端天气,错误;俄罗斯当地的狂风暴雨天气导致的灾害,体现了自然界的客观性和规律的客观性,正确,故选D项。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解析:选DA项属于唯物辩证法,C项属于认识论,均不当选;材料没有体现物质的内涵,B项不符合题意;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人

9、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D项当选。4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他们使用高等数学方法研究物质的不寻常阶段或状态,如超导体、超流体或薄磁膜。得益于他们的开创性工作,人类有机会了解物质新的奇异阶段。这一成果让我们进一步领悟到()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物质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A BC D解析:选A科学家使用高等数学方法研究物质的不寻常阶段或状态,使人类有机会了解物质新的奇异阶段,这表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正确;材料未涉及对世界的改造,不当选;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是共性

10、与个性的关系,错误。5“暗物质”被比作“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天空中的乌云”,它由万有引力定律证实存在,却从未被直接观测到。科学家估算,宇宙中包含5%的普通物质,它们组成了包括地球在内的星系、恒星、行星等发光和反光物质,其余95%是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从哲学角度看,暗物质的研究、发现可以表明()世界的物质性依赖于科学发展所提供的证据和证明宇宙探测的目的在于验证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A BC D解析:选B科学发展提供的证明和证据属于主观意见,世界的物质性显然不依赖于它们,错误;宇宙探测的目的是用探测成果

11、来指导或服务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错误;暗物质的研究和发现,说明物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也说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正确。考点二运动与规律基本知识理清楚1理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关系理解侧重点错误倾向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即载体和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2把握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区别运动静止含

12、义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有两种情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特点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错误倾向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知识纵贯认识相对静止范围表现唯物论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发展观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矛盾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

13、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辩证否定观是事物的肯定方面处在矛盾的主要方面3把握规律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特点(3)去伪存真去伪存真规律联系规律是联系,但并非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的联系才是规律规律现象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的均为现象而非规律,上图右侧的举例均不属于规律,如“苹果落地”属于自然现象,但其中蕴含的“万有引力”则属于规律规律具体规律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4掌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世界观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

14、,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特别提醒规律是客观的,强调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并非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规律是普遍的,但其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5理解物质、运动、规律的关系澄清错误认识1静止是运动的量变而非质变状态,此时构成事物的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改变。2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不是一回事,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3认识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非一定能认识规律。4人们可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5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没有好坏之分;规律是普遍的,但并非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基础巩固训练1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要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