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颍上县政府工作报告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332261 上传时间:2017-10-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颍上县政府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1年颍上县政府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1年颍上县政府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1年颍上县政府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1年颍上县政府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颍上县政府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颍上县政府工作报告(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颍上县政府工作报告2011 年 1 月 8 日在颍上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颍上县人民政府县长 熊德超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攻坚克难,开拓奋进的 2010 年过去的一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迎难而上,集中精力保增长,全力以赴保民生,同心协力保稳定,全面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一)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预计 2010 年实

2、现地区生产总值 122 亿元,较上年增长13%,是“十五”末的 2.5 倍;固定资产投 资 55 亿元,增长20%,是“十五”末的 3.6 倍;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 37 亿元,增长 17%,是 “十五”末的 2.3 倍;财政收入 18.5 亿元,增长3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8.5 亿元,增长 43%),是“十五”末的 4.4 倍。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 23.854.921.3。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坚持主攻工业,突出发展非煤工业不放松,努力化解土地、环境、资金、用工等生产要素制约,实现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 116 家,比上年新增 22 家。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 117 亿元,增

3、长 39%;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 64 亿元,增长 21%;工业用电量 6 亿度,增长 15.2%。煤炭生产稳定增长,总产量达 1680 万吨,增长12%;非煤工业实现产值 38 亿元,增长 42%,实现增加值 8.5亿元,增长 58%。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1 家、产品 4 个,申请专利 110 件。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园区主次干道、五里沟排涝站、220 千伏变电所、自来水厂等一批基础设施竣工投入使用;园区经济快速发展,新入园项目 30 个,入园企业总数达 97 家,其中已投产 40 家、在建 57 家。循环经济园区完成总规、控规、环评等工作。乡镇工业集聚区有序推进,为

4、中小企业发展搭建了重要载体和平台。“三 农 ”工作扎 实有效。全面落 实各项强农 惠农政策,全年通过“一卡通 ”发放粮食、 农机、畜牧养殖、社会保障等涉 农补贴 3 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 57 亿元,增长 4.5%。粮食生产全面丰收,全年总产 106 万吨,增长 1.2%,位居全市第一,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养殖业 快速发展,全年肉蛋奶总产 13 万吨,增长 5.7%;水产品 3.8 万吨,增长 2.8%。农业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23.8 万亩、标准化水产品养殖示范区 5 万亩,有 14 种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 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

5、4 家、新增 3 家,市级龙头企业 30 家、新增 12 家,总数位居全市第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82 家,总数达 165 家。科技进村入户有序开展,劳务经济不断壮大,新培训农村劳动力 3 万人,全县在外务工人员达 46 万人,年收入 34 亿元,农民工资性收入较快增加。省级红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投资 1.4 亿元,整治土地3 万亩,沟、渠、田、林、路等全部贯通,示范功能逐步显现。水利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完成淮北大堤加固、沙颍河治理工程扫尾和邱家湖、南润段退水闸、新长林排涝站建设。林业建设成效显著,植树造林 1.2 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 18万亩,新增活立木

6、蓄积量 4.6 万立方米,顺利通过全国绿化模范县验收。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家电下乡” 、“汽车、摩托车下乡” 和家电以旧 换新等惠农政策, 发放补贴资金 5387万元。市场建设成效显著, “万村千乡市 场工程” 、“新网工程”新建和改造农家店 331 家、农资配送中心 4 处,乡级覆盖率100%,村级 覆盖率 65%;皖西北农机大市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先后落户颍上。外贸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县进出口企业22 家,全年进出口总额突破 2000 万美元。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游客增长 26%,门票收入增长 42%,成功举办了第五届管仲文化旅游节。(二)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发展活力进一步增

7、强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坚持基层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体制,乡镇卫生院实行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次均门诊费降低 21%、药费降低 29%、住院费降低8%;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组建县文广新局和县广播电视台,成立县鼓韵文化演艺公司,全年送戏下乡 85 场、赴外地展演 20 场,花鼓灯舞蹈淮水欢歌在全国第九届艺术节比赛中荣获“群星奖 ”;不断深化县乡财 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增收节支积极性,乡镇财政收入较上年增长 60%以上。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坚持领导带头招商、园区和招商办专

8、业招商,大力推进以商招商,全年共引进项目 102 个,引资额 30 亿元,增长 33%,其中非煤工业项目 61 个,协议投资 70.8 亿元,到位资金 12.5 亿元。计划总投资 50 亿元的光伏玻璃项目已落地园区,投资 1.5 亿元的澳德矿山机械生产项目即将建成投产,莎沃斯服饰、桑尼休闲旅游制品、德昌电子等一批综合实力强、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大的项目在园区动工建设,大大提升了我县招商引资质量。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加快项目编报储备,规范项目管理,保障项目实施。县“5511”计划共安排项目 219 个,完成投资40 亿元。国华食品、祥云木业、华美纸业等建成投产。争取中央扩内需项目 16 类 154

9、 个,总投资 3.2 亿元,目前已全部完工,项目建设和管理受到国家发改委好评。要素制约有效缓解。通过土地置换、挂钩等方式,提供建设用地 8200 亩。加强环境监测,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完成全年节能减排任务,土地、林木、湿地、水面等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有 177 家中小企业纳入信用体系,落实银企对接项目 68 个、贷款 3.6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 130.7 亿元,增长 22.3%;贷款余额 46 亿元,增长 18.1%,存贷比为 35.2%。(三)城乡建设展示新形象,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品位逐步提升。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总投资14 亿元的“ 五

10、路四桥 ”工程全面开工建 设,102 省道改线暨颍河四桥竣工通车,城市防洪工程八里河东西大道、顺河路南延、迎宾大道与颍上船闸接线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县政务中心、群众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110 指挥中心、消防指挥中心等设施投入使用,城北 35 千伏变电所即将投入运行;完成 5.9 公里排灌水系及道路绿化亮化,建成滨水园林景观带;老城区金三角、长聚园绿化改造完成,改造供水管网 15.8 公里、小街巷 83 条、公厕 8 座,新建公交站台、报亭 40 座。村镇建设迈上新台阶,小城镇建设累计投资 6.8 亿元,修建道路 26 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网 32 公里,新增

11、城镇广场、绿地 6.4 万平方米。全县城镇化率达 36.5%。文明创建初见成效。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先进县为目标,广泛开展“ 文明在我身 边,共创美好家园 ”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成立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开展整治城区临街违章建筑、拆除乱搭乱建、清理乱停乱放等专项整治活动,取缔店外店经营、占道经营、流动经营,加强城区卫生保洁及垃圾清运,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通过了省文明县城先进县初评验收。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认真落实新农村建设“20 字” 方针,加强政策引导,尊重群众意愿,动员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扎实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科学规划,村庄布点由3519 个减少为 1

12、601 个,节约土地 1.3 万公顷;坚持“一村一品” 、“一乡 一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涌现出陈桥镇三王村、红星镇大谢村、黄坝乡郭圩村、八里河镇渔民村等一批特色示范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新建自来水厂 13 个,解决了 4.8 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公路 226 公里,五年“村村通” 建 设计划超 额完成;建设户用沼气池 3000 口、大型沼气工程 1 处、服务网点 30 个,建设农村清洁工程 10 处。 “走硬基路、喝干净水、入卫生厕、烧清洁灶、住文明村”正逐步由希望变成现实。(四)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民生工程普惠群众。大力实施 33 项民生工程,总投资达 7

13、亿元,其中县级配套 1 亿元。全县 7.6 万名城乡生活困难人口纳入低保,分别占全县农业人口、城镇人口的 4%和8.7%,1.5 万名“五保 户”应保尽保,1.1 万名重度残疾人得到救助。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推动了城乡医疗保险协调开展。全县参合群众 132.8 万人,参合率达 95%,同比提高 1.6 个百分点。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成效显著。新建敬老院 5 所,新增床位500 个;新建村卫生室 95 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 个、社会儿童福利院 1 所;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58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6 个、农家书屋 50 个。2009 年 340 套

14、廉租房交付使用,2010 年 300 套正在建设,棚户区改造顺利完成。全市民生工程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完善县、乡、村三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创新劳动力就业转移模式,全年新增就业岗位 1.3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 3 万多人,荣获“ 全国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 称号。养老保 险实现城镇 居民全履盖,2010 年为离退休人员人均增加养老保险金 110 元。2010 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 21127 元,增长 1.2%;农民人均纯收入3970 元,增长 12.5%。居民储蓄余额 93 亿元,增长 16.8%。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积极推进教育改革,

15、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县享受“ 两免一补” 义务教育 21.8 万人,享受寄宿生补助 8627 人次,资助中职学生4193 人次,新建、加固校舍 9 万平方米。颍上一中新校区、城北初中正在加快建设,招聘特岗教师和高中教师 391 人,选调城区教师 125 人,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科技工作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当代著名作家戴厚英纪念馆建成开馆。颍上县志(1949-2009)、 颍上年鉴(2004-2007)、 颍上三千年大事记顺利出版,县志办获全国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成功举办县第一届职工运动会,县体育局荣获“ 全国全民健身活 动先进集体 ”;竞技体

16、育取得历史性突破,在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夺得 5 枚金牌。计划生育工作抓基层、打基础,综合治理,全面完成责任书目标任务。公益志愿者联盟植根群众、服务社会,开展公益活动 57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扎实有序,顺利通过国家人普办登记阶段质量验收。人民防空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及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提升。档案、物价、扶贫、消防、气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地震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社会整体和谐稳定。认真开展群众工作大检查活动,坚持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强化安全生产不放松,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一流的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系统,加强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命案积案 侦破” ,打 击“两抢一盗”、 “毒品 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成功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和多发性侵财案件,顺利完成世博会安保任务,全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五)自身建设取得新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