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1_第十课_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322544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1_第十课_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1_第十课_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1_第十课_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1_第十课_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1_第十课_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1_第十课_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教师用书:必修1_第十课_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_含答案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政治认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了解其地位和重大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对这一科学理论的认同科学精神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用全面的观点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正确认识创新驱动的重要性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培养创新精神,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学案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知识记清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全面小康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

2、平的小康社会。深化理解总体小康的三个特征(1)低水平低标准的小康。属于中低收入国家的水平,刚跨过小康的门槛。(2)不全面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小康生活的实际内容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3)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大。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知识拓展正确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1)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不等于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经济、民主、科教、文化、社会、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而不单指经济目标。(2)全面小康并不意味着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实现同步小康。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题组练通1充分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文章指出,

4、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下列对总体小康理解正确的是()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由生产资料的消费向享受资料的消费过渡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ABC D解析:选B总体小康指的是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符合题意。“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由生产资料的消费向享受资料的消费过渡”的说法错误,排除。2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发布。行动计划指出,2016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

5、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人民享有充分民主权利、各方面制度非常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A BC D解析:选B符合题意,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说法错误,应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而非快速提高;中“各方面制度非常完善”表述错误,不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3扶贫开发直接关系到中国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找对“穷根”,精准扶贫。

6、这有助于()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推动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同步富裕A BC D解析:选A找对“穷根”,精准扶贫,有助于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符合题意;说法错误。4在率先进入全面小康和建成富裕型小康社会进程中,江苏省各地区大致分为三个梯队,即在2005年,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率先进入全面小康;扬州、泰州、盐城、徐州、连云港和南通在2015年前进入;淮安和宿迁在2020年前后实现全面小康。这体现了()A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B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

7、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C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D共同富裕贯穿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解析:选B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不完全一样,A项错误。C、D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江苏省各地区小康社会建设分为三个梯队,说明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故答案选B项。学案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真题定向1(2012全国卷)2011年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减少了城市管理支

8、出ABC D解析:选B材料旨在强调R市在劳动就业、教育等方面给予流动人口和市民同等待遇,这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当选;从所涉对象来看,该举措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当选;错在“消除”上;该市的这一做法会加大城市管理支出,不选。2(2013全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2004年,某县在R镇征地近2 000亩(1公顷15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2012年该园区实现产值120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2012年,

9、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口中有7 000多人是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营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营,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解析:首先对材料进行分层整理,全面、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制造企业和配套企业相继入驻工业园;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土地集中经营;就业与收入状况改善等。其次,把这些信息转换为学科知识,分别为:规模经济,工业发展;服务业(或第三产业)发

10、展,经济结构优化;劳动力增加;农业生产率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拉动消费,扩大需求等。最后,将信息与知识对接起来组织答案即可。答案: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发展,促进了产值增加;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为园区和该镇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或有利于扩大内需)。备考关注全国卷对主题和主线的考查,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对该考点的考查往往是“隐性”的,一般从材料和设问中不会明显看到“科学发展观”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字眼。但从背景材料中政府的行为或回答设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措施中往往体现或包

11、含该考点的内容。近几年对其考查的重点方向主要集中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命题常结合城镇化、新能源汽车、信息消费等社会热点命题,考查转方式调结构的措施或意义。备考复习要结合相关热点,对上述知识点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知能清障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必要性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要求基本内涵具体要求第

12、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五发展”“三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机制核心立场以人为本“两点”“一尊重、一保障、一促进”: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五位一体”“两协调、一道路”: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

13、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根本方法统筹兼顾“重大关系”“五个统筹”: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必要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措施和要求措施具体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

14、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3从经济生活“三个主体”角度把握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企业要依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